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与情志医学研究分享

2021-12-30  本文已影响0人  逍遥真龙哥哥

《黄帝内经》说:“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

“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所以我研究气,研究理气是其实是依据皇帝内经的理论,由于本人才疏学浅研究免得偏颇与不精准愿读者多多见谅有宝贵意见可以提出来,必定本人不是职业中医大夫也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根据各种病人治疗去研究所出成果达到高水准高水平研究成果。

其实我早年先看到的是情志医学一书中有关气的内容后才去研究皇帝内经。

其实从小我就爱独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总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活,但是虽然自己读了很多书也有了自己的文彩但是终究无法自成体系也无法找到符合自己才华的职业所以只要自己给自己开劈一条路让自己走。

即便自己有了一条路可以走也得有人懂自己自己不是在胡言乱语所以就得说明自己学的是什么跟谁学的都读了什么书才有今天的成就也有利于后学跟我学习。

记得有一次那年我二十八岁遇到一个我跟这个人聊天这个人跟我说你说的话跟“星云大师”一样,他那个意思我是不是学星云大师说话呀?

其实我之前看过很多书对于星云大师我确实不知道,也没有看过他的书。

昨天我不断的在觉悟我自己,觉悟中一下子觉悟出宽心思维。而今天却在图书馆看到了星云大师写的《宽心》一书。贪心太过人就会变得心窄,我们小时候可能会看出一个人怎么那么计较那么爱钻牛角尖呢?或者这人太贪心怎么就想不开呢?其实是事没有贪到我们身上,想开与看开是两码事?一旦人想不开如何想开需要宽心。

给对方宽心丸吃其实不是药而是话。对于这话如何说,说到什么程度对方会宽心是说话人的水平。但是更多时候让对方反求诸己自己把自己弄得“宽心”那就是一种修为。每个人都是有修为的修为越高人多数命就好就贵。

所以贱命修贵命就得提高自己的修为。而对于情志医学中的中医理论根本其实还是调理气机为主,表面是调理情绪。

中医情志医学调整情绪变化可以治病

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变化可以引起疾病,但可以利用情志相胜理论来治疗疾病。

心理学治疗尤其对于精神方面的疾病是必不可少的,并往往能收到比药物治疗更好的效果。

古代医家对此有许多论述。

如《东医宝鉴》中说:“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疾病自然安痊,能如是则药未到口,病已忘矣”。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创立和积累了许多心理治疗的科学方法。

情志相胜疗法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与《素问·五运行大论》都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

这种纠正情志异常的方法,是中医精神治疗的原则,也就是“情志相胜”的基本精神。

就是有意识地采用另一种情志活动去控制或调节因某种刺激而引起的疾病,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我觉得《东医宝鉴》中说:“欲治其疾,先治其心,必正其心,乃资于道。使病者尽去心中疑虑思想,一切妄念,一切不平,一切入我悔悟……顿然解释,则心地自然清净。其实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气的修为功夫。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星云大师中关于气的论述的相关内容对与学习理气运用理气理论和皇帝内经理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调理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如果星云大师的关于气的思想你不能掌握其精髓也很难理解我是如何构建理气理论和用理气理论为抑郁症患者调理疾病的,和不断的创设出各种治疗方法的。就是你也很难懂皇帝内经中关于气理论的精髓会走很多弯路,比如会去看中医书中“宗气”的理论而越看越蒙也会去看中医中大量关于"气""的论述理论而感觉信息量巨大而无法掌握。

我不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把我懂的我会的都分享给大家因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文化主要靠“悟”

星云大师书中提到:

调气

徒众问我一个问题:“如何做到不生气?”其实,生气即表示没有力量。不生气的法门,除了懂得排解外,就是忍。因为忍耐可以激发心中的力量,有力量自然就不会烦恼,不会动心,不会起嗔,且能越挫越勇。忍到最后就是一种智慧,有了智慧看世间万象,还有什么值得生气?

