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做到每天读1本书?
读书给我带来快乐
读书时光是真正属于我的心流时段,也是一天中时间过得飞快的一段美好时光。有人问我平时最爱做什么?我毫不犹豫滴说,读书啊!真不是装,是喜欢、爱好,看书确实好,很多时候也很枯燥,尤其看专业的书,一连看四五个小时,装起来多痛苦,装不出来喔。
有时看书忘了时间,熬到下午三点左右才吃中饭,不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时光是宝贵、充实和快乐的。我万分珍惜这难得的读书时光,恨不得把30多岁前没读的书全都统统补回来。
我为何爱买很多书
2017年支付宝年底账单显示我买书支出6700多元,买书300本左右。
我爱买书的原因是遇到好书可以反复重读。
家里关于唐诗宋词的书就有好多版本,有王芳、凯叔、蒋勋讲的,有注音、图画、文字版的,便于我和孩子在不同年龄、阅历、时段读。每个年龄段对诗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
没有金钱装修成豪华的房子,但可以用书装饰成具有浓浓书香味房子,省钱又有灵魂,家里处处是书,也能激发孩子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孩子一二年级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三年级后阅读起来就很轻松,好成绩与阅读能力关系甚大。
周一至周五我一般每天最少有4-6个小时固定的看书时间,我大多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看书时光,氛围好,注意力高度集中。周末我会陪着孩子户外活动、写作业、上兴趣班。
原来差不多3-4天看完1本书,现在不是太专业艰深的,1天左右可以看完1本,当然不含长篇小说。读过的4-5本书中一般会有1本左右需要回头精读几遍的书,我会分别在精读书和笔记本上做详细笔记,以便今后翻阅时很快找到重点和难点。其实书读多后,你会发现书中很多观点和举例在类似书上见过,看的书越多,积累越多,看书速度也会提升。
如何选书
现在市场上的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人好像没做几件大的事就开始出书了,现在“作家”这个称号的含金量好像不如以前了。有些书只有大道理,没有佐证道理的举例,作者都没有实践佐证过的大道理对读者又有什么启发呢?这种书我一般看看目录,翻翻我想看的几个章节,觉得有些空洞,就放弃了。
一般流传时间越久远的书越是好书,这是经广大群众多少代人检验过的书。可以选一些经典读物、中外名著等提升精神气质的书,可以读一些能提升个人情商的心理学、历史、哲学书,也可看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书。
读书是最省钱、高效的学习方式
读10本书,你将拥有10个人的聪明;读1000书,你将拥有1000个人的聪明。
2017年,买书学习,参加线下的正面管教课、卓越父母课堂、心理学学习,线上的樊登读书会、吴晓波频道、孙陶然创业108课、陈一筠青春期课程等,花费差不多一万多元。
也不知是自己进步了,还是有些老师知识面有点窄,感觉花钱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只有极少量老师讲的不错。参加一些线下学习后自身卡壳的点还在那里,反倒改变思维方式的很多是通过自己看心理学书、听历史、读哲学、翻人物传记、读教育学书悟出来的。
朋友们微信问我,要不要去花很多钱上某某课程?我感觉很多是噱头,不用去跟风赶时髦,学不到太多精华的东西。王芳、彭小六自学能成为一大堆人愿意付费的老师,我们静下心来,沉浸书中,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2018年,我打算以自学读书为主,辅助极少量线下实战派老师课程讲解、少量线上课程反复听讲,同一主题类型的书最少选5本以上精读,把这一类问题搞透再读下一类书。主要以写作、时间管理、历史、育儿、职场专业书为主,用“啃”的方式,高度专注,细读精研,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的思想,这样读书印象深刻,利于改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最近读的如何阅读的书父母读书带动孩子读书
