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无相颂说通及心通偈探玄(下)

2020-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乘圆教如来禅

        第五讲:降伏其心

        【原偈】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常伸两脚卧。

        【探玄】

        第一句:若真修道人,

        若真修道人,何是本来尊?

        念念心不顾,明悟在当今。

      这句偈语,是六祖慧能大师对三类有情众生的提点和鼓励。一者,是尚未发心修道人,可以试试,修一修,参加一下各种禅修班或者新旧式禅七佛七等课程,亲自体验一下修道人的幸福指数,究竟有多高。二者,是正在修道路上跋涉的禅行者,也在系列,应该接受大乘顿悟祖师禅的修炼方法,直悟菩提自性,不需要走弯路了,人生苦短嘛!三者,是自信不够,往外看是非,扫描世间过的学道者,要听话照做,依教奉行,修好自己。

        1、空手归乡是真修道人

        介绍一个真修道人吧,名字就有道,他叫道元禅师,曾到中国游历参学,归回日本时,留下如下法语:山僧所历丛林不多,只等闲见识天童禅师,当下认得鼻横眼直,人不能瞒,便空手归乡。所以佛法无一毫。朝朝日东升,夜夜月西沉。鸡晓五更鸣,三年一闰生。

        这就是禅道路头修行人本事。各自一如,不二于此。修道白修了,才算究竟。你若还有个修行念头,就是尚未到家。

        2、山顶立海底行是真修道人

        唐朝著名文人李瀚曾任鼎州知事。有一次去拜诣药山禅师,问:“戒定慧是什么?” 药山禅师答:“贫道这里没有那些没用的闲家具。” 李瀚莫测玄旨。药山禅师对他说:“如果你想侍奉佛法大事,需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如果连闺阁中的物什都舍不得,就别说什么消除烦恼,净心参佛了。” 古代有一首谣曲叫作“山姥”,其辞颇有禅味:“法性峰齐天,上求菩提现;无名谷底深,下化众生现。”

        真修道人风范若斯者,比比皆是。还请君直下承当,莫待他时也。

   

        第二句:不见世间过

        不见世间过,那还有是非。

        清凉之乐在,皓月只身随……

        大道无形相本无可见,世间过可见,非道也。但是,非道不离道。故,可以借假修真。把世间过,放到眼前,考验自心,是为之所动,还是不为所动。

        自心无过者,自然看不到世间过。福报很大者,自然碰不上世间过。证悟六神通者自然远离世间过。对世间过恨铁不成钢,也是见了,心中没有控制力。

        先要自控圆满,不起心动念。

        还要接纳,不能排斥。

        化解自心的知见,自性清净,外不召感世间过,自然看不见。

        认下世间过就是己过,则已经内圣外王之道有基础了。从此过不为过,悉皆逆增上缘而已,感激不尽。

        “ 不见 ”是证量,俗人难以承当。明心见性,一切摆平。

        以佛心看人,人人是佛。

        以魔心看人,人人是魔。

        希望真修道人,小心谨慎,莫犯威仪……

        第三句:若见他人非

        若见他人非,自心先有违。

        当机深忏悔,但能取道回……

        假如我们遇到别人是非过失,比如看到别人在批评,指责,抱怨的时候,真修道人应该怎么办?

        第一念:作假观。即,他人非,是假相。他相人相都是假的,之所以,是因为般若智慧说要无人相,要无人见故。非,亦假。之所以,是因为,禅学主张万法无自性,万法皆空故。一切皆悉幻化的,如梦幻,如影像,如阳焰,如泡沫,如虚空,即:“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说,一切是非烦恼错误,也都是假的。

        第二念:作真观。即,我自己心中有非是真。这个非,与他没关系。见他非是因为我自己有这种业障,故才当下显影。

        第三念:作中观。即,万法平等,本无是非,是也不是,非也不非,不执着是,也不执着非,置身是非之外,超乎是非之上,稳居于是非之中,不碰是,不触非,在马路中间开车,左就不会撞上隔离带,右也不会撞上护栏。这就是中道智慧。

        不要一见他人非,就起嗔心,就排斥,就批判,就指责,就抱怨。因为:“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火烧功德林,千万忍住下来,修到无心,乃能成就一尊如如佛。切记:

        一心三观药,可治见非过。

        离见斯涅槃,真常寂灭乐。

        他是临时监考老师,我是必须答题者。只答自题莫管他,尽量满分好升学。

        他是吾感召,他非即我非。

        要想他无非,必先除己非。

        第四句:自非却是左

        自非却是左,守口诚无错。

        对镜心摇动,说明觉未妥……

        自非:自己见世间过忍不住,去批评指责抱怨。

        却是左:这就于道相左,修偏了。

        六祖慧能大师在这里教学大乘顿教法门,强调的是人间是非观念要十分明确。故要下一个判决书,判处“ 自非 ”死刑,当下执行。

        自非,却是左。左,左倾机会主义,左倾盲动。一旦离开中道,往左侧偏离了,生命之车,就危险了。

        歪门左道,是否定辞。管好自己不要无事生非。禅行者,有事也不生非。自心不往外给别人粘贴“非”的标签,就是守身如玉。最好是自心要立刻删除一切“非”的软件和版本,从此,一劳永逸。如果禅行者在他非面前,能不起心动念,那是上上策,忍辱波罗蜜可成就矣!

