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质量?
一、质量发展历程:质量发展历程
二、质量的传统智慧:
* 质量意味着好,而且认为越好越好(产品分等级,让步接收)
* 奉行“差不多就好”的质量政策(质量事故频发)
* 使用统计技术作为质量工具最经济的方法,目标是6σ,因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不可能的(AQL政策)
* 管理者对质量没有真正的兴趣(进度第一、成本次之、质量老三)
* 文件系统是必须的(追求体系认证)
* 员工总是既散漫又漠不关心(纪律与惩罚)
* 客户总是不讲道理(售后服务与处理抱怨)
* 多一些检查总能及早地发现问题(大量依靠检查)
* 存在较普遍的“质量经济学”:你只有付出才能有好的回报(养成修修补补的习惯)
* 质量是质量部门的事(少数人的质量,责任主体缺失)
三、为什么质量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我们都知道企业运营关注的QCDS,也就是Quality(质量)、Cost(成本)、Delivery(交付)、Safety(安全)这四个主要指标。
成本我们可以具体的金额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交付也是有具体的时间要求,安全就是要求安全事故必须为0,唯有质量没有清晰、明确的量化指标,运用传统的质量智慧来评价质量就会主观判断质量的好坏,
于是质量成了变成互相扯皮、可以妥协的指标,特别是当质量与其他三个指标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通过牺牲定义不清的质量而保全其他有明确定义的指标。
四、何为质量?质量的定义
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是非黑即白,没有灰色地带,没有主观臆断。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不符合要求就是没有质量。质量就是100%符合客户的要求。
客户要求从哪里来?将VOC(Voice Of Customer)转化为CCR(Critical Customer Requirement)。 VOC是从与客户的合同文书,产品图面(3D&2D),技术规范要求(PMP,MIP,TTR), 性赖性测试要求(REL Test Plan)等进行识别并转化为内部管控标准要求。
谁来负责识别并转化客户要求?QE将VOC转化为CCR,并制订到SIP,OBA文件中,并通过SFC数位化及时反馈是否满足要求以及预防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发生。
五、质量的层次:质量的层次
我们日常讲的质量大多数是指产品的物理特性,也就是产品的外观、尺寸、Color参数,REL测试的结果,各类测试的数据、良率、客诉等。但这些都属于质量的物理层面。是质量最基础、最直观的要求。
想要达到物理层面的要求,还要再往上一个层次,那就是事理,也就是流程质量,包含工艺、SOP的有效性和执行度,检查、激励措施、同时还包含制度、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这些都属于事理的层面。
可是这些事理,这些流程和系统是怎么来的,还是需要一个团队来完成,而团队的最基本的组成就是人,因此人理也就是人的工作质量决定了我们的流程质量。在人理层面,我们重点关注的培养员工的工作态度、习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与关系建立。到这里,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质量的三个层次,物理、事理、人理,它们是层层递进,维度不断提升的。那么大家想想人理作为这三个层次的最高层,在人理之上还有没有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如果有的话,会是什么呢?如果要思考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思考的是人理既然强调的是人的工作态度和习惯,那么什么会决定人的态度和习惯呢?大家都听说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那么什么决定态度?价值观决定了态度。
六、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一种处理事情判断对错,做选择时取舍的标准。说白了你认为什么对你更重要。所以,在人理之上还有一层天理,也就是文化质量。企业文化,包含了创始人和创始团队所共同形成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比如阿里巴巴的使命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愿景是追求成为一家活102年的好公司。我们的愿景是让客户相会、工作和生活在阿里巴巴。价值观是客户第一,员工第二,股东第三,因为信任,所以简单,唯一不变的是变化,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此时此刻,非我莫属,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富士康的愿景是携手全球标竿客户共同创造全方位智慧生活。使命是:长期、稳定、发展、科技、国际。价值观:爱心、信心、决心。
刚刚我们从质量的几个层次:物理、事理、人理,最后到天理。所以质量从哪里来?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变得清晰可见了。质量首先不可能通过技术手段获得,也不可能通过体系认证获得,那么质量从哪里来?政策是行动的大纲,所谓纲举目张,就是抓质量首先是要有明确的质量政策,它将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依据。成为公司上上下下对质量正确的价值观。
质量政策就是公司全员对应该把工作做到什么程度的心态。这里的全员也就是公司从上到下,上到董事长、总裁、创始人,下到一线的作业工人。但,我想要强调的是,质量政策能否落实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首先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其次才是其他人。
我们以这两家公司的质量政策为例,都是把零缺陷的产品和服务准时交付给客户。这样的政策,大家觉得好不好在企业内落实?如果最高管理者只是一时兴起,模仿别人写下公司的质量政策,一遇到特殊情况就采取妥协、权宜之计,那么质量政策就会变成一句口号。口号的结果就是:
1.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困了睡觉,没有人care, 只是趋炎附势,跟着老板喊喊而已。
2.大多数人都是凑热闹的心态,滥竽充数,反之也不当真。
于是政策归政策,现实归现实,原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所谓的质量政策最后会变为张贴在企业各个地方装饰用的标语,自娱自乐而已。
质量必须从政策和文化层面去提升,如果只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工作,那么零缺陷也就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