父母被卡住的地方一定是孩子卡住的地方。作为父母,我迫切感到自身需要提升。我要是有突破,孩子成长起来就轻松。父母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我喜欢历史、国学,经常带孩子去各大城市博物馆,和孩子一起背古诗,看漫画版《36计》。孩子也变得喜欢历史和国学。不到6岁的时候背诵一首《满江红》几分钟就背熟了。这些和平时对他的熏陶有关,我经常陪他听奶泡泡讲古诗、王芳讲古诗,有时我和孩子一起比赛背古诗,互相讲诗的含义。
我英语口语没过关,平时在家里带孩子说的少,孩子英语口语也自然弱些。看了《大师的读书经验》,决定每两三天写两三个时令的英文句子贴在大门上,进门、出门就和孩子对话,读熟了就撕掉,换上新句子。
读书带来的改变
2017年至今我读的书主要包含心理学、国学、历史、哲学、教育这几类书。
一.心理学
我买了一些很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一般人估计啃不下去也啃不透彻,移情啊,阉割啊,其实很深涩。青年心理学作者丛飞从就曾说他一般不看太难啃的心理学专业书,要不就看通俗的心理学书,要不现场听行业牛人的讲课。看过几本感触很深的书有丛飞从的《自我成长的力量》,周梵的《当你开始爱自己》,史秀雄的《假性亲密关系》。
学知识是为了迁移到生活,学以致用才是真学习。心理学书对我的改变有如下几点:
一是不只关注孩子飞的远不远,更关注孩子飞的累不累。除了关心成绩,更关心孩子的心情,在学校心理状态如何?和老师、同学相处开不开心,今天在学校有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有什么需要妈妈协助和指点的?
二是心态更开放了。以前孩子有什么稍稍危险的体验我就紧张,现在自己轻松了,孩子也轻松了,胆子大了些,释放了些。
三是少了很多对孩子的控制。现在不再以自己的喜好当成孩子的喜好,以前老自以为孩子渴了、饿了、穿少了、怕磕着了疼等等。现在只要孩子不违背原则性问题,他自己自在、舒服就好。一次,孩子骑平衡车跟我说话打岔去了,不小心磕的嘴巴出血。我轻描淡写地说:“喔,是个小小的皮掉了,过两天就好了。”看儿子挺镇定的样子,我接着说:“我们寒假不是去过湖南第一师范吗?毛主席年轻时冬天还常年洗冷水澡、“雨疗”、“风疗”呢。我们这点苦没事的,男子汉哈!”要搁以前我估计会很紧张,现在了解了一些伟人事迹后觉得,男孩子将来要担当家庭重任,养活一家子,不独立不行。这点苦根本不算什么。
二.国学
我也大略读了几遍论语、老子之类的国学书,庄子主要是听梁冬讲书和看他的书。其实印象很深的是,梁冬说,人生除了总做有聊的事情,也需要几件无聊的事情。你在无聊时间做的事情,决定你精神世界的层次在哪。其实很多作家除了爱好写作外,也有很多的业余爱好。他们文学的灵感大多来自这些所谓的“无聊”中。春暖花开之时,踏个青,和花鸟虫鱼作乐,甚至看看两片看似一样的树叶他们的纹理有什么不同,也是挺美好的事情。
周末去梅园赏梅,发现梅花品种居然有一层花瓣、两层花瓣的。去植物园看到佛肚竹的大胖肚子太惹人喜爱了,还记住了菩提树的叶子形状及纹理。越读书,越发现自己无知。以前不读书,似乎不知天高地厚,感觉啥都懂。孩子写作,不是需要先仔细观察事物吗?先从我仔细观察、热爱大自然做起,谁叫孩子总说,妈妈你要给我做榜样啊。
比起论语,老子我读的多些,我更欣赏道家的智慧,老子讲了很多逆向思维,如“是以圣人后其深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没有私心反而能有更大成就,用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克服人性的私欲,这是人生一辈子都要修行的大事!
