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满天星读书简友广场

龙脊山小记(散文)

2022-01-22  本文已影响0人  麦秸草帽

龙脊山,一年四季都是美的。

冬天的龙脊山,更给人肃穆、苍凉、静寂之美。

在一个无风的冬日,一个温暖的皖北的下午,我来到了龙脊山风景区入口处。

来时,一支身着彩装的腰鼓队正在神彩飞扬地表演,咚咚咚、锵锵锵,节奏感十足,类似于怀远的民间艺术花鼓灯。舞蹈动作的协调,乐器击打的节奏,表演者眉飞色舞的神态,把对丰收的喜悦,对生活的憧憬,对岁月的感激,都付之于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嗨、嗨、嗨”中。

可惜这一幕没能留下影像。

门内商贩云集,类似于一道长街,两旁摊位比邻。现炒现卖的糖栗子,嘭一声中香喷喷白亮亮的爆米花,五块钱俩的冰糖葫芦,打气球摊主的高声吆喝,套圈圈场地虚张声势的阵容,无不充溢着龙脊山下这一方小小天地的人间烟火味。

继续前行,龙吟湖边一处小景美不胜收。

龙脊山时处冬季,干旱少雨。虽无流水,那小桥却依然俊美,好似英姿勃发的山中少年,情调款款横垮山涧,服务于走了又来的游客。

桥左侧一块平台上,塑着张果老的巨像,此处为"升仙台",意为张果老在此升天为仙,成仙之前和之后的桥段任由猜测,是培养游客想象力的好办法。

小桥另侧,对称的两面矮墙上浮雕着八仙过海的人物故事,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曹国舅。不管是塑像,还是文字,无不金光闪闪,熠熠生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参天古木,虽叫不出树名,却棵棵粗壮,枝干苍劲,与大山同在,与日月争辉,人生那百年短途,岂可与之堪比,缀之于颇具情调的小木屋,小菜畦,让人想起欧洲中世纪的乡村庄园,风俗绝美。

那些树真的是值得一说,它们给我的印象深刻。它们绝大多数长在岩石的夹缝中,在那似有若无的缝隙中寻找水份和营养,长到高可参天,长到长命千岁,所以我说,树,是大山的灵魂。

峰回路转,进入大山深处。

绝大多数是落叶乔木。

干上是共秃秃的枝丫,根旁,是松软的厚厚的落叶。

落叶下面,是潮湿的山岩和岩石风化之后的土壤,深褐色,抓一把,握在掌心,湿润而温暖,它让你真切感受到大山的温度和热情。

山中步道石级修建良好,一个多小时,游了个大汗淋漓,回到起点。

龙脊山,虽是冬季,你也呈现于我鹅黄,嫩绿,粉白,腥红……

山上游人络绎不绝,或三三两两,或组团结队,或如我孤身一人。他们不紧不慢地边行边欣赏山中美景,聊着日子和工作,他们的只言片语,足以让我判断他们的身份或职业:家长理短的婆婆,课时分担的老师,家庭作业的少年,懊恼不已无法晋升的副处,引车卖浆的小贩……

其实我最想在游人中遇见的,是山道中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水波澹澹中那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中淹。

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但我相信,他们就在这游人中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