        第五句:他非我不非

        他非我不非,造业乐谁谁。

        济物慈悲好,担责不外推……

        心随外境转来转去,就是丧失了主导权,被动被引诱,他非来考验而已,我非跟着就来,这就上当受骗了。

        六祖慧能大师本句偈语,主要是让禅行者禅学者们都要生命靠自己做主。不能把宝贵生命,交给“他非”来糟蹋。

        我不非,就是忍辱波罗蜜修炼得好。我不非,就是心里明白,外边糊涂,正是郑板桥喜欢的生活禅秘诀:“ 难得糊涂 ” 就是说,心中明白是内圣,外表装糊涂是一种慈悲应世,退一步说就是明哲保身。

        参悟处,成就生命的主人翁地位,成就不小啊!

        我不非,在残酷现实面前,很难做到,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

        第六句:我非自有过

        我非自有过,意口两失和。

        立马串习改,管他佛与魔……

        我非没非?他非且不论,我非,那就是犯规了,产生过失了。

        我非过失,是大过失,不可轻敌,骄兵必败。

        第一过:上当受骗于他非,一钱不值。

        第二过:一念非心起,百万障门开,罪莫大焉。

        第三过:非念之上再生非念,负能量继续暴涨,死无葬身之地矣!

        第四过:他非是考官为我服务,我不去除自非心,反而殴打考官,罪加一等。

        第四过:他非我非,互相污染,非非无尽,恶性循环,永无止期,轮回六道折腾不停,苦不堪言矣!

        第五过:我非之执着,形成了习气和习惯,批评指责抱怨频道下不来,直接成为被动生死凡夫之人,背道而施矣!

        第六过:禅行者禅行者修道人,搞我非是过失,破坏修道大业,破坏众生信心和信仰,罪莫大焉。

        第七过:宇宙人生仅仅一时,用来我非,就不能参禅悟道,就不能自利利他了,丧失当下,就是丧失永恒,罪莫大焉。

          第八过:堪忍的世界不能忍,而任意搞我非,是破坏了忍辱波罗蜜品质修炼,对不起自己。“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说的是 “ 我非 ” 者。

        第九过:他非者,是我防病防毒防黄防爆电脑软件,来救命的,但是我非一起,就是不但没有感恩,电脑去掉防护措施,很快就会关机,卡机,死机了。再说,去和医生战斗,病人死定了。

        第十过:“我非”之当下,失诸佛法,失诸善念,失去良知,失诸道功和禅机,无法修炼般若智慧,都是明心见性的反面。

        少做我非事,多念阿弥陀。

        念得我非尽,方许法身活……

        第七句:但自却非心

        但自却非心,前愆忏悔真。

        当来不再犯,举世赞高人……

        修道人,一般都是:“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 六祖慧能大师让禅行者禅学者修道人做到 “ 但自 ” ,就是让一个人要发心特意去修行自己有缺陷的方面。可是,是非心是一个通病,此非心病,通行天下,难医难治,故要参禅悟道来首先脱困,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三宝殊胜缘分具足啊。

        却,就是拆卸。却非心,就是拆除程序软件,跟上解决非心,也就不会再起我非邪念了。

        慈颜爱语地劝进行者,跟非心没有关系。千万不好要因噎废食哦。

        心是万法之源,从修心,观心,伏心,到发心,然后明心,就是一条大乘佛法顿超直入的菩提大道了。

        第八句:打除烦恼破

        打除烦恼破,彻见本来空。

        无病亦无药,果真法界雄……

        这个“ 打除烦恼破”的要求,是参禅悟道的目的。烦恼破,智慧生。烦恼破,般若生。烦恼不破,一切善法都修不起来。烦恼障,障菩提。圆满法身慧命的第一大强劲对手,就是这个烦恼障,也叫烦恼魔。合起来说就是:“ 烦恼魔障。”

        直面这个惨淡人生的残酷现实而修炼身心,是菩萨摩诃萨的愿力所使然。

        怎么打破烦恼魔障呢?

        先要分清敌我。烦恼魔障在哪里安住?在哪里游走?怎么样才能抓住烦恼魔障去和它决一死战,彻底歼灭它。

        你会发现,出来心中有它的影子之外,并无下手处啊!一发现这个秘密,一切都结束了。不破而破,如此大道至简。越简单越没人相信。都喜欢高推圣境,诓惑众生。

        根本烦恼,大随烦恼,中随烦恼,小随烦恼,等等,都是虚幻不实的。它们暗藏的地方就是心中。离心无别烦,离心无别恼,离心无别障,离心无别魔。烦是心烦,恼是心恼,魔是心魔,障是心障。抓住当下一心,介尔一念,就是明心见性的下手处。尽虚空遍法界下不去手,唯心可以成就你下手的功德。不知从自心上解决问题,你去找一个庸人吵架,或者去找一个大坏蛋,揍他一顿,那还是愚痴。那样子,不但不破烦恼,反而徒增烦恼。

        觉悟人生破烦恼。奉献人生破烦恼。圆满人生更破烦恼。

        以苦难为师可以破烦恼。以大地为师可以破烦恼。以劳动为师可以破烦恼。以毒害为师可以破烦恼。以逆境违缘为师可以破烦恼。以六道轮回为师可以破烦恼。以艰难危险为师可以破烦恼。 等等这些逆增上缘,才是真破烦恼。

        修学修炼“四圣谛”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十二因缘法”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 三十七道品 ” 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四念处 ”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六度万行使命禅”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人生佛教生命禅”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人间佛教生活禅”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声闻缘觉解脱禅”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大乘顿教祖师禅 ”可以破烦恼。修学修炼“ 一乘圆教如来禅”可以破烦恼。

        破无所破也要破。善根无上一悟破。幻化空身即法身,敢将烦恼证菩提!

