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日志11】总有一缕阳光,会让童年的伤痕,散发正能量!

2018-07-11  本文已影响0人  知生涯

少儿成长教练之路 第3天

【任务描述】

梳理童年的痛苦回忆

一、任务解读

心理学有很多流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人们童年时代的一些记忆,以及父母与他们童年时期的相处模式,特别是一些负向的记忆和模式,会影响、甚至塑造他成年之后的性格、模式和行为。

当然,可喜的是,这些影响都不是决定性的,也不是终身的。科学家还为此专门做过长期的追踪实验,最终也无法得出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证明父母有了那些不良行为,孩子就一定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之间并没有百分之百的因果关系。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让父母为我们的人生背锅。

但是这也并不能说明童年的记忆,不会对我们造成任何影响。事实上,是否能够造成影响,关键还是要看,孩子在内心是怎样解读这段记忆的。对同样的刺激,有的孩子的解读并不会造成负面的结果,而有的则会成为一段阴影般的回忆,对后来的人生造成影响。

因此心理学上依然会关注,童年时的记忆以及父母的陪伴方式。因为有一些记忆,可能恰巧在我们自身的解读下,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那么与这段记忆的和解、重新解读这段记忆,就成了一种很重要的个人成长和突破的方式。

负面记忆之所以会长期影响我们,是因它们只深藏在我们心里,而得不到朋友或家人的宽慰。因为我们往往羞于将它们拿出来示人。这才给了它们躲在心底猥琐发育,长期影响我们,而不为人知的机会。得不到外界的支持、自身的解读又卡在童年时代,影响不言而喻。

但其实他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顽强,经常是“见光死”的状态。

当我们重新解读,走出那段阴影回忆时,便会更好的面对自己和周围的人,而不让那段记忆,继续左右我们的思维和行动。在我们教育子女,和孩子互动时,才有可能中断这种负面记忆导致的负面行为的“代际传染”。给孩子更加优沃的成长环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中经历了特别羞于启齿和自责的事情,回到家如果能平心静气的,客观而毫无保留的将这件事讲给另一半听(另一半也要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往往讲完的那一刻,自己就会好很多。如果另一半还能给你提供一个多元视角,很可能就会立即帮你放下这份心理负担。但如果憋着不讲,它有肯能会成为一个我们的心结,久久不能放下,还有可能因此而引发不必要的家庭矛盾。

所以敢于让负面记忆见光,这是我们自我突破和自我疗愈的第一步,当然在安全的环境里,彼此分享自己的过往经历,展示自己的“伤疤”还有一个额外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会发现谁的人生都不容易,自己并不是最惨的,现在已经挺幸运了,这点事算不上什么。

在对困难就业人群进行就业辅导时就发现,群体辅导往往会比1对1辅导更容易取得效果。原理是相通的,因为人们在彼此交流自己的就业困难时,通过听取别人的经历和遭遇,不但不会更加绝望,反而会增加自己的就业信心。(看到你比我还惨,我就放心了……)

所以打开尘封多年的记忆,扔掉曾经周全保护的“烂苹果”,让阳光打在伤疤上,内在的成长就会悄然发生。不但如此,当阳光驱散伤疤之上的阴霾时,伤疤便会成为我们的资源,不断支持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我的回忆

1、儿时的照顾缺失

当我还在幼儿园的时候,我父母总是最晚来接我的,有孩子没有被接走,老师也无法回家,所以也经常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比如,你爸妈是不是不要你了这么晚还不来接你。这种状态其实在我更小的时候就有了,断奶之后,我就跟着小姨生活了一年,因为我母亲想要考学,要专心准备。

这种分离和不被照顾的状态在我的记忆里很多,比如到了小学,我回到家经常没有饭吃,也没有人,有一次给他们打电话抱怨,结果被批评了一顿,说他们也没吃忙着呢。这种吃饭不规律,工作起来忘了时间的状态,其实从那个时候,就已经“耳濡目染”了。

2、情绪波动的母亲

我的父母性格差异巨大,我的父亲性格温和内敛,而我的母亲则情绪波动巨大,他们都很爱我,只是因为母亲的情绪波动,让我在这种今天被暴揍一顿,明天被宠的要什么买什么的环境中长大。

