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托幼一体化师资培训的心得
寒假来临前一周,突然通知我寒假第一天就要去参加托幼师资一体化培训。我内心瞬间充满了抗拒,内心深处大声呐喊“为什么是我?”,别人已经开始放寒假了,我却要去参加这个培训,可想我内心深处有多么抵触。庆幸的是,我的自洽能力还算可以,很快就自己调节好,欣然接受了。因为,其一,培训地点就在家门口;其二,既然是工作方面的知识,多学习总归是好的。就这样我的学习内驱力也被唤醒了。
两天的培训,不管是冷晓军老师的课,还是陈卫老师的课,都刷新了我对“托育”的认知。通过老师们精彩生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分享,我看到了规范有序且科学的托育能够塑造出具有无限可能的孩子。而这个规范有序且科学是要建立在“尊重与回应”的理论基础上的,不管是在工作中面对孩子或者在家里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们总喜欢站在成人的视角上去对孩子们进行指手画脚,我们认为我们说的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好,我们往往缺少对孩子尊重,特别是在孩子吵闹亦或是我们赶时间或者赶流程时快刀斩乱麻似的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方式只是治标不治本。老师们说到“尊重与回应”提供的案例让我看到了正确运用这个理论进行教育时,孩子能呈现给我们很多的“哇塞”时刻,比如8个月就能配合地让妈妈剪指甲,三周前能独立穿衣服,备餐,用餐等等。
培训过程中,让我深受触动的还有“个性化照护”,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认为每个人都喜欢被重视,被当作“唯一”的感觉,在这种感觉中,他们的心情是愉悦的,更利于促进学习的发生,也更利于师幼间建立亲密的关系。儿童头三年的教养重点应该是建立持续而亲密的人际关系,这也是与大脑研究的结果。教育发轫于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关系又源于保育活动。因此,个性化照护在托育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一日流程的设置和组织去满足某个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托育的一日流程中,蕴含着很多能够提供个性化照护的时刻,比如换尿布、换衣服、进餐、拥抱、梳头发等。陈卫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她在匈牙利皮克勒学习时看到的案例,案例中一个小男孩很调皮,在他换尿布之前,刚横扫全场,撩了一群孩子。但是,老师没有指责他,而是在给他换完尿布后又温柔地为他梳头,也就是这样的个性化照护,让这个男孩的情绪稳定下来,同时也拉进了幼儿与教师的关系。从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对一的个性照护是能从孩子内心深处去滋养孩子,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的。因此,在组织托育活动时,每天为每个孩子留点一对一的个性化照护时间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有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