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本质———《马克思靠谱》札记
关于爱情就不得不说马克思跟燕妮,他们的爱情就是打破枷锁对困难不屈抗争的典范。
马克思是一个普通律师家庭的孩子,而燕妮是普鲁士贵族小姐。马克思博学多才并且勤于思考,他在十六岁中学毕业时就写出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只有做创造性的职业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价值,能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终身是自己所追求的。年轻美丽的燕妮在当时有很多追求者,大多都是资产阶级贵族。马克思对燕妮的爱真挚浓烈,为其写了三本情诗集:《爱之书》(一二)和《歌之书》。尽管马克思跟燕妮是姐弟恋还门不当户不对,但是由于马克思对燕妮锲而不舍的追求,燕妮终被马克思的才情和理想所打动,最后两个人打破世俗的偏见依然走到了一起。
婚后由于马克思不愿意为资产阶级工作,导致生活困难靠朋友救济。他一心为贫苦人民奔波辛劳———成立正义者同盟(也就是以后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与恩格斯写下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后面还被驱逐出境颠沛流离,在疾病缠身和困苦生活中写巨著《资本论》,而出身贵族的燕妮对马克思始终不离不弃。
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爱情的本质不是交换,不是实用,而是契合:精神的契合、是价值观的契合。爱情究竟是什么?爱情不仅仅是两具肉体的依赖,也不仅仅是生物医学上的荷尔蒙多巴胺分泌,更不仅仅是前额皮质传递过来的一瞬间的欲仙欲死的美妙。爱情的可贵在于它的社会性。那些伟大的爱情故事之所以会被口口相传、历久弥香,就在于爱情内涵的丰富与社会关系的多样性。比方说罗密欧与朱丽叶爱情的反对家族束缚、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反封建性等,爱情的社会性非常丰富。爱情,作为一种情感,是非理性的,我们的确很难从中发现逻辑和规律。但是,却有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爱。外貌、财富、地位或许会令彼此一见钟情,但价值观决定了两个人是否可以心心相印天长地久。马克思与燕妮一辈子不离不弃,在于两人精神契合,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
爱情不是弱者对强者的依附,而是势均力敌的美好!最好的爱情不是物质上的门当户对而是精神上的势均力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