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C 2017:不破不立,做热潮中清醒的AR公司
GMIC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互联网行业盛会,全球最负盛名的创新科学盛会之一,也是连接全球创新者的合作平台。
到今日,GMIC 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已经进行了两天,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创新工场董事长兼CEO李开复等行业巨擘的发言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亮风台首席科学家、国际知名CV、AI专家凌海滨也受邀出席“未来创新峰会”、“AI技术的顶尖应用与展示”等论坛,和来自全球的500余名行业领袖一起探讨AI、AR的应用、发展、困境,以及前景,本次GMIC的一些相关观点与大家分享。
1、人工智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在本届GMIC上,AI无疑是“宠儿”,围绕AI的各种话题得以延伸,霍金也在视频演讲中表示,人工智能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人工智能各领域的发展,从实验室研究到有经济价值的技术形成良性循环。哪怕很小的性能改进,都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进而鼓励更长期、更伟大的投入和研究。目前人们广泛认同,人工智能的研究正在稳步发展,而它对社会的影响很可能扩大,潜在的好处是巨大的。”
2、AR的核心驱动力还是AI
AR的技术基础是AI,在近期的F8大会上,Facebook推出了一个AR 平台《Camera Effects》,两款AR 工具《AR Studio》、《Frame Studio》,其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负责人Yann LeCun也在Twitter上表示,驱动增强现实的是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
人工智能底层技术发展,已经行业应用的大势所趋也加快了AR的技术进步和商业化进程,这也是在此次GMIC上,关于AR的探讨都和AI“在一起”的本质原因,也是许多业内人士认为亮风台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根源所在。
3、AI、AR创业需要“科学家”
在GMIC的主题演讲上,李开复也谈到,由于AI的特殊性,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最核心的、最需要的一定是AI科学家,AI创业需要科学家。
AR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顶尖研发人才特别是AI科学家的“储备加盟”尤为重要。亮风台本身是一家有很强技术基因的公司,有很深厚的研发积累,也在顶尖人才的“招募”上“不遗余力”,在前不久的知名学术会议VALSE 2017(第七届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上亮风台首席科学家凌海滨也对外表示,亮风台已经与众多国内外高等学府合作开展“产学研”计划,为公司也为行业培养更多的“科学家”。
4、清楚技术的边界,同时突破边界
无论是AR还是AI,均是在几经起伏后再度被外界瞩目,但在此次的GMIC上,一些业内专业人士也开始“冷静”表示,AI等相关新技术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也希望外界对此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亮风台首席科学家凌海滨也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边界”——技术的边界,产品的边界,正因为亮风台是一家离学术前沿“很近”的公司,所以对此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在圆桌论坛以及随后的采访中,凌海滨表示,作为一家公司而不是纯粹的学术角色时,应该清楚技术的边界和产品的边界,才能做好产品的商业化。
“但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清楚边界,同时也在做的是把这个边界向前推”,凌海滨强调,这样做除了形成竞争壁垒,更重要的是推进整个AR行业的发展。
AI驱动下的AR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这是亮风台科学家们转变身份的初心,也是AR创业应有的题中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