            第九句:憎爱不关心

          憎爱不关心,心中无法新。

          天然清净宝,寂照了红尘……

        俗话说得好:“ 相逢一笑泯恩仇。”

白居易也参禅悟道,故有禅诗一首,写到:“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随富随贫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人生莲花七层花瓣,从低到高,依次是:第一层,肉体。第二层,情绪体。第三层,理性体。第四层,意志体。第五层,直心体。第六层,明心体。第七层,觉性体。本句偈语,提到的憎爱,就是情绪体层面的内容。这个情绪体版本配置很低,仅次于肉体。

        或者耍小性子,耍小脾气,这些都不是好事,要从人格修炼上完善自己,佛格也会渐渐修炼圆满的。

        世间事,障道因缘里,憎爱两种对立的负能量,必须稳定下来,渐渐消除。如果当下明心见性,那么这些情感情绪的纠结等等负能量,也就当下消失了。

        憎爱都活不了。憎者,就会得到怨憎会苦。这个苦,是说人生憎恨什么人事物,那么好了,这些你讨厌的,憎恨的通通都要围堵上来,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出现在你身边,长期伴随,苦不堪言。爱者,也是爱别离苦。这个苦是说,你喜欢什么,热爱什么,那么,这些东西就会迅速背叛你,逃离你,很快走掉。简单说,就是爱上什么就会失去什么。所以,憎爱都是一种执着,都要放下。

        怎么解决憎爱的执着?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八字真言,禅宗心法,自然解决问题。

        第十句:长伸两脚卧

        长伸两脚卧,放手即放生。

        自在逍遥水,东西上下澄……

        本句偈语不能从字面上理解,那样子就是死在句下了。禅宗著名公案《十牛图》,第十步,也是最后境界,叫作 “ 入廛垂手 ” ,其诗语:“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诗后参悟的话,就像学习心得,不过都是证量具足啊,叫作”著语”:

      1、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2、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3、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4、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六祖慧能大师的长伸两脚卧,与《十牛图》的入廛垂手,异曲同工之妙,可以互证矣!

        修行大事已毕,自然修无所修了,证无所证了,如来佛命本色当行,就是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万德庄严自性清净圆明体成就之谓与。

        到达目的地了,当然,“ 前贤之途辙”,就没有用了。没到达彼岸时候需要道路和车辆,到达了,就连路和车,一起放手不需要执着了。

        再比如:病好了,药就没用了,可以弃了。

        这个就是参禅悟道最后的状态的描述,真常寂灭乐,无上大涅槃,不过如此。

        第六讲:方便应世

        【原偈】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探玄】

        第一句:欲拟化他人

        欲拟化他人,良知大乘根。

        龙腾四海近,法雨悦丛林……

        1、欲拟

        想好了,要采取行动了,准备干什么了,就是这个欲拟的意思。在大乘气象的汉传佛教地区,就是说想要发菩提心,立菩萨愿了,或者,听到六祖慧能大师的召唤,感受到了六祖慧能大师的慈悲劝导,真就一念生起敬信,皈依自性三宝觉,正,净,那就是无量劫以来的造化大,福报现前了。凡夫之人,应该生起修道之心,那就是追求真理,探索宇宙人生大道,才是圣贤道种。

        2、化他人

        化是度化,包括感化,也包括教化。他是一块冰,你就要作一团火,才能给他温暖,令他冰冷的身心得到暖化。他是一截枯木,你就要给予阳光雨露,令他枯木逢春,再发新枝。荷担如来家业,必须慈悲为怀,普门广度,即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 是也。

        教化者,讲经说法,弘法利生是也。循循善诱,还是棒喝交加,柔风细雨,还是雷电纵横,都是要临机抉择,取诸善巧方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上契佛理,下应众机,方为稳妥,方为如法。

        基本从发菩提心开始,然后皈依三宝,忏悔业障,接着分五步精进:第一步,总张佛体;第二步,开智慧门;第三步,显示不思议法;第四步,明诸法正性;第五步,自然无碍解脱道。

          如来家业宇宙人生真理大学,教育教学系统工程,一般分成三环节和四个环节的都有。

        密宗教学三个环节:根。道。果。

        法华,华严等教门四个阶环节:信。解。行。证。

        唯识宗四个环节:教。理。行。果。

      中观般若三个环节:菩提心。菩提道。菩提果。或者为:文字般若。关照般若。实相般若。或者五个环节:伏心菩提。发心菩提。明心菩提。出到菩提。究竟菩提。

        禅宗心法三个环节:立心为宗。无心是道。即心是佛。或为破三关:破初关。破重关。破末后牢关。或为黄龙三关:我手何似佛手。我脚何似驴脚。人人有个生缘。或者为临机三玄:句中玄。体中玄。玄中玄。

