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才明白:听父母的话有多重要
从小到大就不停在耳边听到父母那句: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
当时特别不耐烦,丝毫也听不进去,就觉得为什么每次自己的想法和父母不一样,他们就唠叨不停呢。
如今,自己为人父母,孩子也日渐长大。我每每语重心长地教导女儿时总是换来她的抵触和嫌弃,就深深感到:现在的孩子怎么那么难教,我可是用自己活了几十年的经历来......
呵呵,对吧,时间就是拿来检验真理的,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至理名言”们就这么一点点地很快被证明了。
真是年少轻狂,不谙世事啊!
父母用他们走过的“桥”和吃过的“盐”来告诉我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还在婴幼儿的时候,我们迫于父母的威严,对父母言听计从,却心有不服;长大以后我们读了很多书,自以为很有见地和想法,父母的思想就是迂腐的过时的,自然不会在意。
等到自己长成了父母的年龄,有了孩子,那种回看的恍悟不亚于茅塞顿开。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一定要努力读书,好好学习,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真的不是“唯读书论”,更不是传统偏见。无数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是一个人的开始,知识文化是一个人一生的核心价值。读书、上大学、考学位不是衡量一个人最终成功的标尺,却是一个人步入社会的最坚实的敲门砖和踏脚石;它决定了你的起步线的高度。
不要说什么“行行出状元”,那是我们错误理解了读书和择业的关系。一个人读书学习的能力是贯穿一生的,但是运用所学去选择怎样的职业却是兴趣和擅长所致。也不要拿那些极少数不读书成为富豪的个例来教育引导孩子,这些不读书偶然成功的人士也会在他未来的人生里花时间去学习弥补之前知识体系缺漏的遗憾,更会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
曾经大学毕业时,父母告诉我们一定要选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也就是正规单位工作,或者做个老师,考个公务员什么的,稳稳当当,衣食无忧。年少轻狂的我们真的觉得自己多厉害,何必受困于稳定的饭碗。
然而今年的疫情真的太久了,于是我们又开始读懂了父母的话。如今不知有多少正在创业的青年人和中年人开始羡慕起老师、公务员、国有企业。因为只有这些单位这些职业无论是否停工,工资照发、福利照有,还有更多人文关怀在里面。
父母永远不会坑自己的孩子,也清楚明白跨越阶层不是一代两代人可以迅速实现。他们不是不鼓励拼搏,只是太清楚明白在现有的条件下,一个普通家庭成长的自己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能力可以创造太大的奇迹,只能为他们指引更快捷轻松的路。他们用自己的汗水、泪水换来的这些道理告诉我们:自知拼搏,循序渐进。
有些道理真是从古自今,从未过时,只是年轻的你我从未参透。
父母也用自己的婚恋观为我们赌上一把:门当户对才是最长久的婚姻归宿。
父母的婚恋幸福度常常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以后的婚恋取向。于是我们本能地急于挣脱这个“枷锁”,认为父母辈自己都过不好的人生有什么资格给予我们指点。其实不然,正是因为大多数父母辈用自己倾尽一生的酸甜苦辣去体味了这个世间最大的难题:爱情和婚姻,才会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擦亮眼睛,寻到最适合的人。
门当户对不是宿命论,是始于爱情,终于现实,成就彼此的婚姻,这样的婚姻能够抵御最大的风险,即使分开也不至于毫发尽伤。
我想经历过的你我,全懂。
还有许许多多父母们常挂嘴边的话,什么“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饱带饥粮,晴带雨伞”,“不怕少年苦,只怕老来穷”等等,现在回想真是字字在理啊!
这个世界只有父母是永远不会背叛自己的那个人,那些“理”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也总是朴实妥当。
停下繁忙的脚步,认真听一听父母的话吧,总不会吃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