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上班这点事儿

用喜欢作为选择工作的理由,长久吗?

2018-10-24  本文已影响25人  沐枫记

我又迷茫了。

毕业的的第二个月,我已经不知是第几次陷入迷茫的境地,曾经的自信已随风而去。

前段时间一篇名为《即使毕业后的工作和专业无关,我还是很开心》的推文在朋友圈迅速传播,朋友阿力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了我,说:“我觉得标题很像你的状态!”

我愣了愣,点开文章阅读完后,问了问自己:“现在你还坚持自己选择的方向而开心吗?”

答案没有,只是脑海里闪过一句“你是因为习惯而喜欢,还是因为喜欢而习惯。

我从小喜欢与文字打交道,自认为拥有一身好文采,也总是得到老师的赞赏以及同龄人羡慕的目光。  

大学专业是小语种,却总喜欢写随笔,写小说,开公号,做电台等,总是告诉自己这些是自己喜欢的,也是自己未来要走的路。

于是找的实习也是内容运营,负责公司微信号上文案的撰写。当时对于这种状态十分满足,觉得能从事自己拿手且喜爱的东西十分高兴。

工作一段时间后,自己开始觉得枯燥,于是开始研究起新媒体运营:从内容到产品,从产品到用户,从用户到社群,越研究越觉得这就是自己该走的路。

于是我申请公众号,开始简书上的创作,还给自己设立了各种计划:每周更新推送;随时随地积累素材;阅读大量书籍等等。

那段时间自己在每写一篇文章之前,都会翻看大量的类似文章,看别人的选题,文章结构,排版,然后自己斟酌,模仿。

就这样,我的公号聚集了一小波粉丝,不错的订阅量。  

时间一久,自己对文字和排版越来越得心应手,内心却开始越来越焦虑,开始怀疑自己,这些东西真的是自己喜欢的吗?问题的答案只不过因为习惯然后告诉自己:“是的,你是喜欢的,这也是你感兴趣的!”

毕业后,面试官最常问我的便是:为什么选择从事这个岗位,这和你的专业没任何关系啊?

我也是底气十足地说,我喜欢文字,喜欢新闻传播,也一直有着这方面的实习经历。

直到有一天,在面试完和阿丽吃饭时,她问我:“你说你应聘的方向都是文案,新媒体类,你是真的喜欢,还是你把它成为一种习惯?”

我从火锅里捞出一块毛肚,顿了顿说:“我也分不清是喜欢还是习惯了,只是觉得我在这方面比别人有优势,然后自己也不抗拒,觉得里面还有挺多东西值得我去学习的。”

 阿丽的问题一直存在心里,特别是在工作之后。

当喜欢的东西与市场利益结合在一起,自己写出的东西也不能纯粹只满足自己,更多的是需要带着受众的需求去产出。喜欢的东西也就变成了工作,开始枯燥,和你理想中的大相径庭。

那么,如果我们接受并认清这种状态,调整自己对喜欢的东西理想看法,那会不会对这工作也会开始喜欢起来。

事实告诉我,并没有。这就像恋人间的感情,时间一久,一发酵,感情便变成了习惯那么一个人存在的亲情。

抱着对这个方向无比的热爱进去,然后一日复一日,喜爱变成了习惯。工作上愈发得心应手,开始知道这个行业的各种套路,开始变成这个领域的老油条,那种喜欢也就消失殆尽。而最终支持你继续走下去的,或许是“一种情怀”,是你认为这值得你付出大把大把时光与精力的。

所幸,我还没到这一地步,我还是坚信这是我喜欢的,我值得为它而不断努力。

看到这,你或许会觉得我是个成功者,其实并不是,相反我是个失败者,现在我还在寻觅工作,不知前方的路在哪。

还没毕业的时候,长辈告诫自己要去大公司,平台好,体制完善,成长高。但当时年少也有个人因素的问题,拒绝了不少不错公司的机会,觉得之后会有更多机会的。

这么一折腾,最后进了一家创业公司实习,工作内容得心应手,休闲自在,待遇也还不错。但就是有一种坐吃等死的感觉,也从中让自己心态愈加佛系自在。  

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人生的路变化莫测,只有你自己了解自己,别人只能提供意见,却无法代替你决定,而你选择之后成败都由你自己去承受。路只有走过了,你才能知道哪一条更加顺畅。  

龙应台说:“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带给你快乐!”

所以考虑清楚自己真正关心什么,渴望什么,然后去尝试,本就一无所有,何来顾虑。

照自己的意愿一息尚存,也好过听从别人的安排,虚张声势过着浅薄生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