阅读或学习中应被推崇的,而长久以来受到误解的一种美德—受教
传统的认知理念中一般人通常认为,知识水平不高、水准一般的读者是没有资格评论一本伟大书籍的。
因为读者与作者在这本书籍所涉及的领域中的地位并不是相等。
弗朗西斯·培根在这样的认知观念影响下,作者只能接受同辈作家或相关领域专家的批评。
正如培根曾建议读者说:“阅读时不要反驳或挑毛病;也不要太相信,认为是理所当然;更不要交谈或评论,只要斟酌与考虑。
伟大书籍并不是毫无瑕疵的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一本伟大的书籍是毫无瑕疵的,正因为如此的伟大让读者对作者产生了无限的敬仰。
这样的表达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却也有说不通的地方。
教导与受教诚然在某些领域读者可能像一个孩子一样懵懂无知,因此一位伟大的作者可以教导他们、指引他们。
但这并不意味着被教育的一方就没有说话的权力——提出问题、质疑观点、阐述新想法等等。
塞万提斯正如塞万提斯所说:“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的”。
这样的说法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我们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这句话。
那么更符合认知逻辑的一种说法应该是:“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读者掌控一本书之前不要轻易的下结论或批评正如之前文章中所强调的一样,如果一本书能够对我们有所启迪,就表示这本书的作者在某个领域的成就高于读者。
除非读者能够完全掌控、理解了这本书籍的全部内容,否则是不应该轻易的下结论甚至批评的。
读者领悟书籍的真谛后与作者处于同一水准但是等到读者们真正领悟了书籍的真谛后,那么可以说他们在这本书籍所涉及领域的认知程度得到了升华,通过自我提升已经与作者处于同一水准了。
现在读者们拥有了新的地位,同时也拥有了该地位所赋予的特权——批评。
阅读中作者和读者的使命如果读者们不能有效的使用自己批评的权力和才能,不但是对自己而言,就是对作者而言也是一件不公平的事情。
因为作者已经通过一本书籍的阐述完成了他的使命——提升读者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能力、经验,让读者与他们在该领域齐头并进。
这时候作为读者的我们就要忠实的履行自己的使命——努力的理解书中的内容,以增进自己的理解能力,让自己表现得像是作者的同辈一样可以平等的与之对话或回话。
推崇的而长久以来受到误解的一种美德—受教我们将以上这些内容概括起来,就成为了一个我们所推崇的,而长久以来受到误解的一种美德—受教。
受教之所以受误解,主要因为人们通常将它与卑躬屈膝混为一谈。
一个人如果表现的唯唯诺诺、人云亦云、拘谨、被动、顺从,可能就会被错误的认为这是一个受教的人。
受教或者学习都是一种主动的美德现实恰恰与此相反,受教或者学习都是一种主动的美德。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愿、自觉、自动、自发、独立而不受他人影响的运用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那么他一定不可能学习到任何的东西。
如果一定坚持即使不这样做也可以获得收获,那么我们或许可以说——你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
阅读能力最强、最能学习的读者是那些能提出不同看法和意见的读者所以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往往那些阅读能力最强、最能学习的读者,就是那些最能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批评意见的读者。
因为他们充分的履行一个读者的权力——在最后对一本书籍的内容作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努力整理并归纳出自己的想法。
听懂作者的话并且要理解这些话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在这里我们所强调的“最后”是有所指的,因为受教是有前提的——必须完全听懂作者的话,并且要理解这些话背后所蕴含的意义。
同时还有一点需要明确的就是——光努力并不足以称得上受教,读者必须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
读者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的阅读规则而这些让读者懂得如何评断一本书的阅读规则,就是引导读者训练自己受教的能力的一种具现化。
这些规则我们将在今后的文章中为各位读者进行具体的介绍。
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介绍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受教”的涵义,更好的阅读、更好的学习、更好的发挥潜能、更好的提升自我。
“阅读改变自我的最有效手段,你阅读了吗?”我是小贺期待明天与你相会。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本人微信公众号lixiyue82(名称西月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