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会·推荐社区好文(活动暂停)朝花夕拾散文

【城食】大别山的吊锅

2023-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杨琴子

去大别山总是要吃大别山吊锅的。大别山吊锅顾名思义就是把铁锅用特殊的装置给吊起来。

这样做不但可以给铁锅充分加热,还有空间给吃饭的人烤火取暖。要知道其实在不太远古的时候,大别山就是一个非常闭塞非常贫穷的一个代名词。

这个在看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基地的时候就知道。大别山脉的山是连绵不绝,虽说只是处在中国的三级阶梯的第一级,所以并不高。

但是胜在多。据悉光是海拔超过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是25座之多。如爬山小能手的我也就只爬了三座。剩下22座还在对我招呼着双手呢。

正是因为山多,所以土地不多,就算在某几个山洼洼里有也是很贫瘠的。长不出什么庄稼,更长不出什么经济作物。好在靠水吃水,靠山吃山。大别山的山多,水也不少。

土地如此,气候更是恶劣。如今的暑假大别山成了避暑胜地,夏天凉快,冬天则更凉快了。季节不对,这种凉快就成了寒冷。

越是高山峻岭,这种寒冷就来的特别快。比如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我快要被大别山山间的晚风给吹得冻死。

小Y的电量也迅速地往下掉,让我措手不及。但是中午呢,我却又被大别山午间山脊的阳光给晒死。

这可是在金九银十的银十呀。还没进入冬季呢。可想而知,不知道进入了冬天会是怎样的寒冷。

就连冬天下的雪都比我大武汉要早,也要大,还要长。这么寒冷的天,怎么办呢?靠山吃山嘛。

山里的柴火那多的是,随便捡拾一把都不用带砍的就是一顿生火的好材料。那就生一堆火吧,生火时也要喝水吧。那就火中央烧一壶水吧。

好像放个锅煮个东西吃也是挺好的。还不用单独去烧火做饭。那煮什么吃呢,还是靠山吃山嘛。所以这才渐渐有了大别山吊锅。

大别山吊锅的特点还在于它适合四季皆宜,各具特色。无论是冬天的严寒还是夏天的酷暑,吊锅都能提供丰富的食材和独特的口味,让人们享受到温暖和美食的双重满足。

冬天有冬天的一套菜肴体系,夏天有夏天的一套菜肴体系。小部分重叠,大部分都是应季,但是全部都好吃。

大别山的吊锅不仅代表了当地山区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更代表了他们奋斗与团结的精神。吊锅凝聚着山区人们对于美食、家庭和友情的珍爱,也展示了大别山独特的山地文化和生活风貌。

山里可煮的东西多的是,比如房梁上吊着的几块隔年的熏腊货,刚刚杀的年猪,家里养的冬天不生蛋的鸡。

做的鱼糕、肉糕、鱼丸、绿豆丸,春天晒的笋干、菜干、干豆角,鱼面、粉丝、猪血、糍粑、芋头、蛋皮、蛋饺、千张、豆腐、豆泡等都可以加进来煮。

吊锅的材料丰富多样,包括了主打菜鸡、羊、牛、狗、野猪肉以及各种垫锅菜,如将军菜、金针菜、野竹笋、薇菜、珍珠菜等,还有蕨菜、茅草根、石耳等独特风味的野菜。

锅底放白萝卜煮好了赛人参,白菜、菠菜、蒜叶、葱这些蔬菜肯定也是必不可少的。总之万物皆可煮。人们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添加喜欢的食材,使吊锅的口味更加独特。

放的食物次序最好依次是白萝卜打底、再逐渐加入水、蔬菜、丸糕类的喜欢吃的食材,接着将腊货、鲜货等煮熟后切摆成形状,象征着五谷丰登之意。

最后加入调味的高汤,使吊锅具有丰富的口味。人们一边围坐在火塘旁取暖,一边享用吊锅内的美食。这种就餐方式不仅加强了家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还增加了亲近感和温暖。

一家人或是来客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烤火、吃菜、叙话和喝酒的乐趣,左手拿碗,右手拿筷子和酒杯,有的甚至还会点上一支旱烟袋,这样的场景更是增添了吊锅就餐的情趣。

大别山吊锅是一种特殊的餐饮方式,虽然现在包括我大武汉随处可见大别山的吊锅。包括省政府大院的斜对面靠着东湖就有一家。今年元宵节还在那里一次性吃了两个不同主要食材的吊锅。

但是还是觉得在大别山的腹地吃大别山的吊锅才叫够味。它源自于山里人长期生活在高山密林,交通不便,物质匮乏的特殊年代。这种餐饮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能够带给人们温暖与欢乐。

刚刚吃上一顿也不知道正宗不正宗的大别山吊锅,反正不管正宗不正宗都好吃,美美吃上一顿都能够品尝到浓郁的山地风味。

在吊锅的那一锅食物里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并记住了这个地方。还会满心期待着下次还要来上一次吧,就为了大别山的这锅食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