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教育资料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2014-03-13  本文已影响96人  国木木

看到or听到、记住or掌握一个道理的过程非常简单,把道理拿来指导实践,或在实践中检验道理,就变得困难。这个困难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是为情景所左右。个人认为,从认识到实践,克服的不止是愿不愿意的主观困难,更多的可能涉及到认知机制与实践机制等客观因素。

就拿我个人对读书方法的经历来说吧。鄙人看书较多,读书速度较快。曾经年少轻狂,以为只要字认识,就可以读懂书:小小三年级,就借初中的语文书来看,并且理直气壮地质疑别人的质疑。现在回头想想,那时候的读书,大概等于读故事,读的是故事的新鲜。而对于故事之蕴含的东西,百分九十九不懂,虽然我可能也从未注意这些。上语文课的时候,我记得老师要求做一些为课文划分成几大部分的练习,并总结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当时就是一个瞎蒙,凭感觉来完成作业,却没有仔细体会练习的魅力。相反,心里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为什么是这几段归为一部分,而不是那几段;为什么一些文字说的是这些意思,而不是那些意思;什么是论证;文章的结构是总分总、纷纷总等,有几句话的作用是承上启下,但具体如何实现的却不懂。换句话说,在以考试优秀为目的的学习中,渐渐沉溺于一种数字带来的成就,而对于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却被老师和自己有意无意忽视了。

长大了,慢慢体会到看完一本书和看懂一本书的差别。想看完一本书,和想弄懂几个问题的差别,更是困扰了我很久。反思的同时,也看了一些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技巧。根据自己的经历,也仔细规划了自己下一本书应该如何去看、如何看懂、如何更有效率地得到一些收获。但碰到的最大障碍就是:一旦看起一本书,马上沉入原有惯性之中:看完它的意志几乎神圣不可侵犯!

今天一时兴起,拿起圆珠笔,把法国大革命的一个章节,一段一段地看,看一段就用一句话总结,并记录在旁边。像一个小学生做作业,也像一个无聊的人随便画画,抱着试一试的目的,却饶有兴趣而又全神贯注地看完了这一章。看到最后一段,有一种莫名的惊喜:看完了?过程中没有麻木,没有走神,一直聚精会神地想着每一段的含义、每一段与上下文的联系,收获很明显,不仅弄明白了这一章节的标题真正内涵,还把握住了文章的结构,对于关心的问题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前期曾经有三四次,想用这种方法,把这本书好好看一下,但唯有这次无意间的尝试,实现了从认识到实践的跨越,把以前尝试的失败,化为成功的阶梯。

当然,这种读书方法,并不适合快阅读,但对于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无论是书籍还是报纸等,却是非常有益。对于那些理解能力超强的来说,这种方法可能有点小儿科,因为在一目之间含义已明,并不需要大费周折来一段一段理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