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的历史丨三国诡异人设
历史在某些时代是奇葩的。
以秦汉间的乱世来说,出身于亭长的刘邦和一味悍勇的项羽,放在其他的乱世里多半只是他人的陪衬,做个部将就差不多了,却成了时代的主角,以至于后人观看楚汉相争遗址时发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叹。
而在四百年后的三国,却又截然相反。
袁绍、袁术兄弟,“四世三公”的名门出身,一时之间天下的士人只在这两兄弟间站队,虽然汉朝皇帝还在,但天下一时之间似乎早已改姓了袁。
但刘家的机会也还没完,在袁家两兄弟扯皮时,也出过几个人物。暂且先略过刘备不提,还有刘表、刘焉,这哥俩都是单枪匹马到地方上,很快就发展为割据一方诸侯的牛人。
在此前的历史上有谁能做到这一点呢?
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当年刘秀单枪匹马被派到河北去,很快发展为一方诸侯,自立为帝,反攻洛阳,取代初代的更始政权。可惜的是,这哥俩生在东汉末年,所以他们直到老死还只是割据一方。
这些活在其他时代都能轻松当主角的家伙,在公元200年前后都活成了配角,以至于拿到比他们更极端人设的三个人,也没法独占时代的舞台。
刘备:卑微的“皇族”
在以刘汉皇室为正统角度讲述的《三国演义》里,刘备逐步成长为汉室最后的旗帜,也是汉献帝认下的皇叔。
然而,即便是《三国演义》本身的记载,刘备也是个野鸡“皇室”:他声称的皇家远祖,是西汉第三代皇帝的儿子,而东汉王朝尽管有相同的国号,开国皇帝刘秀是布衣起家,其远祖则是西汉第三代皇帝的另一个儿子。
即便刘备自述为真,他和东汉皇室的关系,也不过和你我今日与素不相识的同姓之人关系一样,疏远之极,只是也许“五百年前是一家”。
而即便按照演义中提供的世系推算,刘备的辈分也不是汉献帝的叔叔,而是矮了献帝五代——换言之,刘备得喊年轻的汉献帝为“老祖宗”。
总之,尽管号称汉室贵胄,刘备却是三国三大男主中家世最卑微的。
同时代人中,用来贬损刘备最高频次的一句话就是“织席贩履之辈”,这是刘备早年与他老母从事的职业:卖草鞋、卖草席。刘备虽然给自己扯了个大旗子,但在世人眼中,他的出身从来就是底层商贩。
出身卑微的刘备,创业的每一步都走得无比艰难。
相比袁绍的袁家门生满天下、曹操的家族姻亲能人辈出、孙权的父兄部曲……刘备最初的班底,几乎都是逐个结交而来。关羽、张飞,演义中的结义故事存疑,但这两人确实和刘备情同手足,是刘备早期到中期主要的部将;谋士简雍,是刘备早年的好友,也是刘备早期唯一的谋士。
随着刘备进入徐州,再逃往荆州,他的文臣武将才在颠沛流离中缓慢增长。可以说,直到入主西蜀之前,人才们对刘备的臣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魅力的作用,与他的家世、势力毫无关系。
曹操:不走寻常路的“阉党”
尽管演义和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个反派,但在史实上他是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抛开文学和其他方面的成就,单就时代霸业而言,他是三国时期最接近统一目标的诸侯,后来司马氏的统一,也是在他当年打下的基础上完成的。
曹操因为把汉帝当木偶玩而被后世故事编排为反派,而他的出身也带着反派的人设:他的父亲是大太监曹腾的养子,以这层关系来说,他属于“阉党”,在袁曹争霸期间,陈琳写的讨曹檄文里,便把曹操骂为“赘阉遗丑”。
然而,出身阉党的曹操,却一直在努力地走向阉党的对立面去。
20岁左右时,曹操入仕,成为洛阳北部尉,主管都城北部治安。在任期间,曹操在官署设置十余根五色大棒,声明“凡犯禁者,皆棒杀之”。这期间曹操没少严明执法,而最出名的一例就是棒杀了违禁的阉党人物——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蹇图。
这一事件让曹操开始受人瞩目,某种程度上也将他与一般的阉党人物切割开来。不过,在这一事件中曹操最终没受到太大的报复,追根究底也是因为他的阉党父祖的余荫。
25岁时,曹操在经历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入朝为官,这期间又不断为此前谋诛宦官失败而反被杀的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等人上书说话。在阉党把持朝政的彼时,曹操的上书最终都被冷处理,但身为阉党后人的他也没有因此遭罪。
为士人说话而没有倒掉,曹操以此开始打入士族的圈子,和袁绍等人成了朋友。期间,部分士人曾策划过另立皇帝的政变,并为此咨询过曹操,可见曹操在士人圈里也有了一定的地位。
但后天的努力,在一开始还是不如先天的优势和滚雪球的积累。
董卓乱政时期,曹操在陈留率先散尽家财,募兵起义,然而最终推举联军盟主,还是家世最好的袁绍当选;其后多年的军阀乱战里,曹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袁绍的协从势力,甚至一度山穷水尽到要举家投奔他的地步。
经过东山再起,最终拥立汉帝的曹操日益壮大,终于也走到了和袁绍决战的那一步。然而,就在决战前,拥立了君主,代表着中央政府权威的曹操军,依然远比袁绍军弱小。假如不是袁绍自己昏招连连,那么曹操的以弱胜强,恐怕也无从谈起。
打败了袁绍军,曹操军的霸主地位得到最终确定。天下士人再提到曹操,终于也不再会想到其他比曹操更为优越的“正统”。
不过,长期以来活在袁绍的阴影下对曹操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早年出身优越的士人更倾向于选择名门袁绍,闹人才荒的曹操完全没有条件挑三拣四,选择人才只有一个标准:“有才”,这帮助曹操聚集了许多真正优秀的人才,进一步襄助了他霸业的发展。
孙权:命运选择的“二代”
提起孙权,就离不开曹操当年的一句感慨:“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后来被辛弃疾直接引用到自己的词里。
不过,孙权真的是优秀的代名词吗?