        还有很多,多多益善。心通法通,还可发明。

        第二句:自须有方便

        自须有方便,方便无慧缚。

        行愿知深浅,菩提道种布……

        自己禅道功夫得过硬。法义教理得通透。这样内圣德智充沛,外王境界就是要慈悲为怀,那就是必须具足善巧方便了。

        方便般若波罗蜜,也是一度,华严妙行具足十度,即是般若六度的扩展版本。

        基本上有无量无数无边的方便般若波罗蜜大法,可以随心而用。但是,也有六方便之说:1、立要巧方便。2、逼迫巧方便。3、异相巧方便。4、随缘巧方便。5、清净巧方便。6、感恩巧方便。一切巧方便,都要注意用在明心见性上。但要专求心,不要求事,求事即外道了。

        《维摩诘经》云:“ 如佛所说,若自有缚,能解彼缚,无有是处。若自无缚,能解彼缚,斯有是处。是故菩萨不应起缚。何谓缚?何谓解?贪着禅味,是菩萨缚。以方便生,是菩萨解。又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

        这是说,没有方便,你学了智慧反而被智慧给束缚了。反之,你具足方便法,会妙用,则智慧就不成为你的束缚了。

        反过来说,也一样。没智慧,方便法也束缚人。有智慧,方便法对人的束缚就解除了。

        故知,禅行者具足智慧不能骄傲,还要在方便法上继续用功夫,精益求精,才能圆满人生。

        第三句:勿令彼有疑

        勿令彼有疑,担当无性基。

        具足一切法,清净炯无余……

        师者,授道,答疑,解惑也。要做弘法师,就要能解除禅行者禅学者修道人的种种疑惑。

        法华宗教育教学提出,具足以下十种德行,就是大法师。是哪十种呢?请往下看:

        1、善知法义。2、能广宣说。

        3、处众无畏。4、无碍辩才。

        5、巧方便说。6、法随德行。

        7、威仪具足。8、勇猛精进。

        9、身心无倦。10、成就忍力。

        法随德行:就算你法通达,由于德行不足,不能取信于人,还是完不成弘法利生使命。大法师修行修养高低如何看?答曰:只看德行,就知道能不能广作佛事了。无德,寸步难行,故叫德行。

        禅宗讲究:小疑小悟,大疑大悟。能令禅行者,禅学者等后来修道人去掉疑虑,帮助其解决疑情,那就是在促其当下明心,开悟成佛了。一旦大彻大悟,则一切疑情全部解除。不修道,生发不起疑情,那就参不了话头。

        第四句:即是自性现

        即是自性现,果然物物乖。

        虚空迷不住,草木畅天怀……

        大乘顿教祖师禅与一乘圆教如来禅,紧密相连。本句偈语提到 “ 即是自性现。” 这个真理,是圆教智慧,即:业尽情空,体露真常。

        一、自性

        自性无自性,无性即自性。

        思议及言说,无性无不性……

        慧解开明,必赖教观,实修实证。今捡择圣言量相适应者,试探道心源底,以期现证圆觉净性……

        1、五本:

          一者,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二者,本不生灭。三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四者,何期自性本不无动摇。五者,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古往今来,自性不可说,不可说。六祖慧能大师得道之时,智慧光生,自性流露,透出这一段自性的妙语,真实伟大,强说都难,可这几句形成一首得道偈语,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矣!人间从此有了关于自性最经典的描述,后来的禅行者、禅学者、修道人等何其幸哉!

        2、三性

        有两组三性的名相。

        一者如来藏性。包含:空如来藏性,不空如来藏性,空不空如来藏性。可谓是一性三空,三空一性,此乃空性性空而立论;或谓是一心三藏,三藏一心,此乃心藏藏心而立论。

        二者唯识学有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唯识三性,三性一识。性识一体,一体三识性。

        3、三无

        著名的坛经三无: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此实乃掌握明心见性之关键要点,开启自性光明之金钥匙是也。

        4、心性

        心地性王论,横空出世来。

        明心即见性,一骑绝尘埃!

        六祖慧能大师亲自开示:“ 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禅行者谨记于心,精参细悟之,速得见道之利益,无穷无尽也。

        二、现

        1、示现

          佛陀出世,名示现应化身于世间,来开启众生智慧为唯一大事因缘,无上因缘使命禅是也。大善知识开悟学人,莫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作人天师表者也。继而,还要展示正能量,呈现修道相也。明示之,暗示之,示导之,开示之,指示之,等等教育教学,等等明心见性手段,皆为示现之法,普度群机,无上圆觉,无量慈悲,恩德周遍十方上下无极矣!

        2、体现

        唯体才能现,所现无不体。

        心性一如现,无现不成体。

        生命虽然说是本体所示现出来的色相,但要起心动念反观自性清净圆明体,难亦哉!无过此难!因为自己身心灵即是体,亦是现,一切具足,唯有依靠一念灵明之心,回光返照,无别法也。名觉,明悟,皆为此矣!会者,大道至简,何假言说,而才能契入此真常大道本体皆现呢?!

        3、呈现

        呈现者,福报现前,业尽情空之因,立马兑现体露真常之果。

        4、现成

        一切现成:无迷无悟,无拘无束,无得无失,无假无真,无实无虚,无是无非,无对无错,无苦无乐,无边无际,无形无相,无前无后,无人无佛,无性无种,我们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不修解放禅,如何可承当?解放思想,方能认命有命。赞美一切,心生感恩,就是圆成实性,现成的圆觉了。

        5、现实

        一切现实,一虚一实,非虚非实,才是真功夫,住于唯识性,圆成实性早就在,涵盖乾坤,认得即到家,不识得此家,在家无家,流浪生死。识心达本,旧路还家,现实若此,以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刹那明心,当下见性,感激涕零,都不过分。

        第五句: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红尘好教员。

        万缘助正觉,无解恰真诠……

        听闻六祖慧能大师此句偈语,知道佛法在世间,多么温暖,多么给力。

        此圣言量之宗趣密义如何?

