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复仇记
“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 ——《史记》
公元前228年,秦将王剪、羌瘣平定赵国东阳,俘获赵王,赵国国灭。秦王前往邯郸,找到当初在赵为人质期间与自己及家人有仇怨的人,全部活埋。
--------------------------------
一、忆往昔
“辱我及我母者,我誓必让尔等以血偿之。”年幼的嬴政咬紧牙关,不让眼眶中的泪珠滑落,母亲说过,男儿有泪不轻弹。又一次面对着邻里孩童的欺辱,小小少年圆睁着因用力抑制而格外红裂的眼眶,默默在心中立下誓言。
身上被泥土石块砸出的伤痕青青紫紫,而这一切远不及耳畔传来的声声“孽子”、“贱种”来得痛彻心扉。
大约在我3岁那年,父亲离开了我和我娘。隐约记得那一年的黑夜特别多,见到阳光的日子很少。自那以后,娘亲很少唱歌,听得最多的是赵国军士的铠钾声和拔刀出鞘时犀利刺耳的金属摩擦声。每每此时,娘亲唯有紧紧地搂着我,温热的泪珠一次次滴落在我的脸上,也滑进我的口中,咸咸涩涩的味道。
娘亲说,我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他会回来接我们娘俩的。
我和娘亲寄居在外祖父家。叔叔婶婶们似乎都不怎么喜欢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只长个子,不长身体,看起来总是瘦骨嶙峋,不讨喜。母亲的胃口好像越来越小,每顿只喝半碗粥就说自己吃不下了,留下我一个人在缺了一条腿的桌边喝完剩下的粥,依然饥肠辘辘。
有时候,特别是有阳光的日子,听着院子外面的嘻闹声,我也好想去玩。但是一次又一次鼻青脸肿的经历告诉我,我企盼与之成为朋友的小伙伴们厌恶我。是的,他们打我骂我,而且还骂我娘亲。但最让我恐惧的还是三天两头找上门来的军士,他们拔出的刀是那般的锋利,一恍眼间就划破了母亲的衣襟,划断了母亲的秀发……
纵是心有千般耻辱,万般恐惧,我亦不能哭喊,我是家中的男子汉,我要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母亲,有朝一日,报仇雪恨。
--------------------------------
二、皆坑之
距离我和娘亲回到秦国已有22年之久。这中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远离了邯郸城,再无性命之忧,也无饥寒之迫,娘亲似乎一下就忘却了邯郸之辱。而那份耻辱却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那声声“贱种”、那刺耳的拔剑声,令我常常在夜半惊醒,冷汗湿透衣襟。
13岁那年,父王去世,我被拥立为新的秦王。然,年少如我,空有其号,而无其权。我必须忍辱负重,活下去,然后才能完成我当年立下的誓言。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多年的隐忍带来力量的积蓄,终于,我可以掌控朝政。诛灭嫪毐,罢免相国,我夜不能寐,费尽心力,终于平定了国内局势。
接下来,是时候兑现年少时的誓言了。亡韩破赵,再一次,我踏入了邯郸城门。不过,这一次,我不是来企求谁的怜悯,我是要来拿回我曾经在这里遗失的尊严。
“诸尝与吾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坑之。”不顾群臣进谏,我执意下了这道命令。管它会让天下人寒心也好,让后世唾弃也罢,我需要拿回我的尊严。
行刑之日,声声哭嚎传入我的耳中,这一刻,我的内心却格外的静谧。
--------------------------------
三、后记
历史的血雨腥风总是令人瞠目。而这场血雨腥风的背后却是一个受辱少年复仇的故事。
始皇的行为的确过激,然而,一个从地狱中爬出来的人,又怎能企盼他不是修罗?这样的悲剧离不开历史的客观条件,亦离不开世人的推波助澜。
爱人者人恒爱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