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失败的互联网教育产品
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这一句话,我是十分真切地体会到了。2018年8月到12月底,我们做了一个失败的产品,虽然我一直想要回溯整个过程,但是却始终写不出什么东西来。随着事情基本尘埃落定,我才能够有心情和勇气把事情回溯一遍。
2018年7月开始规划一个学校作文的在线教育服务产品,8月正式筹备,11月仓促上线,12月败局已定。整个过程不算太长,但是也给了我很多的教训。
这个失败的产品是什么?就是给孩子们批改学校的作文。因为学校语文老师的任务是非常重的,孩子们辛苦写的作文,基本上没有被认真批改和指导的;即使有批改,也会要至少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有反馈。等反馈下来的时候,基本上孩子们都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写的了。而作文能力的提高,不单单要有写作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写作练习中学习写作的。因此,修改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于是,我们根据这个痛点,想要做一款批改学校作文的教育服务产品。产品往下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
首先来说市场反馈。总体来说,家长们反馈批改非常用心,指导很细致,是学校老师做不到的。但是,叫好不叫座,愿意买单的人很少。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反馈就是价格太高。
一篇高中作文作文批改下来要400元,初中的是300元,很多家长是不能接受这个价格的。
这个定价,其实是很多原因共同决定的。
1.流程环节太多
一篇作品批改下来,需要有以下环节:学生提交作文——批改老师批改——审核老师审核批改是否到位——返回学生,学生修改再次提交——批改老师二轮批改——审核老师审核批改是否到位——返回给学生。
在这个流程中,实际上会有2轮批改,2轮审核,这个产品是一个非常重的服务产品。
2.人力密集
前面说到了流程的问题,再来看服务的人力问题。一篇学生作品,批改真的要到位,批改老师一篇要花费40-60分钟的时间来进行;审核老师要花费30分钟左右来审核并指导批改老师。所以说,作文的批改工作很耗时。很显然,要进行这项产品,不能靠全职来完成,一定是兼职队伍才好,否则无法实现盈利。而兼职要耗费这么长的时间来完成任务,一旦审核老师打回去,还要修改,兼职老师是否能够配合,就会成问题。因此,需要让他们的工资可观,才能按质按量地完成批改任务。
因此说,这项服务后面的人力成本,其实就决定了产品的单价。
第二个反馈就是感觉这个产品不到位,没有配套的作文课程。
这个其实也是我们自己知道的一个问题。这个产品最初设计的流程其实不是最后呈现的样子。如何把产品做成闭环,让用户有一个完整的体验,也是在产品设计的时候,认真考虑过的问题。
我们第一思路是,两轮批改以后,会有个定稿工作,由老师来定稿;定稿以后还会有一节25分钟的直播课,来给孩子讲解这个课。这样的话,一篇稿子从孩子提交开始,只要提交,按照流程走完,就会有一个定稿出来,还会有老师来具体讲解和指导写作中的问题。
如果以这个思路往下走,一定是可以让家长和孩子满意的,因为定稿有了, 是自己的作文发展出来的定稿;课程有了,还是针对自己写作的专属作文指导课。但是,用这个模式下来,会存在两个严重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人力跟不上。我们都知道作文很重要,但是真的会指导孩子进行写作的老师少之又少。我们在内部测试的时候,会发现能将孩子作品定稿成优秀作文的人,一定是非常懂语文应试要求,同时对写作还有爱好的老师。否则写出来的定稿,会比学生的原稿还要差一点意思的。还有就是,要上直播课的话,需要有成熟的老师,懂作文,懂孩子的问题。这样的老师,不太多。因此,这个人力问题,导致我们不敢按照这样的闭环来设计产品。一旦产品推出,市场效果好的话,我们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来支撑这项服务。
