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历史历史有意思

八一宣言:历史不会忘记

2018-08-01  本文已影响374人  一生一起走

文/一生一起走

问  题:假如战争今天爆发,你会怎么做?

路人甲:切,你真逗,现在哪能打得起来仗啊;

路人乙:啊,不会吧,你别吓我;

路人丙:打就打呗,和我有什么关系;

路人丁:不是有军人吗?天天养着他们,有战争不得让他们上啊;

……

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上面的问题,换做是你,你会如何来回答?你可以选择默不作声、独善其身,但请不要事不关己、冷嘲热讽,须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你也可以不喜欢军人,但请你务必尊重他们,为了那一天来临时更好的保护你,是他们枕戈待旦,时刻准备着。

军人的世界里从来没有和平,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他们之所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艰苦、枯燥甚至残酷的训练,之所以马不停蹄、毫不懈怠地追赶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潮流,是因为军人必须要赢得未来可能爆发的任何一场战争,这样才能保护所有需要保护的人。

一切为打赢是战争的最根本目的,也是军人价值的最高体现,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再浅显不过的道理,是有血的教训的。时值八一建军节,我们更当铭记历史,以史为鉴。

01  国将不国,军亦不成军

甲午战争

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不断地遭受列强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1840-1842年,鸦片战争,结果:割香港岛给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丧失了包括领土主权、贸易主权等在内的一系列主权,掀开了中国近代史最屈辱的一页。那时候的大清国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自诩为天朝上国;那时候的军队和战不定、精神懈怠、战法呆板、武器装备落后。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果: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一大批瑰宝付诸东流;与列强逐一签订了《北京条约》,致使大片国土沦丧。大清国的腐朽、软弱又一次把中国推向历史的深渊;而战备不利、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的军队没能抵挡住列强的坚船利炮,丧失了军人的尊严。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果:宝岛台湾被侵占,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而此时的清王朝虽然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但政治腐败,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终究难以回天;而号称当时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也在骄傲自满、不思进取中全军覆没,令人唏嘘。

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果:被偷窃和抢掠的珍宝不计其数,签订了《辛丑条约》,自此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当时的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沉痛的灾难。那时候的清政府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军队则人心涣散,狼狈逃窜。

生在那个年代的军人不乏有矢志报国的热血男儿,但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呆板陈旧的战术战法和落后废弃的武器装备使得他们只能被动挨打,何其不幸。军人从来不畏惧死亡,只恨不能为国而战,不能马革裹尸。

02  思想启蒙,破旧方能立新

学生运动

鸦片战争伊始,就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探求强国御侮之道,一大批新思想、新学说、新主张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封建思想起到了很大的冲击作用,且愈演愈烈。同时国外的先进文化也渐渐传入中国,狠狠地打脸了国人的封建迷信和愚昧无知,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也在中国悄然传播。

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魏源等主张“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制夷”,这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也揭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序幕。但由于未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学习也只停留在技术表面,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实践效果不强。

洋务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在全国各地兴办新式学堂、创办军事和民营工业、筹建海军、实行制度革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仍然还是以维护封建制度为核心,最终也不了了之。

戊戌变法。19世纪90年代初,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高举变法大旗,抨击封建专制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主张国家属于人民。这是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到了很好的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人们的觉醒。但由于内外势力的阻挠,以及封建思想的劣根性,并未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短短一百天便夭折,胎死腹中。

新文化运动。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体制。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以《新青年》为阵地,进行了一场文学革命,一场思想的革命。不仅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而且使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后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在封建制度被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渐渐显露出弊端的时候,李大钊率先举起了社会主义旗帜。1919年,五四运动大爆发,极大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给无数探索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指明了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正是有了早期的思想启蒙,才有了后来具有先进理念和制度的人民军队,才在黑暗的世界里找到了光明,开辟了一条属于中国的康庄大道。

03  内忧外患,人民军队应运而生

人民军队的建立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且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全国上下再次经历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奠定了基础。

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即将取得国民革命胜利之时,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1927年,蒋介石制造惨绝人寰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紧接着汪精卫如法炮制,又一次制造震惊中外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员、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在此期间,被反动派杀害的共产党人达2.6万、革命群众30多万,还有许多共产党员和工农运动积极分子被捕,共产党员的数量由近6万人锐减至1万多人。

自此,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国民党反动派突如其来的血腥屠杀彻底断送了轰轰烈烈大革命的前途,也使共产党人处于极度严酷的白色恐怖之中。血淋淋的现实教育了共产党人,只有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革命才会有胜利的可能。

只有经历过苦难,才能在更加在艰苦的环境中振作起来。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所说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为了挽救革命,也为了更好的进行革命,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南昌起义爆发了,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04  绝地求生,建立新中国

