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非暴力沟通》笔记——四要素
阅读《非暴力沟通》笔记——四要素
听了四月的带读,实在无法用语言表达,就摘录: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 感受 需要 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
什么是我的观察
我的感受如何
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
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1. 观察
观察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要素。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楚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负面标签的消极影响很明显——例如用“懒惰”和“愚蠢”这样的词形容人。然而,正面或中性的标签也会妨碍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如用”厨师“一词定义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事例:
(1)亨利很霸道。
这句是评论。
观察: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2)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这句是观察。
(3)”每次“ ”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
我不记得你曾写信给我。
我看安迪打了几次电话,每次至少打半小时。
(4)”总是“不”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评论。
你总是很忙。
在需要她的时候,她从不出现。
注:观察时要注意细节,如,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要具体的行为。
2. 感受
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要区分感受和想法。
(1)想法:
我觉得我吉他弹得不好。
(2)感受:
作为吉他手,我有些失落。
作为吉他手,我很郁闷。
作者吉他手,我烦透了。
“我觉得”,我们常常并不是在表达感受,而是在表达想法。
(3)感受词汇表
3.需要
听到不中听的话:四种选择。
(1)认为自己犯了错。(责备自己)
(2)指责对方。
(3)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句式: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需要。
批评暗含着期待。对他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你从不理解我”,他实际上是渴望得到理解。如果太太说:“这个星期你每天都工作到很晚,你喜欢工作,不喜欢我。“那反映了她看重亲密关系。
每个人都有的基本需要:
自由选择、庆祝、言行一致、滋养身体、玩耍、情意相通、相互依存
个人成长的三阶段:
(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
(2)”面目可憎“时期——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4. 请求
(1)提出具体的请求。需要什么,具体的行为请求(要有建设性),不要用抽象语言。
如:关心,关心什么?有责任,什么叫有责任?
(2)明确谈话的目的。
理解?反馈?他人想法。 倾听。他人采取行动。
(3)请求反馈。确认对方理解我们的意思。
对方给予反馈,我们要表达我们的感激。
(4)了解他人的反应。感受、对方正在想什么?对方是否接受我们的请求。
(5)在集体讨论时提出请求(明白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想得到怎样的反馈?)
(6)请求命令。
请求反应:服从 或反抗。
区分:得到批评和指责是命令。
利用内疚来达目的,也是命令。
(7)非暴力沟通目的:人们改变和行动是出行对生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