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愚孝》(3)
2021-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黄思明
引言: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孝感动天,董永娶仙”,大概中华民族以孝治天下,由来已久。历史上更是举孝廉以为官,我不否认有些感恩父母的孝道在里面,但是多数时候仍然是伪孝和愚孝。因为要有孝廉的名声,所以搞伪孝;因为父母家长制,所以子女不得不搞愚孝。
《二十四愚孝》之“哭竹生笋”
这个故事主人公叫孟仁(218~271年),她生于东汉末年,逝世于三国吴国末年,当时的吴国末帝孙皓登基后,孟仁拜为司空。建衡三年,卒于官。
这个孟仁,本名孟宗,字恭武,湖北孝感人,看来这个吴国是出了名的出孝子孝女啊!╯□╰第一个故事也发生在吴国。
孟宗从小就死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真可谓孝感动天,怪不得叫“孝感”。
有一天,孟母病重,想吃竹笋煮汤,适值严冬,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孟宗无可奈何,话说难道三国时代还没人知道有冬笋吗?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痛哭。
不一会,孟宗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简直是如来显灵,忽而冬转春。
所以,小孟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春笋出,天意招平安。
传奇故事还是编得没话说,因为有了至孝的美名,说不得孟宗被举孝廉,从此官运亨通,直到三国末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大帝孙皓登基后,竟然被拜为司空,这个官乃是九卿之一,相当于做官做到最牛的九个大佬之一。
所以,没有科举考试的时候,这个编孝顺地传奇故事很重要。至于真假,就没那么重要了。
再说了,明明有冬笋,为什么不去挖,还要跑到竹林里哭泣,哭了锤子啊!有那时间哭,冬笋都挖出来好几只了。
冬笋是立冬前后由毛竹(楠竹)的地下茎(竹鞭)侧芽发育而成的笋芽,因尚未出土(所以在地下看不到),笋质幼嫩,是一道人们十分喜欢吃的菜肴。
没准是哪个村民见他可怜,在他哭得头眼昏花时候,把冬笋给他挖来了扔到他面前,他傻了吧唧还以为菩萨显灵,冬去春来,春笋发芽呢!
实际上,东汉时大家就知道冬笋好吃了。《东观汉记·马援传》里记载道“ 援好事,至荔浦 ,见冬笋,名曰苞笋,其味美於春夏笋。”
既然如此,说明当时老百姓,已经普遍知道这个冬笋可以怎么搞到。你《二十四孝》非要写个传说,说春天的竹笋被孟宗在冬天里得到了。
又是一个违反自然规律的故事,不过在那个大家都要求至孝的时代,这也无可厚非。
冬笋的样子 孟母爱喝的冬笋汤(๑•̌.•̑๑)ˀ̣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