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师质量风险常见考点
质量包括项目交付成果和项目管理成果,是相对于用于需求的概念。它是对范围所圈定的标准所需要达到的程度而进行的规定。同一成果对不同用户来讲,质量不同。另外,质量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满足需求。
-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
流程图、因果图、直方图、散点图、排列图、控制图、检查表
-
因果图(鱼骨图、石川图):展示各因素如何与各种潜在问题或者结果联系,通过看问题陈述和问“为什么”发现原因,直到发现可行动的根本原因
-
控制图:用来确定一个过程是否稳定,或者是否具有可预测的绩效。用控制图很容易看出实际测量值是否落在这种分布的统计界线之内。上限叫”控制上限”,下限叫”控制下限”。如果图上的测量值高于控制上限或低于控制下限,说明过程失控
-
流程图(过程图):用来显示在输入转化成输出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步骤顺序和可能分支。它通过映射SIPOC模型中的水平价值链的过程细节,来显示活动、决策点、分支循环、并行路径及整体处理顺序
-
核查表(计数表):用于收集数据的查对清单。它合理排列各种事项,有效地收集关于潜在质量问题的有用数据
-
直方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条形图,用于描述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和统计分布形状。与控制图不同,直方图不考虑时间对分布内的变化影响
-
帕累托图:按照发生频率大小顺序绘制直方图,用于统计和显示一定时间内各种类型缺陷或问题的数目。帕累托原则(20/80原理),仅仅20%的因素造成了80%的问题。它集中于解决最关键的问题
-
散点图(相关图):通过标记许多坐标点,解释因变量Y相对于自变量X的变化
- 质量管理新七种工具
矩阵图、树状图、相互关系图、亲和图、过程决策方法图、活动网络图、优先矩阵图
-
亲和图:针对某个问题,产生出可联成有组织的想法模式的各种创意。项目管理中,使用亲和图确定范围分解的结构,有助于WBS的制定
-
过程决策流程图:用于理解一个目标与达成此目标的步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制定应急计划,因为它能帮助团队预测那些可能破坏目标实现的中间环节
-
关联图:有助于在包含相互交叉逻辑关系(可有多达50个相关项)的中等复杂情形中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
树形图(系统图):可用于表现诸如WBS、 RBS(风险分解结构)和OBS(组织分解结构)的层次分解结构
-
优先矩阵:用来识别关键事项和合适的备选方案,并通过一系列决策,排列出备选方案的优先顺序
-
活动网络图(箭头图):包括两种格式的网络图,AOA(活动箭线图)和最常用的AON(活动节点图)
-
矩阵图:使用矩阵结构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行列交叉的位置展示因素、原因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强弱
- 六Sigma表示发生概率(正态分布)
0 sigma: 50%
1 sigma: 68.27%
2 sigma: 95.45%
3 sigma: 99.73%
6 sigma: 99.99966%(5个9)
- 软件质量强调三个方面的内容
软件需求是测试软件质量的基础;开发标准定义了一组用于指导软件开发方式的准则;期望需求间接定义了用户对某些特性的需求
- 软件确认 vs. 软件验证
软件确认:关注是否达到用户的原始需求,以结果为导向
软件验证(软件测试多在这个层面):关注是否达到软件需求,以过程为导向
- 质量规划的工具和技术
- 成本/效益分析
必须权衡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效益是指项目的各项工作做得好,能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其主要目标是减少返工,提高生产率,降低项目的成本,提高项目各干系人的满意程度。而符合质量要求的根本好处在于降低返工率,这就意味着较高的生产率、较低的成本和项目干系人满意度的提高。
满足质量要求的成本主要是支出与项目质量管理活动有关的费用,而质量计划编制的目标是努力使获得的收益远远超过实施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
- 基准分析
基准分析就是将实际实施过程中或计划之中的项目做法同其他类型项目的实际做法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来改善与提高目前项目的质量管理,以达到项目预期的质量或其他目标。其他目标可以是执行组织内部的项目,也可以是外部的项目,可以是同一个应用领域的项目,也可以是其他应用领域的项目。
-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一种统计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帮助人们识别并找出哪些变量对项目结果的影响最大。该技术主要用于项目产品或服务问题。如:网络的设计者可能希望通过实验确定哪一种方案得出的结果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实验设计也可以用于诸如成本和进度计划平衡的项目管理问题的解决过程。如:在某项目中,使用资深工程师要比使用年轻工程师所花费的成本多,但是资深工程师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所交给他们的工作任务,能够保证项目的时间进度。
适当设计的实验,能根据初级和高级工程师的不同组合计算各自的项目成本和工期,能从有限的几种相关情况中决定最佳的方案。类似地,汽车设计师用这种技术来决定轮胎的何种悬挂方式能满足最理想性价比。
- 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是指为了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而进行的全部工作所发生的所有成本。包括为确保与要求一致而做的所有工作都可以叫做一致成本,以及由于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全部工作叫做不一致成本。
这些工作引起的成本主要包括三种: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而后者又可分解为内部成本与外部成本。其中预防成本和评估成本属于一致成本,而故障成本属于不一致成本。