        答曰:佛法在世间,此语,一为那种脱离现实而修道人所说。二为自以为佛法是超世间法,人间难修难证者,而开示的。三为世出世间法,还没有真正圆融通达者,而给出的一种正能量加持。四为迷迷糊糊,不明世出世间法义教理者,当头一棒,促其当下承担,觉悟红尘而说的。五为离世觅菩提者,直言相告,令其:“ 打开心量,放下自我,活在当下,奉献真爱。”

        祖师所说,说无所说,离言耳听,闻性呈现,当下应机,当下得悟自性清净圆明体矣!

        为什么提出个生活禅?就以为佛法在世间故。日常生活工作,奋斗修行,无不是禅,都在自性运作,即心即现,即现即转。转世间为超世间,即出世间。随超世间,而未离开。但是,你此刻,不能证入“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心境一如,空明觉了,那么,就还是被世间所困。即心为明,抱怨世间,则生罪过。智者明心,抓住根本,才能当下承担,一悟即至佛地矣!

        第六句:不离世间觉

        不离世间觉,无性为精餐。

        梦醒红尘外,随心作圣凡……

        不离世间觉:才是真觉,才是明觉,才是圆觉,才是正觉,才是佛觉,才是彻觉。

        心未觉,则世间就是大染缸,就是五浊恶世,臭粪坑子。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乌七八糟,臭气熏天,江河污染,能源枯竭,等等恶业,都是世间惨不忍睹乱相。

        直面现实,行般若观照,彻见实相般若,则五浊转五净,同样在这个世间,就从五浊转变为五净了,即:劫净,见净,烦恼净,众生净,命净。

        禅宗顿教法门,悟得菩提妙果之时,当下就能变大地为黄金,揽长河为酥烙。

        什么是出世间?

        内圣修炼,出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是。

        外王修炼,出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

        故知,不离世间觉,是不离真难觉。一离即觉,觉犹未离。智者自知,非言诠悟,禅行者扪心自问:可也!

        第七句:离世觅菩提

        离世觅菩提,错失当下机。

        禅心非二法,顿悟顿无迷……

        离世觅菩提者,当下还是迷茫,乃至迷信。那还好在迷信都迷的是佛法僧三宝,即觉正净三宝。即觅道都来到了三宝道场,真是禅缘不浅啊!

        但是,出离心还是要有的。生起出离心,不代表还要随之培养负能量,因为一旦陷入怨恨恼怒烦,整天批评指责抱怨一切,那就是造作恶业了,更容易诽谤正法。一旦诽谤正法,那就连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之门都进不去了。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救众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这两种人不接收之外,剩下哪些带业不带业,都给予接引,接纳。

        出离心,也叫作厌离心。厌离娑婆世界,欣慕愿往西方净土,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之一。但是,六祖慧能大师慈悲开示,西方也在目前。目前事理不能圆通,容易诽谤正法,危险至极。如果不爱听经闻法,不求明心见性,那就仍然在滚滚红尘里折腾,难以速证菩提,也就难以截断轮回六道之逆流了。

        第八句:恰如求兔角

        恰如求兔角,浪费参禅机。

        本地风光好,邪迷外物拘。

        牛有角,兔无角。求兔子的犄角,那是白日做梦了。

        这句偈语,是规劝导航错误,方向弄反了的修道人和禅行者。俗话说:“ 知止近乎勇 ” 嘛。因愚痴而跑到逆境上前行,也没有方向,像个没头的苍蝇似的,轮飞乱撞,哪有个出头之日呀!

        人生确定生活和修炼身心的导航,是基本前提。跟开汽车一个道理,先要明确目的地,不然就是盲,忙,芒,就是忙死而已。忙不怕,关键是了生脱死离苦得乐,明心见性成佛作祖,才是总目标,才是希望,才是理想,才是彼岸,才是净土,才是华藏世界,才是一真法界。

        达摩大师当年来到中国,就是为了找一个不自欺的人,来传递文明火种,故谓之曰:传灯。此句偈语,就是让修道人禅行者能够,当下立刻,就具足传承正法的资粮和资格。一听就会,还要起而能行。定个导航又不难,听话照做,依教奉行,这一切都是现成的,知恩,感恩,报恩吧,没有实际行动,还是求兔角的习气太重,故要发菩提心,才能道力突飞猛进暴涨,那就可以顿悟菩提自性,回家清净为乐了。总之:

        心性是佛,幸福如花。

        返程愉快,家在心中!

