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付出型人格:懂事的「冰山」
1
之前网络上讨论过一个话题:回避付出型人格。
有这么一条微博:
刚看书里写到一种回避付出型人格,主要表现是对于另一半的付出感到焦虑不安,不好意思收礼物不好意思让对方给自己花钱,被照顾了也觉得受之有愧,一定要加倍还回去。
但这其实是对自己不利的相处方式,在一定程度里,人的感情增长和付出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他为你做的越多越离不开你。
原理参照夹娃娃机,在你能承受的经济范围内,在一个机子上花的钱越多越不想放弃里面的娃娃,对人也一样,送你的礼物花的钱在你身上费的心思都是加固感情的因素。
原来,“作精有人疼,懂事遭雷劈”这句话是真的。
网友纷纷表示:这是我本人。
越是亲近的人,越不想欠他的,好像欠了他的我也还不起,也不知道还什么。
是我没错了,谈恋爱你给我买东西,我一定要买个相同价格的礼物送回去,然后吃饭看电影这次你请,下次我一定主动付,真不想欠对方一分一毫。
就算是最亲密的人,也好不意思要求和索取,不想提任何要求给对方。
就是单纯很讨厌欠别人,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小时候还好,长大就变了,什么都不想欠,时间久了别人就觉得理所当然了,然后我就麻利地滚开。
不愿意接受付出,也不想亏欠,觉得会低人一等,没有自主权,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
我就是这样的人,所以很累,宁可自己吃亏换个安心,也不能欠别人一点点情,谁对我好一点,恨不得一生报答,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累,干脆少和人交往。
我就不一样了,我不但要还回去,还要还得更多,后来才发现,这样显得过于廉价了,而廉价的东西没人在意。
好像是并不把对方当成自己可依靠的一部分,所以一直有所保留,不接受对方的付出,自己也就不用付出,离开的时候会更洒脱。
听起来,网友的这些话好像有理有据,但有句话却在热评前三:
你这么懂事,有人疼吗?
2
我的同事W,就是典型的回避付出型人格。
表面上看起来她很独立,坚定,工作能力出色,但就是不太善于和人打交道,和同事相处也没有那么融洽。
同事对她的评价是:人很好,很客气,但就是客气得有些过分了。
不管是工作还是日常遇到的问题,W能不麻烦别人就不麻烦别人,能自己解决就自己解决。
哪怕中午吃饭,别人说帮她带个饭,她都赶紧摆手说不用。
有时很偶尔接受了别人的帮忙,她都会马上还回去,而且速度越快越好,比如上午有个同事帮她拿了个快递,中午她就将一盒草莓送过去。
一开始,大家还挺喜欢她这种性格,但关系近了之后,却发现和她相处还蛮累的,因为她那种与人相处时的紧绷感,会不由自主感染到身边的人。
只要别人帮个忙,哪怕只是举手之劳,她都如临大敌,郑重其事当作一回事去处理。
有时同事说,无所谓啦,你不用介意的。
W总说,那怎么好意思总麻烦你,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尽管说,我一定尽力,不然我请你吃饭吧。
后来,W也察觉到同事的疏远,却不声不响,整天埋头工作,连看同事的表情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做得不合适惹大家不开心。
曾经我和W谈过一次心,我说你不用这么紧张的,大家虽然是同事,但也是朋友,平时相处就随意一点,不至于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
W忙不迭点头,嗯嗯,我知道,我改,我马上改。
我赶紧解释,不不,我不是说你错了,我只是作为朋友和你做一个友好的沟通,你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啊。
W又点头,我知道,我明白。但脸上还是一副“我错了”的表情。
然后,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3
从专业上来讲,回避付出型人格不是心理学专有名词,和它比较接近的是回避型人格障碍。
最大的特点是行为退缩,面对诸多问题大多采取回避态度,无力应付,常因受到批评而陷于痛苦,很难解脱,拒绝在众人面前坦露自己,也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
因为这种敏感,他们往往处事非常谨小慎微,不轻易对人做出评价,并对其他人的评价不太愿意做出否定。
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唯唯诺诺,以回避型社交来应对自己面对的事情。
这样的人,往往被人称之为“懂事”。
因为他看起来,非常的顺从,听话,知书达理,善解人意。犹如回避付出型人格那样,不愿意拖累别人,不愿意亏欠别人。
在心理学上,将这种“懂事”称为“自我负面体验”。
有三种形成原因:
一,被否定。
在成长过程中,曾处于较为苛刻和严厉的环境里,尤其是受到原生家庭制约,会让自尊水平极易受到不良的影响。
曾经非常容易被否定,甚至有责备和惩罚,即便自己很努力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正面肯定,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我不管怎么做也不能被接受”的心理。
二,被忽视。
长时间的不被认可,就会形成一种“我被忽视”的自我认知,觉得自己生存在这里并不具有意义和价值。
会感觉身边的人,比如家长和老师,他们不理解自己,没有认真倾听过你的意见,只是一味要求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造成一种被轻视的感觉。
三,被发泄。
