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现代文学伊甸园写作大家园📝(夕雅编)诗与诗

文海撷浪(之七十六)

2019-07-08  本文已影响6人  武商路漫漫

文/王漫

导语:

我泱泱大中华,乃五千年文明古国,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那些才华横溢的文人雅士,留下许多精美的故事,浩如烟海,笔者只撷取其一部分,分享给文朋诗友,命名《文海撷浪》。
文海撷浪(之七十六)

①狂妄所以平庸

王世贞在李梦阳和李攀龙之后,主盟文坛,声誉显赫,四海流传。

明散文家归有光对此不以为然,在为人作的序文中,力排世俗风气,认为俗人往往把一两个狂妄平庸的人拥为文坛巨人。

王世贞知道后,对归有光说:“我确实有点狂妄,但无论如何说不上是平庸啊。”归有光回答说:“因为狂妄,所以平庸,没有狂妄而不平庸的人。"

王世贞到了晚年,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比不上归有光,他在归有光的画像上题了这样的赞语:“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②字多数倍却不得圈

明代的林章曾作有送别诗一首,诗云:“不待东风不待潮,渡江十里就停桡。不知今夜秦淮水,送到扬州第几桥?"林章拿着这首诗让戏曲家梅鼎祚过目。梅鼎祚读后密加圈点,以示激赏。

宜城有一个叫丘华林的老儒生,也拿着诗来请教梅鼎祚。由于丘华林的诗平庸无奇,梅鼎祚读时只作断句而已。

丘华林见了,愤愤不平地问梅鼎祚:“林章的诗只有寥寥二十八字,你加了二十八个圈,我的诗字几倍于林章的诗,难道就得不到一个圈吗?"听说这事的人无不失笑。

③为何作诗独尊鸭

清代文人毛奇龄,生平不喜欢苏轼的诗,认为他的诗繁冗且乏深意,与《诗经》《楚辞》所蕴含的旨意相去甚远。

一天,毛奇龄和汪懋麟等人聚会,汪懋麟举苏轼诗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之句,质疑毛奇龄说:“像这样的诗,难道说它不好吗?"

毛奇龄顿感不悦,愤而强辩道:“鹅难道就一定后知吗?为何独尊鸭呢?"众人听了,都捧腹大笑。

④选文当观其心

黄宗義当初在南京会社当中的时候,侯方域(字朝宗)的父亲正在狱中,可他每天吃饭的时该必有歌妓相陪。黄宗羲对朋友说:“侯朝宗的父亲还在狱中,而他竟满不在乎地吃喝玩乐到这种地步!我们再不对他进行劝说,就成为对他有害的朋友了。”

有人说:“朝宗本性不耐寂寞。”黄宗羲说:“假如一个人不耐寂寞,那么什么事都不会做出来呢?”

后来黄宗義选编明文,有人说侯方域的文章不应再入选。黄宗義说:“姚孝锡曾在金朝做过官,元好问还是把他作为被囚禁者之例,不以为他是金人选他的文章,重要看他的心地。对侯朝宗应当也是这样的。"

⑤品评优劣不如君一掷

康熙初年,王士禛、汪琬(字钝瓮)、刘体仁分别在礼部、户部、吏部做官,又共同主持文坛,他们风流儒雅,一时闻名。

当时的士大夫和各地来京城的读书人,凡作了诗文,都要呈给他们三人,定下优劣,然后才可能有名声地位。

然而,这三人对投谒的诗文态度各不相同:王士禛对人多有赞誉,汪琬却多有批评,刘体仁则不置可否。

王士禛曾就此对刘体仁说:“我们三人性格不同,各执一端。钝瓮洁身自好,不能容人,但过分批评,几乎不留一点余地;我喜欢夸奖别人,以引导后学,但过分赞言容易助长骄傲之心,我俩都有偏颇。只有足下把人家作品掷放一边,不置可否,实在是高呀!”刘体仁听后一笑。

文海撷浪(之七十六)

一一齐悦社群(第74篇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