        第七讲:觉性宛然

      【原偈】

        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探玄】

        第一句:正见名出世

        正见名出世,出离苦海深。

        潜心禅悟境,誓愿觉红尘……

      《坛经》  《金刚经》皆如此,重视正知正见,说明什么?说明一个大觉之奖,顶得一切福报因缘的蝇营狗苟。

        正见:心地无邪,就是正见。

        “ 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离真,皆为妄想。不可以心更求于心,不可以佛更求于佛,不可以法更求于法,故学道人直下无心,默契而已,拟心即差,以心传心,此为正见。慎勿向外逐境,认境为心,是认贼为子。”(《传心法要》)

        “ 才有佛见,便作众生见。有见无见,常见断见,便成二铁围山,被见障故。祖师直指一切众生本心本体本来是佛,不假修成,不属渐次,不是明暗。不是明故无明,不是暗故无暗。所以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传心法要》)

        如果学习达摩论典,可以知晓,正见无见,一切见,尽非见。终日见,无所见。不见之见,乃是正见,但凡有见,都是妄想。

        在禅宗这里,正见就是禅,就是道,都是本无名,强名之曰:禅;或者道。

        禅宗十六字玄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当年禅宗第一公案,是佛祖拈花示众。具体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最高的正见即真理,就是真如理体,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正见与真理,冥冥之中,一如不二。

        第二句:邪见名世间

        邪见名世间,觉察其毫纤。

        分清善恶念,圣智出世间……

        在佛的金刚般若智慧里,邪见即非邪见,是名邪见。世间,也非世间,是名世间。两个概念用的连接词,没有用“是”,而用一个“名”字,就很有禅文化水准了。

        众生因为执着,分别,妄想而不能明心见性,证得道果,其实就是心中还有邪见这个病根。从障道之因缘来说,业障,烦恼障,魔障等,也都是从邪见病根上生出来的。展开一些来谈邪见,可粗分为五见,又称五恶见、五利使,佛教术语,其中包括: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见取见;五戒禁取见。

        六祖慧能大师苦口婆心,用无相颂教导学修般若智慧禅的禅行者和修道人,要舍邪恶之心,舍不掉,那就还在苦恼世间里遭罪呢!

      六祖慧能大师正说无相颂之时,就是心灯,这句偈语就是一道光,直接照射人心,正见,邪见,一照就现原形了。禅宗顿教法门,谈玄论道,都是言不离心,句不离性,绝不着相说法。恰恰相反,是要教给禅行者和修道人,如何离四相,即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又,如何除四见,即除去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病根拔除,则无量烦恼和痛苦就可以超越,三障亦可消除。否则,病根拔除太慢,随时处于高度病危的戒备森严状态,很辛苦。

        没了邪见,何来恶念?

        不起恶心,何来恶境?

        不造恶因,何来恶果?

        不逞恶能,何来恶所?

          为什么人难以降伏其心?不就是邪见根深,所以其心迷乱,烦恼痛苦叶茂,不可避免矣。

        大乘顿教祖师禅,参禅悟道抓根本,于邪见下手,直接转邪为正,一身不用变,翻身得解放,如此之快,超越大脑,不可思议。

          六祖慧能大师这句偈语,含藏内义,密义,密中密义,深广无边。

        名世间,是活着的邪见之人,就漂浮在世间八苦交煎苦海挣扎状态,意在鼓励所有人发心出离世间苦海。同时,说明,邪见不可怕,就是顽固不化,但是一转正念,就万事亨通,直达佛地矣!另一层妙义在于,拔除邪见病根,就是真常寂灭乐。人人都能做到,故人人都能开悟,人人都能成佛。深处之理,还在于世间好坏,心中知见说了算。这颗心是世间主人翁。禅宗心法,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信矣!

        邪见奥旨在于:心邪,见什么都是邪的,遇境逢缘都是邪性来作怪。但是,禅行者禅学者修道人,懂得回头忏悔业障,拔除邪见病根。愚者,不修道者,不禅行者,不学习佛法禅道智慧者,则只会往外推委责任,往外批评指责抱怨。这样舍本逐末,不解决问题不说,还在罪上造罪,恶上造恶,错上加错,“多积不义必自毙,”后果可畏矣。

        故知,要改变世间,从拔除自心邪见病根开始。

        第三句:邪正尽打却

        邪正尽打却,劫火海底干。

        浩然芒砀空,无处泯青烟。

        六祖慧能大师慈悲,又供养后来学道者一句金玉良言:“邪正尽打却。”

        这也是禅师本色当行,本事无碍法界也。和盘托出,那种孙悟空不与恶具的正能量。修道,见道,证道,都是西天取经,必须做孙悟空打妖怪。为什么邪正尽打却?就是说,邪正之间,必定成邪。邪见是高速公路的左侧隔离带,正见就是高速公路的右侧护栏。佛见即如来知见,就是在高速公路中间驾驶大白牛车的司机。生命的大白牛车,撞上隔离带也好,护栏也罢,都会时间停摆,要处理交通事故,浪费生命。严重的话,直接丧身失命于当下。

        所以说,孙悟空眼里看到的是妖怪,唐僧眼里看到的是人,说明孙悟空自己心中有妖怪,看什么人都是妖怪。唐僧心中有人,看什么人都是人。正邪之间势不两立,故有矛盾,师父不让打,说是杀生,师父没错。徒弟说打死妖怪,保护师父,护持三宝,为民除害,是功德,是成绩,徒弟也没错。邪也对,正也对。但是过程痛苦,就是不开悟,你虽然过得日子很如理如法,但是苦命人一个。高速上飙车,老爱往两边撞,危险不危险,还用说吗?你说好人没好报,说明心中是非判断是有正有邪,总是有排斥和抱怨。

        隔离带和护栏,都是保护层,是有恩于开车司机的,可是你去抱怨邪见病根不好,又去不用正见善根不好,还说自己好,这个道理自己都讲不通,你就知道世间法里面,好人没好报,究竟有多么冤枉了,关键在心。

