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1
《故事里的人生》258 “寂寞守寒窗”与“个个孔明诸阁亮”
“寂寞守寒窗”的故事说,一位秀才进京赶考,一日,走至荒郊野外,直到傍晚也没有遇到一个村庄,太阳落进西山,夜幕渐渐降临,远山一片深黛色。秀才正在着急,忽见不远处有一户人家,烟囱里正冒着炊烟。秀才赶忙走过去敲门,请求留宿。
开门的是一位二十刚出头的女子,孤身一人住在野外的小房子里。她问明秀才来意,便笑着说:“你是读书人,我出一幅上联,你对得上,便可在我家住一夜,如果对不上,就请继续赶路吧。”
秀才看看那女子,就是一个手不离农活和家务的村姑,即使读过书,也不会有什么学问,出不了什么难题,于是便满口答应。
女子道:“寂寞守寒窗,寡家安容客寓”。
这上联十一个字,每个字都是“宝盖头”,而且说明了自己是一个寡妇,一人独居,你一个白面书生,实在不便。书生想了半天,实在对不出,便悻悻地背起行囊,继续赶路。 出门时,那女子对秀才说:“书生不用着急,转过眼前的这个山脚,再走一袋烟功夫,就有一个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子,那里的人都是忠厚的农户人家,他们会热情留你过夜的。”
秀才谢过女子,朝山脚那边走去。
“个个孔明诸阁亮”的故事说,《四库全书》总编纪晓岚,博览群书,才华横溢,备受朝野推崇,连乾隆皇帝都敬他三分。在一片赞扬声中,纪晓岚有些飘飘然。在一个文人聚会的场合,纪晓岚曾当众说:“天下没有不可对之对。”言外之意,不管谁出一个什么样的上联,他都能对出下联。
纪晓岚有一个姓沈的小妾,字明玕,是一个神思朗彻的姑苏才女,也是纪晓岚一妻六妾中的最爱。一天晚上,纪晓岚在书房读书,沈氏添香伴读。是夜,朗月清风,月光照进纱窗,每一个窗棂口都非常明亮,沈氏突然想起纪晓岚夸下的海口,便说道:“夫君不是说‘天下没有不可对之对’吗?我出一个上联,你对对看。” 纪晓岚爽口答应:“请吧!”
沈氏来到书案前,提笔在宣纸上写道:“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阁亮”。 纪晓岚沉思良久,无以为对,遂叹服。
鲁钝生感言:据说,这两幅上联至今没人对出工稳的下联,堪称古今难对。其难对的节点在形式上。根据对对子的规则,第一幅上联十一个字都是“宝盖头”,最工稳的下联,其对应十一个字的字形结构,也应是上下结构的合体字,最好下部结构完全一致,如都是“皿”“心”“水”等做字底,而能找出与上联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对并能与之构成一个完整意境的十一个合体字词,实在是太难了。第二幅上联中的“个个孔明诸阁亮”,实虚兼有,实写是:用细白纱糊着的窗户,每个窗棂阁在月光下都非常明亮;虚写是:谐音镶进了三国名相诸葛亮的名字。“诸阁”即“诸葛”,“诸葛”是复姓,“亮”是名,“孔明”是字。想工稳对出下联,也必须实虚兼有,而虚的部分,还必须是一个复姓、“名”是一个字,“字”是两个字的名人,这就太难了,无怪乎能难倒大学者纪晓岚。
我们说这两则难对故事,是想借此聊聊“对联”这个话题。 我们之所以聊这个话题,是因为对联是我们生活中要经常面对的现象,了解对联知识并能够解读和书写对联,好处多多:一能增加生活情趣,二能丰富知识学养,三能陶冶情感情操,四能锻炼思维敏捷能力,五能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对联也叫对子,它是中国汉语言独特的文学体裁,是艺术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应用广泛,春节过年要贴对子,结婚、祝寿要贴对子,开业、活动庆典要贴对子,许多建筑物的大门上、景区的亭榭楼台上要贴对子,凭吊逝者、古人、古迹,往往也要写幅对联呈上。由于对联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境深邃、意味深长,其中多有格言警句,故为书法所钟爱,对联书法作品,遍及全国,随处可见。
对联起源于唐以后的五代十国,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依据宋人黄修复的说法,第一幅对联是五代十国后蜀末代皇帝孟昶(chǎng)所作。当时,过年有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就是在桃木做成的长条木板上,画上降服妖魔的神仙,挂在门上以避邪。北宋建隆三年(公元963年)过春节,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桃符上题词,辛写完后拿给孟昶看,孟昶很不满意,便自己在桃符上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对联,故对联初名叫“桃符”,因桃符都在过春节时挂出,到明代时改称春联,又因这一联语形式短小精悍、灵活方便,易于表达各种思想情感,故被广泛应用,平时应用时便被称作对联、联语或对子。
对联的表达形式源于古代律诗的对仗,律诗的对仗又是从汉语言的对偶句和骈体文衍化而来。律诗起源于隋代,成熟于唐代。由此看来,说对联产生于五代十国是靠谱的。 对联由上下两句构成,上句叫上联,也叫出句;下句叫下联,也叫对句。从上下联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关系着眼,对联可分为正对、反对和流水对三种。所谓正对,就是上下两联意义相似或相关,如“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所谓反对,就是上下两联意义相反,如“破千年旧俗,立一代新风”;所谓流水对,就是上下联是一个意义整体,两者之间具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独立起来意义就不全面,如雁门关联:“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又如“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写对联的基本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音韵平仄相间、内容相似、相关、相连或相反。所谓词性相同,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所谓结构相似,就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依次类推;所谓音韵平仄相间,就是上下句的平声字(汉字的阴平声和阳平声)和仄声字(汉字的上声和去声)交替使用,以此实现音韵变化和谐,一般说来,上句的最后一个字多为仄声,下句的最后一个字多为平声。