三.历史
司马迁惨遭阉割也能写成历史巨著《史记》。刘禅在位40年,说他“乐不思蜀”,在当时情况下保全性命也不失为一种“聪明”活法。毛泽东年轻穷的饭都吃不起也要大部分钱买书也要挑灯夜读、更要关心国家安危民族存亡。其实当你读出了司马迁、毛泽东的伟大志向,你会觉得你的那点事根本不是事,那得多大的心胸、格局和毅力!大凡伟人都有着非常人之志!
现在有很多人想不开、抑郁、甚至自杀等,看了“我是演说家”中雷庆瑶失去双臂依然生活得很精彩的故事,建议大家多看看名人传记、多寻访名人成长足迹,咱们的视野就会开阔很多,也许不再需要看心理医生了。就像仓央嘉措说的,人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读史可以明智,当你想到公司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多看点历史书,你碰到的人和事,历史上几乎都有类似的发生,你看看那些智慧的古人是怎么处理的,你大概就知道你碰到难搞的人该怎么搞了。
曾经总以为有些亲人的行为模式我想不通,后来学了心理学和历史,真是想通了很多,人的行为习惯大都由他的成长经历和自我认知导致的,武则天还杀亲儿子,宋太宗还抢了宋太祖的皇位,世界之大,真的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也曾纠结于到底该带面具还是该做自己?
读了各朝代历史人物故事发现,人性远比二元对立要复杂。
因着生活的复杂性,我们理应发展出较完善与多样化的社会性格。我们和不同的人在一起,在不同情况下,会需要不同的表现。
我们需要和某些人更近,和某些人更远,我们多面的性格,成了极好的生存之道。
四、哲学
一直感觉学哲学好,不知道为什么真的好。今天读了关于哲学的概念,哲学意味着事物的根底,把问题抖个水落石出,说明、解释、理解一切。原来哲学可以令人深刻,决定以后更要多读令人智慧的哲学书。
最近读到冯友兰80岁犯了眼病,用了10年时间口述完成了《中国哲学史》,那得多大的毅力,这位老人为中国哲学史做了极大贡献。
平时爱读的哲学书还有周国平的,几乎周国平的哲学书我全买了,文字简洁、说理透彻、观点深邃,他的文章几乎挑不出太多毛病,无论出于人生少走弯路,还是出于提高写作水平,多看他的书估计没错。
五.教育
以前喜欢包办孩子的事情,觉得上学任务繁重,孩子可怜,收拾玩具等这点小事替他做了算了。
看了《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接纳力》后,包办代替的少了,每个孩子掌握某项技能都有个调试的过程,都有由不会、纠偏到会的过程,开始他做的慢,指导他多做几次自然就会了,你老嫌弃他慢,你帮他做了,他永远不会。
关于孩子做作业拖拉,看了老温的《清华学爸教子经》,老温说,孩子放学后,家长要给孩子定任务量、完成质量及时间,起初只定任务和时间,慢慢上升到定质量。哪次作业没做完,让他到时间就睡觉,被老师罚几次,孩子下次就不敢拖拉了。
结合我最近看的时间管理书《小强升职记》,打算给儿子定个详细的放学时间进度表,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时间紧迫感,也打算定期复盘,搞清计划完成和实际完成的差距多大、原因在哪,和孩子一起商量对策,征求孩子意见,孩子会更愿意遵守规矩。
总结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读的博会显得杂,读的专会显得孤。专与博相结合更好。读书除了读的多,重点还在于读精、读彻底。读十本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仔细研读一本真正值得的书。
毛泽东主张学以致用,用学到的箭去射实践中的靶子。而不是把箭拿在手上,连赞“好箭!”,却老不愿意射出去。
书本帮我们理解生活,生活帮我们理解书本。人工智能时代已来,学习力是减少个人焦虑、一辈子永不过时的最重要能力之一。2018年,朋友们一起读书吧!读书是最省钱、最有效的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的好办法!
感恩简友的鼓励与好评!阅读量在3000—8000人次的简文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