        抱怨邪正二见不好,自己永远不会好。司机抱怨隔离带和护栏,然后说自好司机,这有多么愚蠢啊!禅宗祖师们为什么说:“ 佛魔之间,必定成魔。”由此可见一般。正邪之间,必定成邪,也就是这个理了。不讲理在讲理,讲理者不讲理。可见,只知道做个好人,说明心在世间。但是,你要做一个智者,就是出世间。

        邪正尽打却,就是智者,就名出世间。这句偈语是出世间法,是大乘顿教祖师禅智慧,是一乘圆教如来禅妙果。

        很多念佛人,愿力尤佳,智慧不足,业障不除,病根不拔,所以现实没有转好,是现量不足,难以彰显佛法的一种慈悲境界,还在取经路上打妖怪,什么时候放下金箍棒不打了,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净土行人念佛成佛,就是说孙悟空后来成佛了。但是,当下一路辛苦,也要坚持,早日降伏其心,放下金箍棒那一天,还是回来的。娑婆世界你放不下金箍棒,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妖怪,你就找到心爱的金箍棒,彻底清净为乐了 那就是极乐。

        六祖慧能大师慈悲,这句偈语告诉我们,自己邪见病根拔除最重要。往外批评指责抱怨,可以停止了。人生如飙车,撞上隔离带和护栏,都会出事,甚至出大事。邪正尽打却,最安全。走中道,修好般若中观正见,才是邪正尽打却的如来知见。

        有偈为证:

        佛见正见与邪见,

        一心三见你咋办?

        性中邪正尽打却,

        清净菩提佛见诠!

        第四句:菩提性宛然

        菩提性宛然,法雨落眉边。

        滋润心底谷,充满大千千……

        其实,当你邪正尽打却之日,就是你彻悟真理之时。故,六祖慧能大师慈悲,当下说出这句偈语来给予印证。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宛然现前,福报够用。莲池大师说过,开悟者想今生成就,得有三朝天子福,七世状元才。你这些福报没有用出来,积攒够了,或者多了,才能资粮具足,想不开花结果都不行了。花是般若花,果是菩提果。邪正尽打却,心中净化完毕,离垢识之后,升级版本到达无垢识层面,大圆镜智得成,佛见主宰生命电脑了,就是承当了一真法界华藏世界娑婆世界,此三界不是彼三界了。此是三智界。欲界,色界,五色界,这是假三界,供你参禅悟道用的软件版本。进入一真法界华藏世界娑婆世界,就是真三界,是供你弘法利生行愿无尽的软件版本。

        唐朝时,有一天,庞蕴居士向马祖道一禅师请教这个菩提自性本来清净的宇宙人生大道之时,马祖道一禅师说:“好哇,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之时,我就告诉你。” 庞蕴居士一听,就明白了,就当下菩提性宛然了。成就一位禅师的法身慧命就这么快。这不是天上掉馅饼,而是下功夫真修实证,机缘巧合,福报现前,听到一句金玉良言,就能灵魂深处闹革命,当下翻身得解放,就明心见性了。顿悟前有渐修,顿渐一如。修行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的本分事,比吃饭睡觉上厕所还重要。

        菩提性宛然,原来暨无始劫以来都一贯如此。你不觉悟,它也是菩提性宛然,你觉悟了,它一点不会变,还是菩提性宛然。一想就不宛然了。一寂静下来就菩提性宛然。就算你胡思乱想了,这个胡思乱想本身,也还是菩提性宛然。孙悟空跳不出如来掌心,信矣哉,不信亦矣哉!

        正是那:“郁郁黄花无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悉法身。”

        第五句:此颂是顿教

        此颂是顿教,澄明觉海潮。

        山高非见顶,平地尙波涛……

        此颂:即这首无相颂,就是指《说通及心通偈》。

        是顿教:是说六祖慧能大师慈悲开示无相颂第一偈说通及心通之法,是大乘顿悟祖师禅的一场教育教学。为什么禅宗不离文字,还要苦口婆心说这么多偈语呢?因为,当机众需要精神大餐,吃了就饱了,自性功德就圆满了。其实一句话,就是:“籍教悟宗。”也就是利用讲经说法来弘法利生。利生,就是饶益众生,给予无上殊胜利益。那么,顿教目的更明确,就是让当机众明心见性,让后来学道者有所凭籍。

        禅宗一切作派,都是在悟明心性,根本奥旨不变。

        只谈心性和知见,不问行履,少谈具体行法。但是,心性学问之大,就是义大故教大。结果,心性学问就包含了无量多的行法在其中。我们来作经典教义大探玄,就是适应这个禅大,道大,宗大,义大,教大,心大,法大,体大,相大,用大,故行大,位亦大。

        当今正法传承者,都是不忘初心使命禅。我们修学无相颂就是菩提性宛然。只这么想,就是思无邪,就是邪正尽打却。

        通过无相颂来通心,心通法通。大乘顿教的功德,就是这样殊胜,直接把人送到一真法界华藏世界万德庄严功德成就。不历诸位,顿超直入。禅行者禅学者修道人,要当下依文解义,从义起观,因观成智,随根证入。这样,才能不负六祖慧能大师慈悲栽培之恩。

        第六句:亦名大法船

        亦名大法船,承载靠德全。

        自渡家乡近,登岸喜群欢

        禅宗心法,法义教理之大,无穷无尽矣!怎么个大法?芥子纳须木矣!