学习大师的的思想才是根本,认可大师的思想就好学习了,小时候我就挺熊至今还是挺熊。性理疗病就是明心见性,熊其实是老实是软弱但是也是一种宽容,动不动就生气其实是一种浮躁的病。对于肝是不好的但是这种气如何制住需要自己去修行。有的人爱生气是官气、正直之气其实挺好但是如果是邪气那就得自己提高修为制住。

一个人成为人是需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气秉性的。明心见性就是看透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好反求诸己更好的修为提升自己说白了就是提升自己的修养即灵魂。灵魂越干净活的越常也就是清净。

我们要懂得“调气”。

一、争气,不要生气。从小,父母师长就勉励我们要力争上游,要做个有出息的人,也就是要争气。但是,争气并不是做“上”、“中”、“前”的人,而是要做个沉得住气、吃得了苦的人,不要动不动遇到事情就生气。生气无济于事,只会坏事,所以做人要争气,不要生气。只要自己有大志愿,能经得起千锤百炼,就能成功。

二、生气,不要怄气。假如

修养不够,难以驾驭自己的脾气,遇事难免要生气。真的生气了,就干脆明讲,告诉人家“我要生气了”。但是,你不能怄气,怄气就是生闷气,把气闷在心中会伤害自己,气最好要有出处。我们建筑房子都要装设窗户,为的是能透气,房间卧室透气明亮,住起来才舒服;人如果常常生闷气,没有出气,是非常危险的事。

其实我常讲理气,理气理什么呀?怎么理。开始的时候我还可以跟求助者谈一些理气的事或者帮助对方理气但是人的一生会不会根本好病还是在于自己去把握去提高修养。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去看医生,医生说你不要喝酒不要受凉。可能会做一阵病就好了,可是又过今年自己不把健康放在心上或者有事压住自己自己还是继续喝酒和受凉就又犯病了。所以能不能总健康源于自己的修养。

学习五行性理看似很简单但是其中精髓很多,有的是看不懂,看懂了不会用。有的时候我也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在讲鬼神,在装神弄鬼呀?我没那个本事,我也不是“萨满”没有那个通天地的神通我就是一个对于阴阳、五行、气等理论感兴趣的研究者。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更多人好病。

至于道行我也想有可惜修为不够,我学习道学、佛学、易学、人学等充其量就是学个皮毛就是个业余爱好者还谈不上专家和学者。没我必要把自己说的多高。发展方向无非以后可能会开个国学馆为大家服务。

但是今天主要还是跟大家交流学习共同进步。对于五行性理、性理疗病理论我还是可以驾驭的。只不过这里面的理论太深。要开发出一套行之有效众人都认可的心理学理论并且培养出大批本土心理学咨询师却不是一日之功。

说简单点吧你读完皇帝内经你就能当大夫吗?能也不能,能看你的悟性和水平。没有一定文化功底是很难的。

其实讲了这么多我究竟要讲什么呢?说白了就是要用心理方法消除病患生闷气、怨气、恨气等阴气。

生闷气会导致的疾病:1、内分泌失调,而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也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冠心病等。2、消化系统疾病,严重时可导致肠炎、胃炎等。3、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使患者出现胸闷、气短、睡眠质量差,严重时会引发抑郁症、焦虑症及其他心理疾病等。4、肝气郁结,长时间容易引发肝炎、脾胃功能失调、肝硬化等疾病。5、全身系统疾病,也会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严重时还会引发癌症。

女性是很易肝郁的,尤其是现代社会里,来自家庭、工作的压力让女人们更加易生气,肝主疏泄,一旦心里长期憋了闷气,肝气就容易郁结,于是脸上就会“偷偷”滋生形形色色的斑点。所以女人一定不能生气,更不能生闷气。