根据规则,对联在形式上可分为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要求恪守规则,字数、词性、结构、音韵等必须符合规则;而宽式只要求字数相同、词性和结构相似就可以了,对音韵的平仄基本不做要求。在创作对联时,用严式还是用宽式,要根据内容来确定,总的原则是:文不害义,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追求形式而妨碍意义的表达。
对联的字数没有规定,根据内容需要,可多可少,少则上下联各三字、五字、七字、九字,多则十几字,甚至几十字。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对联是清代名士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所题写的楹联,总计180字。通用的对联,以五字、七字、九字、十一字为多。
对联堪称“诗中之诗”,从宋代开始,学写对联便成了中国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代蒙学专门开设了“对课”。对课就是专门学习写对子的课,对课一般以“属对”的方式进行,所谓“属对”,就是老师出上句,学生对下句,字数由少到多,内容由简到繁。自宋代至清末,对课一直是蒙学的必修课,所有读书人都会对对子,中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张口即对,都得益于小时候的对课教育。古代学习创作对联最主要的蒙学教材是《笠翁对韵》。
《笠翁对韵》是明末清初著名戏曲家李渔所作,全书分卷一和卷二,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字数从单字对起,依次为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九字对、十一字对。全书内容丰富,文辞优美,声韵和谐,琅琅上口,反复诵读,能得到很好的语音、词汇、修辞训练。
上边说过,学会欣赏和创作对联好处多多,其中最突出的好处有二:
好处一:它有助于训练发散思维,能增强想象力和提高思维敏捷力。一幅上联,可以从多角度应对,对出多个下联。古时上对课时,老师给出上联,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出各自的下联。经常有意识地欣赏对联和学习对对子,既能点燃激情,激活灵性,提高感知事物的敏感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快捷性,又能逐渐养成多纬度思考和多角度分析的的发散思维习惯。
好处二:它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联短小精悍,意蕴深刻,富含典故、警句、格言和各种修辞,如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中,就运用了楚王项羽灭秦和越王勾践灭吴的典故;“鸦叫鹊鸣,并立枝头谈风雨;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春绘一江画,风织万里丝”两联中,就分别运用了拟人修辞;“春花香四海,冬雪素八方”中的“香”和“素”就是形容词使动用法。欣赏和创作对联,就是学习语言、丰富知识、增加学养的过程,长此以往,就会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
下面附三则对联趣话,共大家欣赏:
对联趣话一: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偶见黄莺、蝴蝶扑在纱窗前映出的影子象芙蓉、牡丹一样,即兴吟出上联:“日照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可下联一时难以对出,多日苦思不得。直到冬天,一朋友邀其踏雪赏景,路过板桥时,秀才见桥面雪地上分别有鸡和狗走过的脚印,鸡爪象竹叶,狗爪象梅花,顿有所悟,立即吟出下联:雪落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这幅对联启示我们: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对联趣话二:好读书不好读书
一位教师,见学生们整天热衷于嬉戏游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感到非常心痛。为了教育学生,他在一天上课的时候,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幅对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学生们不解,老师一字一板地念道:好(hā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āo)读书。其上联说:少壮年华,精力充沛,正是读书的好(hāo)时期,可恰恰不喜欢读书;其下联说:等到年龄大了,特别是工作后感到知识贫乏,爱好读书的时候,想读书的时候,记忆力已经减退,已经错过了读书的好年龄,是不好(hāo)读书的时期了。 这幅对联提醒青少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联趣话三:小凤仙挽蔡锷 蔡锷
是中华民国杰出的军事领袖,原名艮寅,字松坡。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二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故事发生在护国军起义之前。蔡锷到京谒见袁世凯,被袁世凯羁于北京,监视极严,苦不得脱,乃故作放浪,与京中名妓小凤仙终日缠绵,累月不出,以避嫌疑。小凤仙代出奇计,于大宴宾客、觥筹交错之际,使蔡锷乘机离席,化装出京。蔡返云南,遂有讨袁之举。后松坡病死,京人盛大追悼,大会秘书处收到小凤仙挽联。其联情辞恳切,一时传为佳话。
联云: 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忍抛儿女情怀,萍水姻缘成一梦;
几年北地胭脂,自卑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小凤仙把蔡锷作为“英雄知己”,并非虚言。蔡锷与小凤仙之间,绝不是简单的嫖客与妓女关系,在两人相识、相爱过程中,蔡锷早已把小凤仙视为红颜知己。蔡锷赠小凤仙“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一联,道出了自己的心曲。可怜蔡锷命薄,凤仙福浅,蔡34岁撒手人寰,小凤仙也从此隐姓埋名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