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股收益的思考
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说“投资者越是看重每股收益,就越有必要注意各种会计因素对其实际可比性的损害。”从中指出了在投资过程中对每股收益关注的必要性。
每股收益,英文叫EPS,是英文单词Earnings Per Share的简写。其意思就是每一份股票能赚多少钱。
EPS的计算方法很简单:每股收益=当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分子就是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需注意和少数股东损益无关,与非经常性损益无关即可。分母为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有“发行在外”、“加权平均”和“普通股”几个词。企业上市的目的之一就为了用股权融资。再融资行为会使股本变多:IPO,定向增发、配股,股权激励行权、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等。配股强行除权现在不多了;股权激励行权是指股票期权--增量权益,存量模式的不算;定增估计会慢慢变少,IPO会逐渐变多。有些情况也可能使股本减少:回购等。有回购注销的,有回购用于股权激励的。如果上述行为在当年成功发行了,就属于“发行在外”。
EPS反映的是公司每一股的获利能力。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不是投资成果。是投资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的重要的财务指标之一。每股收益是越高越好,因为这代表着净利润肯定大,净利润越大的公司越有钱,也越有潜力。所以想要长期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每股收益当然越大越好。通常认为,0.25以上就算是非常好的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7185156/b2d32bb6ef70fd19.jpg)
子公司、合营企业、联营企业发行能够转换成其普通股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不仅应当包括在其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而且还应当包括在合并稀释每股收益以及投资者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中。理解如下:
基本每股收益的思考
(1)基本每股收益
(母公司净利润+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母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注意事项:
1、在计算期间发行或者回购普通股,要进行时间加权。
2、在计算期间发行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股本、拆股并股无需进行时间加权,但需要重新计算比较期间的每股收益。
解释:大家计算的时候把握一个简单的原则,影响所有者权益的事项,需要对股数进行时间加权(如:发行或回购),而之所以要进行时间加权,主要是因为要和分子净利润匹配,净利润是期间数而非时点数,所以对于影响了所有者权益的事项,也要考虑时间的因素;如果不影响所有者权益的事项,无需对股数进行时间加权(如:股票股利),但是由于股数发生了变化,为了使比较期与报告期的口径一致,需要对比较期按照发行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基本每股收益。
3、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视为一直存续,合并当期以及合并当期比较期,均应使用合并利润,普通股数均应使用合并后的总股数(含实现同一控制,作为对价发行的普通股)(一体化存续原则)。
(2)稀释每股收益
(母公司净利润+子公司归属于母公司的稀释净利润)/母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归属于母公司的稀释净利润=子公司稀释每股收益*(子公司发行在外普通股*母公司占现有普通股比例+子公司假设行权增加的普通股*母公司占调增部分比例)
稀释每股收益就是假设把一切会造成普通股数增加的事项,视同于在当期行权,计算行权后的每股收益是否比行权前低,如果行权后的每股收益低于行权前的每股收益,就认为该事项对每股收益具有稀释性;如果行权后的每股收益反倒比行权前高了,那么就说该事项具有反稀释性。常见的事项有:可转换债券,认股权证,股份期权,限制性股票,承诺回购股份等。
注意:在视同行权计算稀释性每股收益时,如果该事项是以前年度发生的,那么视同年初行权计算每股收益;如果该事项是当年发生的,那么视同在发行日行权计算每股收益,此时需要对增加的股数进行时间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