研究皇帝内经弄懂中医气理理论其实是有利于心理调理的但是中医气机理论是用来给患者进行用药、按摩、针灸、饮食等方法进行治病主要是治疗实病而心理和精神疾病其实是虚病。

中医大夫可以对于《黄帝内经》中关于气机运动这样解释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则下焦胀,故气不行矣。

人暴怒会导致肝气上逆,血会随同肝气上逆,严重时患者还会呕血或因肝气盛脾而飧泄,因此说其气上行。

人高兴的时候气和顺,荣卫之气通利,因此说其气缓。

人过度悲哀就心系急迫,因为悲为肺志,所以人的肺叶也会胀起,又因为人体上中两焦不通,热气在内不散,肺气就会耗损,因此说其气消。

人恐惧会导致精气下陷,精气下陷则升降不交,于是人体上焦就会堵塞不通,上焦不通那么气就还于下,气在下郁结就会导致下焦胀满,因此说其气下。

中医认为肝具有疏泄功能,即能够调畅全身气的运行状态,促进各脏腑功能活动,推动全身气血津液运行,从而增强脾胃的消化和传输功能。当人的情绪出现异常,便容易影响肝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各部气的活动异常,出现气机不畅、郁结、逆乱等病理变化。今天就跟大家说说,日常中应该如何疏肝理气……

其实吧你要是没有系统学习过中医对于上文你根本不知道说什么,看也看不懂。所以“调气和理气的心理学真功夫”还是得跟星云大师学习。

学无止境真能开启一个人的智慧让一个总爱生闷气的人不再生闷气那可不是一句话就能做到,也不是一顿神说乱坎就能解决的。而是对方真的信你,你也有那本事让对方提升智慧,我觉得这种功夫不是轻易可以掌握和练习成的,所以修行的路还很常本事还在于自己不断学习和修炼。

那日见到一个女孩这个女孩一看就被气得不行腹部下方及其气机不畅及其痛苦的样子其实这个女孩向我求助其实这样的人就是气不顺又无法排列。女人容易生气如果这种阴气无法排解郁留在体内日久就会做病。

比如后背沉、胸口压大石的感觉、脑瓜子紧箍咒感觉、耳朵后神经紧张、后脑勺痛等症状怎么回事其实都可以通过调气理气消除。

一位中医对情志病的说法如下:

中医把人的情志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状态,分别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中医认为,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属脾,忧悲属肺,惊恐属肾。大的情志变化固然会损害健康,但小的长期的情志变化也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肺虚,易哭。肺实,易患忧郁症。在临床上常常出现背痛,并以上背部和两肩斜方肌为主。

谈到心,中医认为心虚,则心情抑郁,心实,则大笑,癫狂。

  肾虚,则恐,易受惊吓,表现为精神紧张,腰痛,失眠,多尿。

肝实,表现为怒,两胁痛,月经不调。肝虚,表现为郁闷,胸痛,乳房胀痛,小叶增生,乳腺癌,子宫或卵巢肌瘤。

就不一一列举了。记得以前我刚开始做咨询的时候给人家说了你是心虚导致的如何心不虚这个我就跟他说如何如何,那个人躺在床上起不来,天天躺着不知道自己什么原因。我当年的水平确实一般如今我觉得也强不到那去但是水平和能力确实提高了很多所以必须构建出一套系统的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中医心理学理论。当然大量研究工作是非常耗神的也消耗大量精力和金钱的所以能成就到什么水平只有继续努力。可以说这一研究就是5年多了。

年纪越大精力越不足所以我也不敢独自享受研究成果所以跟大家共同分享共同进步共同为广大患者服务。

人的健康,不仅仅是单纯的没有疾病,还涉及到心理因素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所以在临床时不单只要治疗疾病,更要紧地是引导病人如何保持健康。

我不是大夫可以说我现在就是个修行者,我也不是和尚道士我就是学以致用。自己修行好了带别人也修行好了。或者跟大家一起修行好,修出健康、快乐、幸福、富足等阳光状态。

待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