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小程序(应用号)@IT·互联网微信开发运营

微信小程序,简而美的春天

2017-01-10  本文已影响37人  阿鱼探长

在隆冬之际,在春日之前,微信小程序千呼万唤终始出来。

与2012年的微信公众号悄然上线没激起一点水花相比,今天的小程序即便是在零点上线,依然有无数热衷熬夜体验与分享,朋友圈、微信群讨论的热火朝天。过去几年互联网的龙卷风如此强劲,这次任谁也不敢再轻看“小程序”了。

1.小程序,大机遇

千万不要被这个不起眼的名字“小程序”给欺骗了,一开始微信定位这款产品可是叫做“应用号”,但后来因为注册争议,改成了“小程序”。从一开始,小程序就是要重塑应用生态,“用户用完即走,无需卸载与安装应用”,这与现行的APP模式近乎于背道而驰。

微信并非最先产生并执行这种想法的第一团队,但却是真正做出来效果的第一家。而这当然离不开微信8亿用户强大的社交基底做支撑。

错过微信公众号红利期,让无数人扼腕叹气。因而小程序的出现,没有谁还能淡定的红着眼视若惘然。

相比原生APP,微信小程序的技术开发难度更小一些,与H5应用接近,但从今天上线的小程序来看,体验效果普遍更好一些。

小程序虽然降低了用户粘度,但交互体验却更丰富,这将是巨大的市场突破口。

与公众号主要的阅读属性相比,小程序更倾向于“情景互动”,所以,工具类程序将会是小程序第一波红利期的受益者。

而各家电商最期待的购物属性,也将不再受限于公众号的“文本印象”,更丰富、更有效、更有趣的电商平台也似乎近在眼前。

我不大确信的是,内容作业者在小程序模式下该怎么玩?没有了公众号的订阅粘性,意味着粉丝时代将要告别。

新的内容分发,必然是建立在内容创作者真正的实力基础之上,公众号时代因为错过红利期,而出现的“劣币驱除良币”的现象,还会再显现吗?

只能静待时间检验。

2.张小龙的“魔法棒”

当今中国互联网领域最伟大的“产品经理”,被誉为“微信之父”,这个人就是张小龙。

从做foxmail邮箱崛起,到“孵化”微信一路走过来,张小龙的远见卓识,足以让人惊叹。

微信发展的这几年,伴随着用户的爆发式增长,微信每一次新推的功能,新的细微调整,都会激起巨大的水花,即便是最初不被看好的公众号,如今早已深刻地改变了时代曲线。

朋友圈、订阅号、服务号……微信的每次调整都在尽力使船向归航,朋友圈一度广告泛滥,微商成群,所以开始“净化”……订阅号每天1次推送,而商业属性更强的服务号,一个月只能推4次。

很多人把这些属性归为张小龙、归为微信团队的克制。

但在不久前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亲口解释了这种“克制”——

腾讯创始人之一Tony说,其实微信团队保持了一种很克制的心态做事情,但其实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是有一点点惊讶,因为克制这个词从来没有在我的脑袋里出现过,如果说做一些事情我们要求自己很克制的话,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那是一种自我压制的行为,但我并不认为我们在做这样的决定时我们要自我压制,或者说自己切割掉我们很多想要做的事情,那不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从一开始,张小龙就将微信定位于一个合理的工具,而不是粉丝的聚集地、商业的万金油。但微信强大的社交属性,还是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喧嚣。

小程序,是张小龙让微信化繁为简,回归工具纯粹本质的“魔法棒”。

魔法到底效力如何?现在还难以回答。

但起码已经指明了方向。

3.小而美,简单与纯粹

如今张小龙的理念与成就,很容易让人想起另一位时代的天才——史蒂夫•乔布斯。

说乔帮主是最伟大的“产品经理”,相信大多数人都没异议吧。如果有,那也肯定是运营在“抱怨”,乔帮主明明是最伟大的运营天才。

伟大的时代天才,再怎么夸赞还是觉得不够客观。

众所周知,乔布斯笃信“极简主义”,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乔布斯时代的苹果,用一款款无与伦比的伟大产品,一场场偶像剧般的发布会,征服着全世界。直到今天,世界依然追随着苹果的风影。

乔布斯从大学开始就成为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信仰禅宗,他的简单与纯粹,很大程度上来自生活的修炼。艺术无疑是最能触碰灵魂的媒介,凭借着对艺术的敏感天分,乔布斯将其融入科技领域,世界才有机会见识到一个个富于人文理念的科技产品。

而张小龙,无疑也是伟大的追随者。

从小程序发布的日期就可以看出——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 正式发布;

2007年1月9日,乔布斯发布了第一款iphone。

这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人拼命追随着生命的热情

不知疲倦

而另一种人,一觉醒来

却发现世界已经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