孙权承袭父兄传承的基业,但扩张的成绩上没有太多亮点。针对北方的征伐,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他实现了荆州的拓展,然而这是建立在背盟基础上的,这次背盟造成孙刘联盟破裂,内斗严重消耗了双方的实力,从此对北方的曹魏再也形成不了决定性的威胁。
因此,后人在“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后加上一句苏东坡的诗句:“无灾无难到公卿”,更加形象地概括了孙权的特点。
孙权有个牛逼爸爸:孙坚。
孙坚牛逼在哪里呢?年轻时在码头遇到海盗打劫,他跳上码头左指指右点点,装得像个正在调配兵力的小将领一样,唬得海盗们撒腿就跑,但孙坚还没完,还追上去砍倒一个。
孙坚成年后,因作战勇猛,被汉朝封为乌程侯;关东联军伐董时期,始终坚持作战的只有孙坚和曹操两人。不过,曹操最终兵败,而孙坚一路攻入洛阳,击败吕布,胜果累累,可惜辖地被袁绍派来的人横插一杠,不得已回师,汉朝中央政府得救的希望彻底破灭。
有孙坚这个好爸爸在,孙权似乎可以当稳一个官二代——可惜的是,孙权9岁时,孙坚在讨伐刘表时中箭身亡,孙家势力一时风流云散。
不过,孙家的气运不只在孙坚身上。
孙坚的长子孙策,丧父时年仅16,与其父余部托庇于袁术帐下4年后出击江东,开辟孙吴基业。故事发展到这里,孙权也只是回归到了宗室的地位,正常情况下就是替兄长打打下手,在几十年后辅佐兄长的儿子,这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然而,孙策继承了孙坚武勇的同时,也继承了他的鲁莽。25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半壁江山在握的孙策受刺重伤,不久死去。孙权,就此成了相差7岁的兄长事业的继承人,做了“二代”。
接掌了江东的孙权,势力发展的方针从兄长的向北出击调整为巩固内政,一直持续到赤壁大战之前和刘备缔盟,反击曹操,才实现了向荆州的初步拓展。11年后,孙权背盟,夺取荆州,孙吴势力的版图达到历史顶点;又过了10年,孙权在魏蜀相继建国称帝多年后,也自立为帝,正式建立吴国。
孙权的一生,在疆土的拓展上没有太大亮点,在团结内部上,晚年因为猜疑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废掉了自己的太子孙和,赐死四子孙霸,造成政局动荡,埋下吴国日后内乱不休的祸根……
从这一点上看,他几乎没有比得上父兄的优点。不过,实事求是地讲,孙坚、孙策都是创业半途夭亡,倒是孙权实现了吴国的建立,孙权还是有长处的,在哪里呢?长寿。
孙坚活了36岁,孙策活了25岁。孙权最厉害了,活了70岁,他也是三大男主里最长寿的(曹操享年65,刘备享年62)。
北宋人晁补之这样评价孙家父子三人:孙坚、孙策皆无王霸器。坚轻骑从敌,策暂出遇仇,俱以轻败。虽赖周瑜、鲁肃辈辅权嗣立,亦权稍持重,故卒建吴国也。——孙权能建立吴国,靠的就是没他父兄一样爱冒险。
不过,不像父兄一样爱冒险,不代表就不爱冒险了。孙权一生最爱的就是老虎,20来岁时常常骑马射虎,以至于有一次老虎都扒上他的马鞍,全靠当时身边随从众多才反杀了老虎。
这次事件后孙权收敛了吗?
没有。孙权发明了最早的动物园游览车——“射虎车”,这车没有遮盖,孙权的乐趣便是坐在车中,亲手和老虎以及其他猛兽搏击。
孙权对老虎的喜爱,超乎人们的一般想象。痴恋老虎的他,甚至到了用“虎”字给女儿起小名的地步:大女儿孙鲁班,小名大虎;小女儿孙鲁育,小名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