第二个问题,价格问题。因为所有的都是1对1进行的,要保证质量,必然时间成本重,效益有低,老师的产能有限。因此必定导致价格要高。定价不高,无法实现盈利,最终会出现累得要死,但是没有任何盈利,而且流量都无法上来,因为人力服务的上线,就限制了产品的发展。
我们第二个思路是,跑平台。也就是做一个批改平台,来解决人力的问题。让所有的老师可以入住到平台上,平台只做少量的提成。这个的问题就是,当品牌没有建立出来,如何能够吸引到足够优秀的人入住平台呢?再有就是一旦平台做起来,质量没有保证好,也会被诟病,平台也做不起来的。因此说,放弃了跑平台的思路。
我们第三个思路是,按照目前的流程来设定。但是在每个批改过程中,找到孩子最核心的写作问题,然后给他们推出相应的录播微课,教他们解决提交作品中的最核心问题,形成批改+录播的方式来进行。因为项目中,全职的人力是非常有限的,除开要做研发工作外,还有就是批改队伍的建设、培养、审核工作,还有就是其他项目的工作。因此,微课的研发迟迟无法大批量来进行生产。微课的研发,要大批量生产,也需要有兼职来进行。兼职需要培养,需要按照规定来进行。也会是一个人力成本非常重的活儿,需要投入得比较多。而公司迟迟没有投入的行动。
因此说,产品的模型没有做成闭环,其实就让产品缺少后劲,难以持续发展。
第三个反馈,就是家长需要的产品,跟我们实际推出的产品不一样。
这个其实是用户画像的问题没有解决。公司最初是做文学写作大赛的,因此说,聚集起来的几十万用户,都是对文学写作有兴趣,或者是希望通过文学写作来获取自主招生的机会的学员。也因为这个,在原有学员的心智中,公司已经跟文学写作关联到额一起。而18年国家的管控,让文学写作大赛至今没有上线。因此,推广时候,学员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大赛什么时候启动的问题。
这个用户画像,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其实就意识到了画像不一致的问题。因此,当时设计是通过对原有用户进行分层,那波缺少写作能力的人来推广,与此同时通过外部交换资源的方式,来推广新项目。因为以公司已有的学术背景和人脉资源,要把写作做起来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领导层没有达成一致,也不打算花费任何钱来进行市场推广。
以上是产品层面的原因。产品的各个层面的问题,导致这个产品必然做失败了。
除开产品层面的原因,我觉得管理层面的原因也是很导致产品失败的很重要的原因。这里因为涉及到公司内部的问题,不展开陈述。
结论:
1.产品定位要清晰。
一个产品,一定是要解决用户的某个痛点的,没有这个目的,产品是很难做成的。因为用户如果不使用的话,产品做出来了也没有意义。
2.产品要考虑好用户应用场景。
用户在什么情形下,会考虑用这个产品;使用时候,会是一个什么场景。只有把这个稿清楚了,产品的设计才会清楚到位。
第1、2两个问题如果没有解决,那么从产品初创开始,就会是失败的,因为未来的市场是没有的。
3.产品要形成闭环
一个产品所有流程环节下来,一定要形成闭环,单靠某一个环节的优势,是很难打造出一个好的产品来的。
4.产品要考虑用户的体验
用户其实是比较懒的,凡是能让用户少动脑筋,少费力气,多节约时间的的产品,都会受到用户的支持。因此在设计产品时候,每个环节要清晰,整体环节尽量减少,要减轻用户的负担,这样才能给用户比较好的体验。
5.做产品,一定是团队作战
每个人会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很少有人能够面面都优秀。一个产品要做好,市场、销售、研发、运营、技术,一个都不能少。既然是团队作战,一定要有一个总指挥,能够指挥所有人一起,齐心协力把产品做好。
6.互联网产品,一定是要快速演化的
最初设计的产品和最后出来的产品,一定不是一锤子买卖,会是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因此说,在产品推进过程中,要不断碰头,不断复盘,然后不断根据市场反应调整作战计划。让这个产品逐渐演化成用户喜欢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