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儿的年 对老天敬畏对食物尊重每天都是年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先民的智慧,是他们经验的总结,是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写照。从粮食重要,吃饭重要,到今天的吃得好更为重要;从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到今天的孔府菜,从纪念屈原的粽子到今天花样繁多的美食,“食”表达了我们对对生活的态度,也表达了我们美好生活的希望。
我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来迎接春节的到来,人们从腊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便开始“忙年”了,扫尘、买年货、贴春联等,忙的是辞旧迎新,忙的是全家欢聚一堂,吃年夜饭,所以对吃的准备同样早早开始,腌腊肉、磨豆腐、做麦芽糖、炸丸子,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各显身手。
千百年来,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生活也渐渐有了改变,然而大家对年的尊重,对吃的讲究丝毫没有改变。虽然形式上有创新,有突破,但多少年来,一些沿袭下来的美食我们依然满怀热情,充满期待。
鱼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年年有余(鱼的谐音),余代表有多余的财富和食粮。丸子,我们叫圆子,代表团团圆圆。年糕,又称“年年糕”(高的谐音),寓意着一年比一年提高。我们把期望,把祈福也放进这些菜中,既享用了美食,又得到了祝福。希望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在我们这里,让人垂涎欲滴的除了这些寓意美好的食物外,最让人喜欢的还是一道叫“小锅子”的菜。
“小锅子”有大有小,但比农村灶房煮饭的大锅要小,所以叫“小锅子”,现在也叫“什锦锅”。它里面几乎什么都可以有,猪肉、腊猪肉、香肠、青菜、粉丝、豆腐、丸子、仔糕、咸鸡、咸鸭、咸鹅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兼容。“海纳百川”,“小锅子”纳不了“百川”,却可以纳上十种食材。
其它的菜在春节是必备的,必须要端上桌,像鸡、鱼、丸子等,有些菜过去端上去了还不能动,比如鱼。当然现在开明了,也不忌讳什么了,端上来的什么都可以吃。“小锅子”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百无禁忌的菜,什么都可以吃,可下酒,也能下饭,简直让人大快朵颐,欲罢不能。
其实它的做法很简单,通俗地讲,它就是一个大杂烩嘛!不过做的时候还是要讲究食材的先后顺序和火候的掌控。
首先是锅子的选用,那种铸铁的小铁锅最好。先切一些稍肥的猪肉,用小火慢慢把油脂熬出来。再放入青菜煸炒,炒掉青菜的水分。再加清水或高汤煮开,加入泡好的山芋粉条,放入盐、酱油、辣椒酱等调料。最后放入腊猪肉、香肠、青菜、粉丝、豆腐、丸子、仔糕、咸鸡、咸鸭、咸鹅等,大火烧开,再转小火,慢慢炖。在炖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用锅铲铲底,不要让粉条结块,最后洒上点香葱就可上桌了。
因为它里面混合了各种食材,各种香味混杂,各种不同味道食材的调和,所以味道特别浓郁。青菜软塌如泥,有“赛羊肉”的说法;粉条软糯劲道,吸收了其它食材的味道,美不胜收;豆腐也饱含浓郁菜汁,迸发不一样的味道,其它的菜各显神通,让筷子停不下来。
有这样一道美味,大人们推杯换盏喝得两眼放光,小孩子把菜码得碗里都盛不下。无论是年三十的年夜饭,还是对亲戚家拜年,基本每家都有这样一口锅。它一端上桌,饕餮盛宴就开始了。
这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记忆,今天虽然有些小铁锅变成了电火锅,但像这样的“大杂烩”依然大受欢迎。中国的农民的是非常朴实的,他们过去延续传统,过年的餐桌上总有那些应该端上去的传统菜肴。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犹在,但增加了让我们更能接受和喜爱的东西。
我们忘不掉“小锅子”的鲜美,这些美食经过泥土的芬芳的蕴育,是大地对人类最好的恩赐,所以年的味道是收获,是团圆,是安安心心地享受美味。有时候到人家串门,或者客人来玩,如果有人问弄些什么菜,我们往往会异口同声说:来个“小锅子”吧!并相视会心一笑,感觉每天都在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