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书评迎新班·征文书评影评写作营(齐帆齐商学院)

真的可以《一本书看透英国》吗?

2022-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不断长牙齿的大猫

儿子想到英国留学,在考“雅思”之前,我买了这本书,让他仔细阅读,希望这本书,比我讲的英国更详实生动,以使他对英国的文化、艺术、历史、政治等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也给准备留学的他,添加更多的知识。

他在书房呆了几个小时,一直在啃这本书。

当我问儿子他的读后感的时候,他告诉我:读过这本书,他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英国,感受着UK人们带来的热情以及绅士般的礼貌。特别是里面的一些故事,很吸引人;而且,英国有的历史阶段,真的是步步惊心。

我很感谢这本书,用最短的时间,给他上了一堂很充实的预备课。当他站在英国的土地上,起码对英国,从理论上,预先有所了解和认知。

《一本书看透英国》  (See through UK just with one  book) 是2011年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风唤雀翎编。

本书看一样的英国,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罗马人来到英国,不一样的凯撒大帝;不一样的亚瑟王,不一样的统一英国;不一样的威廉征服,不一样的诺曼吞并;不一样的“从头再来”,不一样的玫瑰战争;不一样的几代国王,不一样的扩张和没落。

从“一个岛的成长”,到“英国统一”,又到“蒸汽机”,再到“走向海洋”,书中,不列颠全裸出镜,让你看透英国的前世今生。

原书作为英国历史的一个白描,为读者勾画出英国历史发展的大致轨迹。

在章节安排上,它突破了原有的史书,把英国史简化为英格兰史的局限,增加了一部分威尔士、苏格兰与爱尔兰的内容,通过专题等形式展现英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风俗。

这本书,不是历史浩卷,但在史学观点方面,尽量采用学术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读者展现出更为全面与新颖的英国史概貌。

在这里,皇室与平民和谐共处,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辅相成,激烈的足球比赛与文艺的戏剧演出互相映衬。

这就是英国。这就是英国气质。

美丽非凡的英国,温带海洋性气候孕育着一方水土一方人。

首都伦敦,是欧洲最大、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

勇气、礼貌、担当的“绅士道”构成了英国精神的内涵。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开创地,也是奠基者。工业革命的来临,推动着机器代替手工场改变。

喝一杯咖啡,或品一杯红酒,细细品尝魅力英国,给你阐述着不同的人生。

大不列颠,这座美丽的小岛,在1000年前,还是那么的不起眼。可是当历史的车轮行进到19世纪后,这个长期所被人忽视的岛以及岛上的人民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英国使整个世界进入了工业时代,而这中间又有怎样曲折的过程?书里有答案。

如今的英国为什么失去了昔日的雄风,而甘心跟随美国?书里也给出了原因和分析。

《一本书看透英国》用通俗的语言为你呈现大英帝国从崛起到衰落的坎坷历程,为读者展现人类进入近代后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这本书简短但不简单!简短,是因为它高度概括,用语和篇幅极为简炼。不简单,是因为它历史大事纪一个也没有遗漏,记述和评论非常独到。

比如,说到“巨石阵”之谜(Stonehenge),这也是世界至今为止的几大未解谜团之一。想必,去英国旅游或长住的人,这肯定是必须去的地方。

别的书介绍到“巨石阵”,肯定是连篇累牍,一定是这样的:

英国伦敦西南100多千米的索巨石阵,又称索尔兹伯里石环、环状列石、太阳神庙、史前石桌、斯通亨治石栏、斯托肯立石圈等名,是欧洲著名的史前时代文化神庙遗址,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约建于公元前4000~2000年(2008年3月至4月,英国考古学家研究发现,巨石阵的比较准确的建造年代在公元前2300年左右)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一些巍峨巨石呈环形屹立在绿色的旷野间,这就是英伦三岛最著名、最神秘的史前遗迹—巨石阵。巨石阵不仅在建筑学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学上也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的主轴线、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阳,在同一条线上;另外,其中还有两块石头的连线指向冬至日落的方向。因此,人们猜测,这很可能是远古人类为观测天象而建造的,可以算是天文台最早的雏形了。然后,再加上“历史沿革”、“考古”、“史料”、“发现”、“研究”、“用途”、“猜想”、“推测”、“开发成观光旅游地”、“再研究”、“再猜想”、“再推测”,等等,等等……凡此种种,不会下几万字!书读完,自己也变成考古专家了!

但在《一本书看透英国》这本书里,仅用了短短的五段30多行字,就高度概括和说明了一切,用语科学,数据详实,真凭实据都有出处。凡“猜想”、“推测”和“探究”的答案,都留给了聪明的后人和参观者。

而且,更少见的是,这本历史书,每每用生动的故事开头、或穿插其中、或作阶段性总结,还真是别具一格,匠心独运。

更值得一提的是:全书用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和诙谐幽默的文字和语调,让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可以娓娓道来并津津乐道,有时还让人忍俊不禁。

比如,说到英国历史上与西班牙和葡萄牙争夺海上霸权,书里是这样说的:“伊丽莎白将个人的资本和国家的命运投向了最具冒险的行业——海盗劫掠”。“自然,海盗们每次都满载而归,女王和贵族们都会盆满钵满”。“女王还亲自参加了一次海上的劫掠,回到伦敦后真是披金戴银,浑身上下闪闪发光”。

《一本书看透英国》,一直写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英国人依依“惜别香港”,英国的米字旗,从此告别了它在中国的历史舞台。

根据英国和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以及相关附属条约,香港岛和九龙半岛割让、以及新界的租期99年已到。

尽管撒切尔夫人主动提出,与中国对话,以“主权换治权”的梦想破灭。

邓小平针锋相对:“主权的问题,是不能够谈的。在1997年之后,中国理所应当地要收回包括九龙、新界在内的所有香港岛。”

几轮谈判后,中国态度強硬,毫不松口,最终,中英双方在北京签订了《联合声明》——香港归还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高高矗立,并高出原香港“总督府”100米,标志着祖国又重新行使香港的主权,经济命脉又重新掌握在中国人自已手里。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昂船洲码头和添舰军营,守卫着我们自己香港的国土和领海,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香港的上空!

本书最后写了“走入新世纪”的英国,该“何去何从”,并作了时事说明。

到此,《一本书看透英国》,附了“英国大事记”之后,合上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也很奇特:风唤雀翎,草根历史研究者,与“专家”、“教授”坚决划清界限。

真名打死他也不说,年龄老大不小了,性别男,北京人。人生阅历丰富:上过大学,当过小贩,开过饭馆,卖过保险。

难能可贵的是,在做这些工作期间,他一直坚持“不看书不开张”的原则,以致自家生意只赔不赚。

他最终找到了“作家”这样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风唤雀翎的粉丝自称“风范”。风唤雀翎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给风范们带来乐趣,接受凤范们的崇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