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读《远处的青山—萧邦故园》
今天,我读到的是《远处的青山》中的一篇散文《萧邦故园》。
作者简介
作者是波莱斯拉夫·普鲁斯(1847-1912),波兰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父母双亡。十六岁参加起义,负伤被捕入狱。出狱后继续读书,但因无力交纳学费而未能读完大学,当过工人、职员,失过业,长篇小说《玩偶》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
我见过肖邦的名字,知道他是钢琴家,但看书上写的是萧邦。我去问了度娘,她的词条写的是肖邦。明白了,应是同一人。
我顺势看了肖邦的生平简介。作为音盲的我,对肖邦的乐曲、对很多钢琴家的乐曲并不熟悉。看了介绍,我庆幸见识里又多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
肖邦简介(度娘)
肖邦(1810 - 1849)全名弗雷德里克.肖邦。是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在母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对波兰的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和喜爱。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
肖邦的创作以钢琴作品为主,还涉猎各种舞曲、幻想曲、叙事曲、谐谑曲、前奏曲、练习曲、奏鸣曲等。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树一帜的浪漫抒情风格,激昂雄壮、气势磅礴的旋律,色彩丰富的和声,为欧洲的浪漫主义音乐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音乐家,波兰自1927年起,每五年在首都华沙举行一次“国际肖邦钢琴作品比赛”,这是国际上水平最高、影响最大的钢琴比赛之一。肖邦是一个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精神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他对于波兰的意义非同一般,他的头像被印在波兰纸币上,他是波兰民族精神的象征,现在他的故居也成为了波兰人们朝拜的圣地以及每一个去华沙的游客必去瞻仰的景观。
文章题目是萧邦故园,更深层的意义是借故园的一草一木,触发对萧邦的喜爱、还有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萧邦的故园,坐落在波兰华沙的热那佐瓦沃拉的马佐夫舍村。萧邦的父母是这座被毁坏的旧宫殿的主人的一个远房亲戚,居住在主殿的侧屋。萧邦出生在这个小屋里。几个月之后,随父母离开去了华沙。后来,因为战乱等原因,他出国谋生,并在异国他乡去世。
旧宫殿等建筑物在战火中损毁,无一留存。然而,萧邦出生的小屋,神奇般地留存了下来。
经过修葺,如今这座小屋和四周的田园风光,迎来了更多的仰慕者。
作者这样评价小屋:
成了波兰人民所能享有的、最珍贵的古迹之一。它成了不仅仅是波兰人朝圣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就像第一个提出要整修这栋小屋,在此建立一座永久性纪念碑的那位外国钢琴家那样,时至今日,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钢琴家、作曲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的摇篮,这个喷射出了萧邦伟大音乐的不竭源泉,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
文章的前两段,描述了故园的位置和萧邦的音乐地位。预示着他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作者对故园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重点描写。春、夏、秋、冬的魅力各不相同,每个季节、每幅场景,都能让人感受到环境带给音乐家的灵感和情感注入,都能反映在后续的作品里。
为什么要着墨写这些风光?因为萧邦深爱这片土地,梦魂牵绕的仍是故土。就像他临终时在爱丁堡写给友人的信,提到他怀念他的家,他的母亲,他的姐妹…….,依稀记得国内唱的歌。
作者说,我们恰好能在萧邦的马祖卡曲和夜曲里找到这平原的歌声—凡是他那些直接留下了这儿时之国画面的作品,我们都能发现一缕乡音。
作者说在参观这座小屋时,人们会看到一只插满鲜花或绿植的大花瓶。
我们就会想到那不是花瓶,而是一个源泉,它喷射出金光闪闪的清流—他的音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流。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涌来,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香醉人的玉浆。
当人们在秋季或者夏季的周末,来到这小屋的周围,静静地倾听着室内的钢琴演奏的时候,再也没有比它更动人的景象了。世界上最杰出的钢琴家都把能在这间房子里弹奏一曲萧邦的作品,表示对这圣地的敬意而引为莫大的荣幸。
萧邦之家的最大的魅力之一,正是在于我们能感受到在同萧邦“促膝谈心”。
我们欣赏他的作品,能听到蕴含其中、始终如一的热爱。这也是他的作品的伟大之处。
我的阅读感受
萧邦天资聪明,他一生只爱钢琴,他只弹奏钢琴。他小时候更多的是随性弹琴,以至于他要记录刚才的谱曲时,有时会写不下去。他的每篇作品在演奏时都会略有改动。然而不论是哪一首曲子,都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我在度娘上了解了他的生平,再去看这篇散文,多了一种视角。音乐家、钢琴家,他们的伟大作品与他们出生的环境,尤其是自然景观密不可分。
作者描述华沙四周的景象,尤其是乡村的自然景观时,我的脑海里涌起了今年在德国旅游的画面。波兰与德国接壤,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我在车上看到一望无尽的大平原,孤零零的一棵大树傲然伫立,远处的错落有致的房舍,还有成片的森林和灌木丛,我是被这种绿色、旷野、宽阔和宁静震撼了。它们一直占据我的相机镜头。
想一想,这些伟大的作家和音乐家就是在这种土地上诞生的,他们的作品能够打动人心,想必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灵感密不可分。
我们祖先在贫瘠的土地上过活,生存都是问题的时候,难以对自然生出那种热爱,或者是无法欣赏那种热爱。
富裕起来,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在精神上的开发。我们的艺术大家之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