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他人人生的捧哏,是你自己成功路的开始
这是许一一的人间3000问的第28个话题。

郭德纲老师,或者,几乎所有的相声艺人,都讲过一个经典的梗,也就是所谓的“三分逗,七分捧”。
这个梗说的,是看似说相声的一个逗、一个捧,扮演逗哏的那位往往比捧哏名气大,但是实际上,一个相声真正的“笑果”好坏,捧哏的作用甚至从某种角度比逗哏还要大。
虽然捧哏做的是配角,却因此成就了一个成功的相声段子,也成就了那位作为主角的逗哏。
每个人在自己的人生里,当然就是绝对的唯一的男主角、女主角,但是你在别人的人生里,却常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有时候你对别人来说,可能也是主角,你可能是那个从小被作为“别人家孩子”的优等生,你可能是那个别人茶余饭后闲聊的时候都会提起的当年的“皮孩子”、现在的成功人士。
当然更多的时候,你在他人的人生中,扮演着一个不起眼的配角;而有些人,虽然也是配角,可是属于其中的“捧哏”的角色,成就着他人的同时,往往也是你自己灿烂人生路的开始。
这怎么理解呢?一一想提一提两位大名鼎鼎的企业家:马云先生和刘强东先生。
首先要声明一点,一一拿他们打比方,仅仅为了说理,他们本身都是我尊敬的在互联网界闯出一片天地的偶像。不过,可能他们扮演的角色以及经营的理念,不尽相同。
刘强东先生创办的京东,更像是一个一家独大的自营店,它也连接着很多的上下游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但是本质上,成就的是京东自己,发展的越来越壮大,所有人都是他们的附庸。
阿里巴巴却截然不同,我们都知道,马云为阿里定义的多年未变的企业愿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愿景就决定了阿里和马云的价值观:成就别人的事业,成为别人的捧哏,同时,也使得阿里发展成一座量级可怕的商业帝国。
以自己为中心,你确实也能成功,但是如果你所做的,站在了成就别人的前提下,也许短期内看不出差异,但是在长期的人生、事业中,这种差异会越发明显地体现在格局上,所以一一的愚见是,阿里巴巴一定能活得更久。
我一直和朋友说的,懂得放弃、割舍、断舍离的人和企业,是最可怕的,因为连自己的利益都可以不眨眼地选择扔掉,很难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挡他们的脚步。
而成为别人人生捧哏的人,就有这样的胆识和气魄、胸怀。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说的人生三个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你看,“见众生”放在了最后,因为它最难彻悟,最难实践,心有众生,你已经把众生当做了自己,想人之所向、急人之所急,我们说经商里最优秀、格局最大的是“儒商”,就是因为他们懂得了个中道理,试想,有个人跟你做生意,却总是给你谋利益、为你开拓道路,这样的人,我开个玩笑的话,其实要么就是想贿赂你,要么就是他真的是有大智慧。
其实前面说了很多跟经商有关的,其他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同样是如此。
学校里、职场上,那些所谓的“老好人”,常常被周围人担心要“吃亏”,因为他们总是不愿意争功。
既然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一一不妨再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记得那会儿读大学的时候,学生会里有一次搞个特别赶时间的大型活动,我们当时的学生会副会长把大家拉到办公室紧急开会,希望大家赶紧想办法,出方案、定节点、联系各种校内校外的学院、组织,还有拉赞助等等。
毕竟我们只是一群大学生,哪里可能这样短时间变成一个高速运转的活动策划公司,不过这个时候,平时一向很稳重、也不善言辞,但是工作上一直一丝不苟的某位学长站了出来,说要不他来执笔写方案吧。
结果呢?虽然我们陪着他一起,看似是大家协同合作,可是到头来,我们那些边吃外卖边写的东西连我们自己都看不下去,最后几乎完全是学长一个人的杰作。
等到方案的word文档最终保存,我们都把他当成英雄。可是后面我知道,第二天这位学生会副会长向老师交稿、汇报方案的时候,根本没有提到我们,几乎说成了自己一个人的功劳,甚至连那位学长都没有提半个字。
而两年以后,我可以告诉大家结果,这位副会长连毕业都差点够呛,各种考试不及格,而那位学长,到了一家科研机构,拿着高薪,继续做着默默无闻、但他自己引以为傲的事业。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周围那些“傻子”、“好人”,好人是不会吃亏的,即便你看到了短期里他并不脱颖而出,可是有谁说脱颖而出等于“众星捧月”呢。
你要知道,月亮是不会发光的,让它发光的是那些明亮的、你根本都看不清的恒星,其实并非这些恒星弱小,恰恰他们足够强大,只是因为它们站在比你更远的距离,你感受不到他们的能量而已。
学会捧别人,试着捧别人,可能你会发现,原来人生还有另一种成功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