成人之后通过心理学,我看到了母亲这种性格的成因,源于她的成长环境和情绪不稳定的姥爷,我也深知这种波动对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因此我采取沟通的方式,来说出我情绪的波动,而不是直接用情绪来告诉别人我的情绪。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我对母亲的情绪反应异常敏感,当她有情绪时,会马上传染给我,让我的坏情绪马上上来,我想可能跟童年的记忆有关,因为小的时候,总是屈服在她的强权之下,青春期也没有叛逆过,所以现在开始了“青春期”吧,因此现在我选择不与父母住在一起,而是每周去看望一次,避免这种情绪的传染。

3、我的终身携带之痛

因为部分遗传因素,以及母亲怀着我时乱吃生冷食物,生下我之后又疏于照顾,我的皮肤严重的干燥和宜引发神经性皮炎。因此从小因为腿部皮肤干裂暴皮而不敢穿短裤参加户外运动。而且一旦爆发神经性皮炎又会瘙痒难耐。

常年涂抹激素软膏,让我在30多岁的年龄就有了血脂高的现象。洗澡要用更久的时间和体力去除身上的死皮。这种体会在住校期间最为痛苦,同是男孩子,我会比别人洗澡用更久的时间,这种经历每周一次循环,让我经常陷入绝望,觉得活着真的太累了,老了怎么办?什么时候是个头?

如果说责怪父母,我想没有比这个更能成为一个理由了:“如果不想好好照顾一个新生儿,为什么要生下他呢?”这可能是我如此关注自己内在的原因,痛苦的经历往往会让人思考人生的价值。后来我想,既然不想去死,那就要好好地活下去。没有人会对你的生命负责,除了你自己。与其抱怨生活,抱怨父母,不如想办法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趁有生之年,多体会一下丰富的人生,探究一下奇妙的世界。

庆幸的是我的两个女儿在我和妻子的优生策略和照顾之下,没有像我这样,而且因为她们,我也有了新的使命,就是让她们看到父亲面对生活的方式,面对挫折、面对自己内心的态度。要成为她们心目中的榜样,因为孩子以父亲为榜样,一辈子在社会上会活得有力量。

4、外部的成长之痛。

其实很多儿时痛苦经历,不见得是父母带给我们的,曾经在幼儿园,小学,我都有过集体犯错中,被单拎出来惩罚的不公对待遭遇,所以对待不公平,我曾经是个愤世嫉俗的愣头青,文字和语言中都充满攻击性。但现在回想那段经历,一个是幼儿园老师,一个是小学老师,她们有她们的局限,不应该把老师神话,她们是人,在内在修为不足时,也会移情,会找出气筒,在这件事上,每个人遭遇不幸的概率从人生全过程来看,谁也不会比谁少多少。

我初中也遭遇过校园霸凌事件,当时在封闭寄宿学校,晚上的宿舍是一个纯青少年的天下。当时因为嘲笑同桌女生的情书,不想被她找来一个所谓的哥哥,拉到他宿舍里去被拳打脚踢一番。那种举目无亲,宿舍里漆黑一片,所有人都盯着你的场景,现在还印象深刻。

曾经特别羞于提起这一段经历,觉得自己很无能,没有反抗精神,象个懦夫。但后来多次跟别人分享这件事,反复回忆其中的细节,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怂。当时其实已经做到了很多可以想到的办法。比如当时没有任何老师同学可以求助,所以说好话表态是减少自身伤害的最佳策略;事后帮助其他“校园帮派”搜罗该人的“犯罪”证据,实现了变相的“复仇”。当然还有哥们嘲笑我说,你活该,谁让你笑话人家,活该挨揍。

重点在于,我在与人分享这些之前,内心更多的情绪,都堵在自己是个懦夫这个自我评价之上,但是与人多次分享之后,逐渐发现,事情本身事出有因,而且自己在当时,也算机智了。

三、写在揭伤疤之后

伤疤刻在记忆里,带给我们的看似是痛苦,实则是推动我们逐渐成长的重要动力。一个从未经历痛苦而长大的人,往往无法经受任何轻微的打击。就像老话讲的,吃亏是福。小的时候遇到的坎都不是坎,而是练就我们心性的机会。

这一次次的机会,带给我们的,是一条条的生存法则和生活经验,只是因它而产生的情绪如果没有没处理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矫枉过正的副产品。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美国盖洛普天赋优势理论的重要论点之一:

我们过往的经验,熟悉的套路,一方面会带给我们优势,让我们在遇到类似场景时能更加轻易的处理时局;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我们自身的羁绊,制约着我们的成长。是优势还是羁绊,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看待我们的模式,如何善加运用它们。

当我们将伤疤放在阳光下,去掉伤疤之上的情绪阴霾时,我们的过往皆是资源!

叶上闻

公众号:生涯叶上闻

2018年7月11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