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 听力教学Hearing is not Listeni
读书笔记:Chapter 2 Models of Listening, from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by Flowerdew, John, & Miller, Lindsa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入行对外汉语还没几年,听力教学研究可能是接触最少的了。这和听力本身的重要性却是背道而驰。根据第一语言习得的特点,婴儿在开口说之前那是积累了几千小时的听力的。
反观对外汉语课堂,很多都过早的强调学生开口说的能力而忽略了对听力能力的训练。就算是汉语是母语的我们,也不一定能做好一个听众,何况是初学者呢?
本文其实更多的是针对教英语的听力过程,不过这个模型还是可以拿来用的。
第一:The Bottom-Up Model
从下到上,由浅入深,这个模型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听者是从最小的单元比如声音,词汇,句子慢慢的理解整个听力材料。
根据这个模型,在设计听力教学的时候,老师可能会先对词汇进行练习,再到句子,最后到对话层面。层层铺垫,直到最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
这个模型的缺点就是它不考虑上下文,也不考虑说话人的身份等等,单纯的从语言单位上进行训练。
第二:The Top-Down Model
自上而下,充分利用以前的知识系统,而且更注重上下文的关系。
比如你听到了一段对话是在饭馆里面的,那么你去饭店的经验就会让你去预测(predict)接下来对话会怎么走,根据实际听到的内容,你再进行调整。
这种模型认为你以前的知识体系可以弥补语言上的一些不足之处。
第三:The Interactive Model
互动模型,结合Bottom-up 和Top-down 这两种模型。
只考虑以上两种模型你也会发现,是比较片面的。这互动模型最开始还是源于阅读的研究,不过也适用于我们的听力教学。
正常情况下,我们在听的时候是需要听懂局部的信息,也需要掌握文化背景啊,上下文啊,说话者等等,不是单纯的对词句的理解。
Hearing is not listening. 这句话深入我心,不过我在纠结怎么形象的翻译过来,你觉得“听到不是听懂”怎么样?这句话的上下文是在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听的能力,但是真的做到有效的听,却是另一回事,是需要训练的。对于学习外语也是一样的道理。
有的人听了是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有的人却可以很走心的听,而走心的听则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做到。
根据这个理解,你会怎么翻译出这句话呢?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你在练习听力时有什么感想?请给我留言吧,让更多的人听到你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