因为自我的表达不通畅,在加上身边的人可能不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或者不了解彼此的心理活动,就会成为别人“发泄”的对象。
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孩子有时会过多承担家长的负面情绪,家长也会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这其实对成长非常不利。
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曾经心智尚未健全,没有能力去自我疏导和排解负面影响,就只能被动接受、被动消化、被动转移。
然后,有人就会形成这种“懂事”的性格。
全盘接受,不愿亏欠,不易交流。
曾经我们看过许多关于写“懂事”的文章,大家都在强调你要做一个“不懂事”的人,才会真的开心。
就像有网友说的:
就是没人疼才不得不懂事,懂事被是被迫的。
太懂事,所以没人爱。
懂事的,从来都不是最开心的那个。
到最后,被迫懂事就会变成你的“阴影”。
4
有人觉得这种懂事也没什么大不了,起码可以有个好的人缘。
但实际上,懂事不止表象那么简单,它有我们可能尚未知晓的潜意识。
我将它形容为:懂事的“潜意识冰山”。
所谓潜意识冰山,就是它会隐藏在你平时的自我认知里,你察觉不到它的存在,甚至并不知道这里有冰山。
而当你真的遇到某些事,或者是重大人生选择的时候,才会撞到这座潜意识冰山。
那时,就算你的头脑思想如泰坦尼克号一般坚固,只要撞上冰山,轻则会改变航向,让你在不知情中调整遇事思路,重则会导致沉没,让你怀疑和否定自我。
懂事的“潜意识冰山”,有两座:
一是你没办法和人建立亲密关系。
二是你会慢慢形成低自尊。
从表象来看,懂事有积极的一面,它有“利我性”,也有“利他性”,它会让你得到好的评价,并根据正面评价更好指引你的行为。
但懂事有一个弊端是,当你觉得人和人之间无法进行更多的“藕断丝连”,甚至连帮忙都视为一种“亏欠”的时候,你就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粘结性。”
就如我的同事W一样,虽然与人彬彬有礼,但不愿意和人发生关系,好像是与人为善,但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东西。
这个“什么东西”,实际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来往人情”。
曾经我录过一期节目,观点很好:最亲密的关系,都是亏欠出来的。
一个不愿意亏欠别人也不愿意被亏欠的人,其实就将你和别人的“粘结性”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
没有相互帮助,没有彼此依靠,没有你来我往,那么你会和所有人的关系都淡淡的,也会被其他人逐渐疏远。
因为他们没有从你的身上看到所谓的“日常人情”,反倒都是“亏欠算计”。
或许,有人也会察觉到这种转变,但又没办法去从正面积极的方向去引导自我,渐渐地,就会形成低自尊。
低自尊,是懂事的最大冰山。
它和自卑很像,但又有不同,两者最大的不同是,自卑是完全的消极,低自尊是在某方面认为自己不行,对自我认知不够全面。
低自尊有一个潜意识是:我不想亏欠,是因为我连平白无故得到的快乐和幸福都害怕。
最终可能就会演变为:我不配拥有快乐,我觉得快乐都是一种罪过。
一个低自尊的人,最大的问题是:哪怕拼尽全力去证明给周围的人,证明自己有价值有能力,也确实得到了积极的反馈,但最终也会把这种结果归于外因,而不是自己。
而且,很可能会因为一句别人无心挑剔的话,把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信心全部击溃。
这时,低自尊的人不会进行正面调节,反倒会埋怨自己,觉得都是自己的错,是自己的问题。
很多时候,低自尊的人不是不愿意亏欠别人,而是觉得“我不配得到这些”。
这里面有一个负面的自我认知循环:
否定自己——负面预期——事情完成——别人行为——否定自己。
5
想要摆脱这种低自尊,需要从思维模式上进行转变。
从之前的负面循环,变为正面循环:
正面评价——主动打破——自我重建。
正面评价:全面认知自我的自尊水平,包括好的和不好的,深刻挖掘目前自我困境的原因。
主动打破:降低负面评价对自我的影响,破除低自尊带来的负面感受,并善于主动去与人发生正面交集。
自我重建:保持良好正确的心态,全面认知来自外界的负面情绪,并主动将负面情绪转变为对自我有益的帮助。
概念比较笼统,于是有人进行了落地实操,我们看多许多文章,都在谈不做一个“懂事”的人,要做一个“任性”的人。
蒋方舟曾说:任性是被忽略的美德。
在我看来,任性是一种接纳世界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方法论,但还不够深层。
我给你一个小推演公式:
懂事,不如任性。任性,不如明事。
再去除中间项,就是:懂事,不如【明事】。
明事,才是你解决低自尊的根本方法。
明事,不仅是明“事”,还是要明“人”,不仅要明“别人”,还是明“自己”。
明事,是一种探寻,探寻事物本质,探寻人的本质,探寻自我原则和底线,并保持对人事认知态度的时刻刷新。
想要规避懂事的潜意识冰山,不是绕开它,而是融化它。
你不能再做没有航道漫无目标的大船,你要做一座熔炉,或一座灯塔,你要给自己披上铠甲,但又要时刻记得保持柔软。
明事,不是再放低自己去迎合别人,也不是不愿意亏欠对方。
它是一种明理,你知道这些事情因何而来,去往何处,你为何与它们相逢,它们会给你带来什么。
明事,是修持内心,不高不低,不偏不倚。
你能用一颗清朗之心去看待别人,更能全面地看待自己。
你要记得这一点:
你得到的这一切,不是你不配,而是你应得,不是因别的被你撞到,而是它本就属于你,它为你而来。
你能得到的一切,不为别的,只为你曾努力过,并且你值得。
不要替自己不值。
最后送你一句话:
宁学喝酒醉,不学下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