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的孩子有你的孩子也要有?
孩子常常会对家长说:“那个谁有那个,我也要有。”
我知道家长们一般都会直接反驳,要么会说“别的同学都考得如何如何,你怎么就不和人家比成绩呢”,要么会说“别的同学都有吗,那个谁,还有那个谁谁,谁谁谁,不就没有吗”。
反驳是很容易的,从道理上说服孩子也是不算难,但孩子无言以对也好,被你说服也好,心里的执念并不会因此消失。所以,反驳和讲理没多大用。你是在动用短短的文明时代里形成的理性,去对抗亿万年的进化史通过一遍遍的生死存亡,筛选出来的天性,这和螳臂当车有什么不同呢?你的胜算当然微乎其微。这就像我们成年人都明白减肥和戒烟的意义,但有几个人做得到呢?
家长更难做的是,别家的孩子都有高级手机,你要劝说你的孩子不要有虚荣心,不攀比,别家的孩子考了高分,你要激励你家的孩子有上进心,把别人比下去。
上进心属于善,虚荣心属于恶,而两者本质上是一回事,在学习上攀比,就叫上进心,在物质上攀比,就叫虚荣心。等孩子进入社会,努力攀爬、赚钱,光宗耀祖,这叫上进心,不努力攀爬、赚钱,但买假货向别人显摆,这叫虚荣心,其实分别很大吗?
试想一下,如果虚荣心真的被打消掉了,上进心会不会也就跟着没了。所以,现实一点的学校教育是,把虚荣心引向学习方面,让它转化为上进心。
但这依然很难,因为这依然违背天性。
人在天性上总会遵循省力原则,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找父母要钱买一个高级手机,远比悬梁刺股,考到全班第一来得容易。既然难易悬殊却殊途同归,谁愿意舍易取难呢?
如果家长可以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环境,就可以采取行为主义的方法:孩子只要一表现出虚荣心,就会遭到同龄人的集体嘲讽,一表现出上进心,就会赢得同龄人的集体赞美,这样的话,理想的教育就很容易实现。但是,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没有这种能力。
那么次优方案是:你给孩子定目标,同学都有的,他也可以有,但前提是考试排名必须提高到某个标准。反过来想:如果你家孩子真的无欲无求,跟任何人在任何方面都不攀比,那么赏罚机制对他也就不起作用了,你就没法教育他了。
如果你就是不想花钱,那么还有一个备选方案:找准孩子身上最有潜力但不用花钱培养的一项特质,强化培训,让他可以凭着这一技之长在同学们中间发光发彩,赢得掌声。只要在某一项上收获了掌声,孩子在其他方面的攀比心自然就弱了,以后只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强项。
当然,他也可能因此连学业也不在意了。所以,虽然不值得提倡,但事实是,在学校里那些很能打架的同学也能赢得足够的掌声,因此而不介意“同学都有,但我没有”的东西。
学校是一个很残酷的环境,就像以前的科举时代,唯一的出路就是读书考试。现代社会比起科举时代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人的出路可以多种多样,行行出状元,没必要千军万马闯独木桥,做不了官的人完全可以在各行各业收获掌声,虚荣心相对而言很容易得到满足。
只不过现代的学校,依然是千军万马闯独木桥的模式,掌声的来源过于单一。
换个角度来看,人类作为群居动物,天然就要在族群里边争夺排序位置,等到排序稳定了,虚荣心的施展空间也会变小。
比如你已经很清楚自己注定就是万年老二,永远争不过老大,那么老大有的东西,你就不会去想:“老大都有,我也要有。”如果在排序稳定之后,你的排序不幸落在族群的最底部,虚荣心的问题也会得到解决,你再也不会觉得“别的同学都有,所以我也要有”了。
你的孩子之所以觉得“别的同学都有,所以我也要有”,是因为学校里的班级作为一个族群,维系的时间太短暂,排序的稳定性还没形成就毕业了。你的孩子,包括别人家的孩子,还处在争夺排序位置的阶段里,有这种心态再正常不过。成绩争不过,就要在其他方面去争,所以总是成绩越差的孩子所谓的虚荣心就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