血染疆场

南昌起义使中国有了自己的军队,但这支年轻的队伍今后何去何从,前景如何都还很未知。中国领导人独具慧眼,“枪杆子里出政权”“把支部建在连上”“到敌人力量最薄弱的农村去,到山上去”“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等一系列先进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战略举措,使得这支弱小的队伍逐渐成长壮大。

土地革命战争中,国民党凭借先进的武器和强大的军事实力疯狂的对根据地进行扫荡。当时被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的这支队伍,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灵活作战,运用游击战和运动战一次次的击退了国民党的围剿,取得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塑造出一大批战法灵活,敢打必胜的将领。但由于党内左倾错误路线的掣肘,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长征。在国名党围追堵截、全面封锁的环境中,党和军队九死一生。最终,遵义会议的召开,彻底清算了党内的错误路线,扭转了中国革命的战局。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顺应民意、顾全大局,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八路军虽然没有承受正面战场上的压力,但在敌后战场上却备受日军“囚笼政策”“三光政策”的残害。尽管如此,八路军还是深入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自身力量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正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解放军并不是孤军奋战,他们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人民,所以战斗中经常会看到军人在前方打仗,后方数以万计的人民在进行后勤保障,这哪有不胜利的道理。此外,经此一站,人民军队形成了四大野战军和五大军区的基本格局,再加上地方部队和游击部队,人民军队的规模空前壮大。

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到新中国成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是这支军队全心全意为民族和人民的利益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是战胜千难万险不断发展壮大的历程。这支军队在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中,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血与火的洗礼中不断成长壮大。

05  韬光养晦,从胜利走向胜利

大国重器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战争中叱咤风云的军队在建设新中国的道路上却成了小学生。为了更好的适应部队发展,一大批战斗英雄脱下了军装,投身到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中,军队精兵简政初见成效,体制编制和人员结构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

从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解放了祖国大陆;抗美援朝的胜利震惊了世界,为中国打出了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自身建设也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军也逐渐发展成为一支军兵种比较齐全的合成军队,具有了执行联合作战的能力,战斗力也空前提升。

1956年后,军队建设受到了重创,但在军事、政治、后勤建设等方面仍然不断进步。中国领导人审时度势,适时组建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自力更生,发展了“两弹一星”等先进武器装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站上了历史的舞台,从此军队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一系列理论和方针政策。这一时期,军队实现了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军队建设的法律法规、条令条例,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巩固,各项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的诡诞上不断前进;全军武器装备不断改善。使军队沿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道路继续胜利前进。

在此期间,中国曾先后经历过六次对外战争,在这六次对外战争中,中国的对手分别是号称世界最强的美国、超级大国苏联、地区霸主印度和号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然这是一段多么不平常的历史,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和骄傲。但请不要忘记,这里面有多少军人的血和泪,多少军人埋骨他乡,渺渺不知归期。

06  革故鼎新,开启强军之路

强军战歌

时至今日,新一轮改革已接近尾声,新的编制体制让军队焕发出崭新的面貌,新的实战化训练要求让每一名军人身上都多了几分血性。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中国周边也并不安定,潜在的战争隐患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假如战争今天爆发”也并不是空穴来风。作为普通人,你当然可以继续享受生活,感受着家庭的温暖,但作为军人,必须全副披挂、整装待发,时刻准备着。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当代军人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早在军旗下宣誓的那一刻就把生死置之度外。

虽然和平年代,军人不一定能上战场,但却一样有价值。这种价值既突出体现在一旦战争爆发能够经得起血与火的考验,最终赢得战争上;又更多地表现在和平时期严阵以待,提高战备水平,增强威慑力量,最终遏制战争上。

善养兵者,兵乃强;兵强盛者,国乃安;国安定者,民乃富。“养”不仅仅是福利待遇,更多的是对军人职业的认同和发自内心的尊崇。

最后,我以一副对联结束此文:

忆峥嵘岁月,砥砺风霜雨雪创伟业

奏强军战歌,仗剑陆海空天立新功


PS:(一些零零碎碎)一大早就收到了3个红包,满脸的幸福;上午出公差借机犒劳了自己的胃(如图),甚是满足;晚上会餐,大快朵颐(如图);饭后和兄弟狂奔了五公里,好久没有这样的酣畅淋漓了。(感谢幽幽@幽罗 和 浅浅@浅浅的车辙 两位文友一大早送来的祝福,茫茫人海,谢谢你们还记得我,感动。)

臭豆腐和炒面片喽 算是大餐吗?

祝每一位军人或者曾经是军人的战友们,节日快乐;祝每一位爱军的不爱军的人,都能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