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的小笔记
2015年因为工作需要,我们建立了第一个微信社群,用户是我们的投资人,随着投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微信社群也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客服答疑到发标公告,到后来举办一些线上活动(中秋博饼、元旦汤圆、国庆点亮红旗等)的互动,但很可惜,当时我们对运营二字的认知不够,错过了第一批红利。2017年我来深圳,2019年从金融投资转管理咨询,项目方案中,基本是属于线下课程交付,哪怕整体项目中,我们都很少提及线上运营,就算有,也是一笔带过,配上几张图。
2019年8月,我们线下联合培养班的建立,因为学员来自于3家不同的公司,在和老板、人事沟通完以后,他们提出希望能有一些班级运营的内容,帮助学员去落地线下学习的内容。所以我们建立了第一个线上项目社群,我是班主任。基于学习的整体设计,我们设计了翻转课堂、线上拆书、商务礼仪,我们也发朋友圈截图,说我们的项目做的特别好,但是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
上周上完了文刀老师的课,我带着学到的内容跟团队伙伴做了一个复盘,因为问题太多,所以就不一一放在这了。刚好赶上这波疫情,公司在推企业文化项目,我们在一周内建立了2个500人的社群,目前第3个社群正在搭建,结合上周学习的内容,我们做了一些设计:
1.赋予管理者一个定位,设计故事:最初建群时,我们设立一个直播小助手作为社群的管理者,在前期发送消息通知,通知什么时候开始直播、遵守群规等;但这样与社群的人员互动特别少;第一次在群里互动的时候,基本没有人回应。所以,我们要赋予这个小助手的角色是什么?专家?老师?顾问?还是一个陪伴你一起在企业文化学习路上逐步成长的隔壁小妹妹?她要经历一段什么样的故事才能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小妹妹变成一个对企业文化有见解的师姐?以及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我们的用户与我们的连接是什么?所以我们重新设计了从准备工作到最后总结的全流程设计,给予这个小助手“小善”一个定位,并参考文刀老师《持续化的感情线》,从开营前互动到第一次开播前互动,让群里的用户好奇这个小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同事录制逗比抖音视频,作为开营福利分享给用户)她背后的这家公司为什么这么有趣?在开营之后,不断有用户私信,要把公司负责企业文化的同事加入群;后续还有第一次直播到日常运营,我会及时更新给各位同学的,也欢迎大家给我提供更好的建议;(这部分内容,我这几天正在准备,放入我们的小打卡圈子里,后期一并分享给大家);
2.多样化输出:这一点真的让我无比反思。去年我们的项目,全程除了截图群聊天记录、做了两次学员金句,其他基本都是截对话或者截ppt。上完课之后,我和运营的伙伴分享了文刀老师分享的内容,积分榜、笔记卡、知识卡片、倒计时海报、学员/老师金句、早安情话等等,并且也录了一些有趣视频分享朋友圈,获得了客户的一致点赞,夸我们是一家有趣的公司;(再次感谢老师提供的素材,马上就用上了)
3.在这次的社群中,第一次的互动因为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冷场了很久。从第二次开始,我们提前罗列了所有可能冷场的情况,并且提前找好熟悉的客户在群里跟我们互动,抛出话题,利用红包吸引大家关注,互动起来之后,慢慢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表想法,分享观点;从原来“不敢说,默默看”到“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完善,我想要补充……”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在不断搜集用户证言,同步在微博、知乎等构建口碑容器;
4.原先社群运营中,我们在每次开始之前、结束之后通过红包方式互动,但撼动力较弱;后期我们调整了策略,通过设立一定激励,比如“与专家老师1对1沟通”1次、奖励红包(金额较大,专属红包)等设立,调动一批愿意不断发言、互动的伙伴;我们也在调整项目设计,后期将根据群里互动内容,设立相关的活跃小达人、专家小老师等奖项;
5.运营数据方面,这块是我们前期从来没有做过的,这次也购买了微信管理大师会员,把数据定期导出,找到用户的活跃时间点、收集学员金句等等,原先都需要去翻记录,提供了非常好的帮助。(不得不说,文刀老师推荐的工具,都用上了,再次感谢老师)
第一阶段反思:因为刚转管理咨询岗不到1年;之前也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今年因为公司产品的调整,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点,所以在对项目的具体设计上没有其他同学的系统,例如我现在写运营方案,经常就是打开上次老师的资料包,然后参考,这个设计如果放到我们的社群里,是什么样的,可不可以做,包括一些素材,也是在老师给的模版上修改。我还有很多需要加油的地方,也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指正!
社群运营快乐吗?写方案的时候,内心无比纠结痛苦,但是每当看到自己设计的内容获得了社群里用户的认可总是满满骄傲!我想,这是一件很有使命感的事情!社群运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ps:因为两天的学习,回来之后我把学习的内容分享给了同事,刚好最近我们在给一个客户做领导力方案,包括社群运营这块,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我的简书真的好久没有更新了,我将不断更新牛范学习之路,2020年,愿我们都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