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机器人”会取代会计吗?
数据工作者最头疼的问题我认为是口径不一,鸡同鸭讲。
以财务体系为例,财务报表、指标、统计口径是全国统一的,随便找一个会计朋友,或者问问公司的任意一个会计、出纳,他们会告诉你,全国的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长得都一样,指标也一样,含义也一样。你拿任何一个上市财报,翻译一下,就能全球通用。报表、指标都是非常规整的。
那么,如此标准的数据体系,到底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
有话语权的组织+完整的标准规范+严格的实施和彻底的执行+职业化的培训+定期的更新
所有财务报表的指标、含义、格式是从国家财政部制定而来的,这里是国家统一的标准.所以每个会计从业人员会不断的学习、考取专业职称证书,以此来证明自己的专业性。在工作这些年里,也一直希望自己能够建立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去实现真正的大财务管理。前年在一家咨询公司花高价学习了一套《财务系统》,当时感觉是听懂,好像也是可以实现的,但真正回到现实工作却难以执行,其中大部分原因是标准和管理做不到,这标准和管理恰恰是最难统一的部分。严格的实施和彻底的执行就这一条很多时候只能是空谈一句话。
在2017年德勤会计事务所出现“财务机器人”,这横空出世的“财务机器人”一夜之间惊醒所有基层会计人员。因为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核算与监督,这核算一职能很快就要被“财务机器人”所代替掉。其实也不难想象,这是电子信息化时代,日新月异。
不想失宠就要不停的更新迭代新知识。
会计行业自从诞生起就在不断进行着渐进性的创新,从传统手工记账过渡到计算机记账,从简单的计算机记账到集成的ERP系统记账,再到如今的所谓“财务机器人”。
据说财务机器人可以完成以下工作:
1.可替代财务流程中的手工操作(特别是高重复的);
2.管理和监控各自动化财务流程;
3.录入信息,合并数据,汇总统计;
4.根据既定业务逻辑进行判断;
5.识别财务流程中优化点;
6.部分合规和审计工作将有可能实现“全查”而非“抽查”;
7.机器人精准度高于人工,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8.机器人完成任务的每个步骤可被监控和记录,从而可作为审计证据以满足合规要求;
9.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投资回收期短,可在现有系统基础上进行低成本集成。
看到这些功能,没有职业危机感是不正常。由于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把人们从会计核算这种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那么管理会计的思维越来越重要了。
财务分析人员根据“机器人”输出的结果来发现问题、判断问题、查出原因。这个找出问题并最终解决的整个链条,才是财务分析和控制人员最核心的竟争价值所在。“财务机器人”只是协助分析人员完成最基础的系统整理工作,而判断和分析工作,还需由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来完成。
也就是说“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让那些不太愿意动脑子,只会做最基础工作的财务人员没有了竟争力,而那些经验丰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财务人员更加的重要。
所以,“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不是说财务不重要了,相反是财务更重要了,对财务人的要求更高了,除了要会基础的财务核算能力,有非常强的财务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之外,还要有财务管理能力和企业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