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妙的生活,由我们自己创造!
我觉得自己对画面还是挺有感觉的。比如在读文章的时候,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比如李白的《琵琶行》,边读,我的脑海中同时会浮现一副副画面,而且这些画面会随着文字的跳跃而不停地变动,有的时候还会伴随着声音——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每每读到这里,我都会感觉到弹琵琶的妇女,非常急切的,手指划动着琵琶,一阵一阵嘈嘈切切的声音,又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而过,余音不散。总之,李白的《琵琶行》给我的感觉不仅文字美,画面美,声音还美。每每读起来的时候,忍不住摇头晃脑,欣欣然乐亦。
但是我最不喜欢那种纯粹的抒情散文,咬文爵字的,虽然词藻华丽,文笔优美,但作为一个文字实用主义者,实在是喜欢不起来,所以我喜欢的散文都是写景散文,叙事散文,而绝对不是抒情散文。

虽然这40多年,不怎么喜欢唱歌,也不太会唱歌,但是很喜欢听那种纯音乐。尤其是那种古筝,古琴演奏的音乐,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着,感觉特别美。有的时候会出现空山,细雨,翠竹,流水,优美的音乐加清奇的画面,组合在一起,让人心旷神怡,神往不已。
听过一支特别难忘的曲子,我记得是《春江花月夜》,那是三年多之前听的,前前后后听了大半年,直到换手机为止。那画面,犹如夏夜,雨后,河滩里涨满了水,蛙鸣不断,回响在静静地山谷里,悠远,空灵,山并不高,山谷是顺着山势弯弯区区的,葱茏的树木高高低低,微风吹过,某些调皮的树叶会哗哗作响……想想都美。可是今年,前些日子想起这支曲子来,找的时候才发现,曲子的名字不是《春江花月夜》。可是到底叫什么呢?搜索古典名曲目录,大概听了一遍,却没有找到那首曲子。真的好遗憾呀!我记得那只曲子,开头很低,断断续续出来青蛙的鸣叫声,慢慢的才会高起来。听起来非常舒服,温暖,感觉就是春末夏初,万物向生的季节,可是真的找不到了,搜索了十来天,也没有找到到底是哪一支曲子?
我想无论我的想象能力多么丰富,如果我没有记忆,没有听到过,没有看到过,没有闻到过,没有触摸过,无论我的再造想象能力多么丰富,我也不能凭空创造出一个画面,一种声音,一种感觉,我只可能幻想一个,但是幻想的和原有的相似度不一定是多少。
我觉得在一个家庭中,如果有一位家庭成员能够把自己的某种能力,实时的展现,我们就有可能被感动,因为我们都喜欢看我们愿意看的,喜欢听我们想听的,想我们喜欢想的,如果找到了共鸣,我们就会开心,喜悦。就会愿意待在这个家里,就会愿意跟家里的其他成员分享,联结。那么家庭的氛围就好,关系就会好,爱就会流动。这也是我们所有人都期待的。

让我们充分利用我们的想象,利用我们相互之间的感染,来创造一个我们喜欢的,和谐的,融洽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