        禅宗公案:江州刺史李渤问归宗智常:"佛经上说:须弥山能纳芥子,这我没有疑问。但是又说芥子能纳须弥山。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归宗问:"别人都说刺史大人读书破万卷,是真的吗?"  李渤说:"是真的。"  归宗说:"你从头到脚也不过像个大椰子那么大,那万卷书装在哪儿呢?"

        李渤无言以对。

        大乘顿教祖师禅,是大法船,这被六祖慧能大师慈悲为怀,给予定下基调了。大法船等同于大白牛车。超越了羊车,鹿车,牛车。而是大白牛车。故知,此船之大,是无上大法船。能够装载无量多的有心亦有缘众生,共证菩提,共登彼岸。切记:

        法船即心船,至大而无边。

        装载禅缘众,直达究竟轩……

        第七句:迷闻经累劫

        迷闻经累劫,一念未松歇。

        不更心有住,自游自得山……

        六祖慧能大师慈悲,不忘那些迷茫徘徊痛苦的有情众生,开示了这句偈语。

        一、迷闻

        迷闻即众生,觉闻即如来。

        1、迷者

        迷于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者也。

        大家记得本师释迦牟尼佛于二千五白六十多年前,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宝座上顿悟成佛之时,说了一句什么话吗?

        释尊在菩提树下证得无上正觉,第一句便指出:“ 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执著,自于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这是说,执着是迷,妄想亦是迷。那么,试问:迷者真实人生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古代一位禅师开悟后,也说了一句话,他说:很多世人死后原来都可以用一个碑文,刻写上“ 盲忙茫 ”三个字,作为墓志铭就行了。

        可见迷者,是用三个字 “ 盲忙茫 ”活的。迷者第一个盲,是睁眼瞎子,说明没有确定人生导航,没有目的地,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没有归宿,没有希望。

        迷者第二个忙,是瞎忙乎,追名逐利,苍蝇逐臭,蚊子嗜血,飞蛾扑火,作茧自缚,简直就是忙死而已。忙也是死,不忙也是死,只是弄一个徒增辛苦而已,毫无价值可言。

        迷者第三个茫:这就是结果,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把自己忙活没影了,不知所踪,没定导航嘛,肯定活错了,没修行禅道智慧,又陷入到六道轮回里了。进入下三途地狱、饿鬼、畜牲道,那就是有得罪要自作自受了。可怜悯矣!

        迷者,杀盗淫妄酒,五戒不守,人身不保。       

        二、经累劫

        这是时间性问题,代表无量劫以来的修行,都是盲修瞎练。在红尘里污染自性,不见清净圆明自在用,都是越忙越造罪,何以故?自私自利故,不忠不孝故,愚痴无智故,不定导航故,其心迷乱故,邪见丛生故,胡作非为故,胡思乱想故,胡说八道故。

        法身慧命无量寿应该求到,念佛即是。但是,经累劫都是受苦受难,却不知解脱,不知出离,墓志铭盲忙茫三字,定矣!

        在此当头棒喝,看汝是否猛醒,是否回头。路在脚下,歇即菩提。

        第八句:悟则刹那间

        悟则刹那间,正见体中玄。

        草木光芒盛,海底大日天……

        1、悟

        问:如何悟?

        答一:“不知道。” 这个答最亲切,就是究竟圆满。汝会否?

        答二:“有迷才有悟。” 征求意见就是心迷了自己做主,迷悟在乎一心。不是心外有迷有悟。

        答三:“静坐观心。” 祖师大德有《观心论》已经说透了。比如:休息,歇即菩提。观察,佛在心中。存心泯境。存境泯心。心境俱泯。心境俱存。等等。

        答四:参话头吧,念佛者是谁?拖个尸体活的是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什么?大疑大悟。

        答五:吃茶去。悟在生活中故。

        答六: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答七:(沉默不应)

        答八:喝一声。

        答九: 先吃三十棒。

        答十:当胸揪住他喝问之,“你说!你说!你快说!”     

        答十一:只管打坐。修默照禅。

        答十二:非洲大狮子。青州大萝卜。麻三斤。等等,随便说个不着边际的话,让他意识流突然断掉,或许能悟入禅道。

        等等……

        2、刹那间

        修炼禅宗顿教法门,好处之大,不可言说。这还是强调的当下一心,介尔一念。立刻契入觉性,且听禅师偈道:

        抛却身心见法王,

        前程不必问行藏。

        若能识得娘生面,

        草木从林尽放光。

        再说几句:刹那间,包含万机。机遇当前,就是刹那间。机缘成熟就是刹那间。机感相应就是刹那间。机会不失就是刹那间。机理相契就是刹那间。机缘辐凑就是刹那间。机锋互证就是刹那间。机不容过就是刹那间。机益当时就是刹那间。机不容发就是刹那间。

        以上十个刹那间,供养后来学道者,请各自珍惜,不忘初心;常在道上混,早晚必成真。加油吧,同参道友们!

        菩提属自心,本愿天真佛。

        不悟白不悟,活即本无活。

        到此,整个《坛经•无相颂•说通及心通偈•探玄》一共分了七讲,全部修学了一遍。齐修共进,功德圆满。有偈为证:

        不立文字说非说,

        心通说通法通活。

        未离文字性说体,

        道本无心有智佛。

      无上感恩六祖慧能大师慈悲说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