预防成本是为了使项目结果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而在项目结果产生之前而采取的一些活动;而评估成本是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为了评估项目的结果是否满足项目的质量要求进行测试活动而产生的成本;故障成本是在项目的结果产生之后,通过质量测试活动发现项目结果不能满足质量要求,为了纠正其错误使其满足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成本。
- 反映软件本质的软件质量特性
讨论一个软件的质量,最终要归结到定义软件的质量特性;定义一个软件的质量,就等价于为该软件定义一系列质量特性。产品质量特性包括产品的性能、可信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可信性包括可靠性,维修性,维修保障性。
1991年,ISO发布了ISO/IEC9126质量特性的国际标准,将质量特性定义为6个,即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并定义了21个子特性。
ISO/IEC 9126―1991标准规定的软件质量模型由三层组成。在这个标准中,三个层次中的第一层称为质量特性,第二层称为质量子特性,第三层称为度量。
该标准定义了6个质量特性,即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并推荐了21个子特性,如适合性、准确性、互操作性、依从性、安全性、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易理解性、易学习性、易操作性、时间特性、资源特性、易分析性、易变更性、稳定性、易测试性、适应性、易安装性、遵循性和易替换性等,但不作为标准。用于评价质量子特性的度量没有统一标准,由各使用单位视实际情况制定。
- 风险识别
文档审查、信息收集技术(头脑风暴/德尔菲技术/访谈/根本原因识别)、核对表分析、假设分析、图解技术(因果图/过程流程图/影响图)、SWOT分析、专家判断
-
四控三管一协调
四控:成本、进度、质量、变更控制
三管:合同、信息、安全
一协调:组织协调 -
软件质量管理计划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是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和规划,是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分解和具体化。主要会指出在本次项目实施中,交付成果必须具有哪些标准,达到的程序如何等。
项目质量管理计划要达到几个要求:识别项目干系人,并进行定义和限制;明确信息系统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情况;项目实施组织能够对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并反馈到质量计划中;对整个质量管理过程进行从计划到收尾的跟踪、保证和控制。
质量管理计划一般包括的内容:质量政策(由项目干系人的决策部门提出的有关质量的期望及方针)、质量目标(项目管理质量和项目交付成果应达到的各种指标)、质量管理活动(项目重要的质量管理活动,如质量管理工作流程等)。具体可归纳为-质量责任与人员分工、组织结构、程序与过程(或项目各个过程及其依据的标准)、质量控制的方法,工具和重点(或质量评审、质量保证方法)、质量管理所需的资源、验收标准。
- 实施质量保证
方法:制定质量标准(质量标准因需求不同而要求不同,根据本项目的政策和方针进行相应的质量标准制定)、制定质量控制流程(项目进行中不同阶段和过程,质量相关活动会采取不同的控制流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通过一定的质量方针,制定一个对项目所有干系人职责明晰的体系,并将该体系制度化、规范化、文档化)。
具体地说,首先执行项目的质量管理计划-采用质量保证的工具和技术等-提出相应的质量整改措施(如建议的纠正措施、对项目计划的更新、对组织资产可能的更新、变更请求)
-
质量保证 vs. 质量控制
项目管理师质量风险常见考点
质量保证主要是按照既定的质量计划来对过程进行追踪,并力图进行质量改进;而质量控制则对项目的具体成果进行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判断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二者都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共同依据;达到质量要求是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共同目标;质量保证的输出是下一阶段质量控制的输入;一定时间内质量控制的结果也是质量保证的质量审计对象。质量保证的成果又可以指导下一阶段的质量工作,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质量保证一般都是每隔一定时间去如阶段末进行的,主要通过系统的质量审计来保证项目的质量(按质量管理计划正确地做);质量控制是实时监控项目的具体结果,以判断它们是否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制定有效方案,以消除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或质量控制检查是否做得正确并纠错)。
- 信息系统中文档管理指南
文档的作用主要包括:桥梁和交流作用、明晰干系人的责任、方便对系统进行理解、进行质量管理。此外,系统的使用手册还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指导。
文档类型主要包括:开发文档(描述开发过程本身 - 可行性研究和项目任务书、需求规则说明、功能规格说明、设计规格说明,包括程序和数据规格说明、开发计划、软件集成和测试计划、质量保证计划/标准/进度、安全和测试信息等)、产品文档(描述开发过程中的产物 - 培训手册、参考手册和用户指南、软件支持、产品手册和信息广告等)、管理文档(记录项目管理的信息 - 项目管理计划、变更日志、责任分配矩阵等)
每个文档的质量必须在文档计划期间就有明确的规定。最低限度文档(1级文档 - 自用程序)、内部文档(2级文档 - 似乎与其他用户共享的专用程序)、工作文档(3级文档 - 同一单位若干人联合开发的程序)、正式文档(4级文档 - 正式发行工普遍使用的软件产品)。质量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既包括文档的结构。也包含文档的内容。文档内容可以根据正确性、完整性和明确性来判断。
- 有效提高项目交付成果质量
通过强有力的领导,从上而下贯彻质量观念、建立组织项目管理体系、建立组织级项目质量管理系统、建立项目级激励制度,并设法和鼓励全员参与管理、着力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文档的质量、用规范的成熟度模型来指导自身的组织和体系结构建设、掌控好成本与质量的关系,在有限成本下尽量通过良好的管理来实现更高的质量、形成质量改进的习惯。质量改进要成为一个组织内部的一种习惯和规程,真正发挥质量改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