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诗词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文化经典

洛阳:国色天香的不只是牡丹,还有倾了一座城的思念

2019-07-19  本文已影响2人  集市里的养猫小姐姐

​​文:可快

咱历史上的古都有很多个,西安、南京、开封、杭州、安阳,可唯有洛阳城里的春风始终如一。不论是朝代变迁、战火纷飞,还是天下太平、国泰民安,“东都城”里的春风总带着几分愁绪,几分缠绵,静默地拂过,不悲不喜,无忧无惧。

洛阳城中,春风卷过,古代文明的兴衰似乎正在被无言地吐露。洛阳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朝代的兴衰,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整整一千五百多年的时光沉淀啊!司马光经过洛阳古城,在细如愁的无边烟雨中,眼前依稀有着宫阙的模样,可惜只留下了寥寥的宫殿旧址,于是乎,他生发出了“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的感慨。于武陵走过洛阳的街道,春草如丝,洛水清澈,一桥、一路、一声鸟鸣、一阵鼓响,都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风云变幻,正是“古来利与名,俱在洛阳城”的抒怀。

看到洛阳城四面悠悠的青山,看到洛阳城旁边碧波长流的三川江水,看到吹过满城碧草的和暖春风,能想到的,是“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是“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是盛世的繁华如斯,是乱世的硝烟弥漫。

九朝古都,牡丹花城,这国色天香的牡丹大概是洛阳最广为人知的一个标签了。“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似乎被上天所偏爱,人间最美的颜色在洛阳城中盛放,牡丹花开,名动京城,洛阳也多了几分妩媚,几分柔情。宋人刘克庄在《莺梭》一诗中感慨,“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阳春三月,百花斗艳,这醉人的春色得费多少工夫才能织成呀?唐代白居易在作品《牡丹芳》(部分)中更是盛赞牡丹,把这“直须看尽”的洛城花夸的那叫一个天花乱坠:

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蕊绽红玉房。

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点灯煌煌。

照地初开锦绣段,当风不结兰麝囊。

仙人琪树白无色,王母桃花小不香。

宿露轻盈泛紫艳,朝阳照耀生红光。

红紫二色间深浅,向背万态随低昂。

如痴如醉是摩肩接踵的看花人,如梦如幻是倾国倾城的牡丹花,花蕊金黄,花瓣灿烂,照地生辉,就连仙人的琪树、王母的桃花与之相比也是黯然失色。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花开花落,不过二十余日,却是满城之人皆若狂。

牡丹是洛阳柔情的一面,可洛阳毕竟是个古都,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早已留下了数不清的累累伤痕,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难以磨灭的沉重记忆。这儿有忧国忧民的诗人淌下的热泪,有愁肠寸断的佳人轻声的呢喃,这儿有离家游子深情的呼唤,有异乡之人惆怅的思念。

泊船北固山下,诗人王湾把满怀的思念写在了家书里,而这一封家书承载着王湾的牵挂,悠悠然落在了洛阳城: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一个洛阳人的思乡之作,漂泊的苦,在新旧之年的交替里更加沉重,小小一封乡书,不知有着天涯羁旅人多少说不完、道不尽的想念,想洛阳三月的繁花似锦,想洛阳城中的亲朋好友,想唯有洛阳的家乡味,才能满足游子一个饥饿的胃,想唯有洛阳的家乡话,才能慰藉游子一颗思乡的心。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一座小小的城,不仅接收着离家在外的浮云游子意,更有着在洛阳居住的异乡人难以排遣的愁肠,比如唐代诗人张籍,在秋风吹起后,有感而发作《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一份份思念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洛阳,一封封书信又从洛阳寄往四面八方,洛阳是一些人魂牵梦萦的家乡,也是另一些人长久客居的异地。洛阳有着名满天下的牡丹,也有着数代古都应有的沧桑感。

春风起,牡丹再次倾国,洛阳再次春色满城,洛河之畔,历史的书页再次被缓缓翻开……

本文由卓米诗词汇签约作者原创,版权归卓米诗词汇所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