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终究要各自野蛮生长:初入职场要明白的道理
初入职场要懂得的道理
文 | 悟恩 图 | 花瓣网
0
读者R在微信上留言,说刚出社会,很不适应:一边是工作压力大,焦虑惶恐;一边是没有聊得来的朋友,倍感孤独无助,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
而且,TA以为只有TA是这样的,所以困惑且有些自责,觉得自己怎么会这样?
我想,在初入职场的人中,R不会是孤例。
遂做简单总结,写了此文。
1
毕业不是终点,而恰恰是与生活短兵相接的起点。
学校和职场有一个共同点:以结果为导向。
学校唯“成绩”论,职场则唯“成果”论。
成绩好,在学校吃香。出成果,则在职场吃香。这成果,是业绩,是“把一件事情办好”。
不同点则是:学校只需要伏案苦读,职场则需要动脑加动手,缺一不可。
为什么一些在学校看似很聪明的学生在职场上却吃不开,就是因为自诩聪明,缺乏实干——职场的实干,小至斟茶倒水,大至运筹帷幄,都需要动起手,迈开步,不是坐在“考卷”前天马行空,夸夸其谈就可以的。
你会发现,从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你就不得不被现实逼迫着,把在学校形成的知识体系与行为模式进行调整甚至完全重构,否则就会格格不入,举步维艰。
所以,永远不能停止学习,除了专业上的,还有思想上的,为人处世上的,这些知识与你的现实生活更贴近,也更具实践意义。
我在知乎回答过一个问题“有哪些道理你没有早点知道”,其中提到的重要一点就是这个,也获得了不少过来人的认同。
抱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学做人,学做事,方能早日融入,直至如鱼得水。
2
再讲讲R关于人际关系的困惑。
人类最大的烦恼,皆来自于人际关系。这是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的。
习惯抱团,是人从远古时期传承下来的习性——彼时,是你狩猎我摘果,你进攻我防守,少了谁都不行。
到而今的职场,则讲究团队协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这是必须的。
然而,职场是人之江湖,所以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也在所难免。
但这不等于要把别人作为自己活着的唯一的参照系,甚至把外在的关系作为自己生命的唯一依傍。
这里说的不只是同事关系,而是所有关系。
孤独,是人生的实相之一。
想想吧!发小、同窗,以前可以成天腻着如同连体婴……毕业出来工作,走上各自岗位,面对的人事物开始不同,话题开始减少;
再下来,各自成家,重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家庭,此时上有日渐衰老的双亲,下有需要看顾的妻儿,与以前的关系就会开始疏离(这也是不同年龄段的人会呈现迥然不同的生活形态的原因)。
再之后,双亲驾鹤,儿女成人,他们也会离你而去……
可见,无论何种关系都不可能永恒。不过是一个人陪着另一个人走了各自生命旅程的其中一段路而已。
成长的其中一环,就是你开始接受人与人之间就是“有缘相见,无缘疏远”,而且即使是与有缘者,也是在不断地说再见。
这也可说明另外一个问题。
与至爱、至亲的关系尚不可能长久,那对一些让自己不舒服的关系就不要惧怕任性一点了——想拉黑谁就尽管拉黑,想删除谁就尽管删除吧!只要有“我为此负责”的心理准备即可。
总之,向外求的东西终究是不牢靠的。因为但凡涉及到“外”皆不可控。既不可控,就不能作为永久的倚靠。
关系亦然,它固然可以在短期内给我们带来安全感,但过分追求、依赖这种来自外在的安全感,则不明智。
人要学会忍受甚至享受寂寞,因为它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都要面对。“强大”至“无敌”,不也是“高处不胜寒”的“多么寂寞”么?
3
事物有交换价值。人亦然。
且在职场上,它常常是让你与生活叫板的重要的甚至唯一的筹码。
所以,放下傲慢,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与此同时,也要放下迷痴,不要把别人太当回事。
正如连续剧《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说的:向内认知,向外行走。朝着“提高自己的交换价值”的方向努力,是你务必要做且在接下来的人生里持续要做的。
越早洞察这一点,就能越早找回自身,继而往你想实现的目标上靠,最后自我实现——这实现无关他人,因为无论在别人看来它是圆满丰盛还是乏善可陈,这都是你专属的。
尤记得当初只有一纸不值钱的毕业证的自己,身无宝剑,却不得不闯荡天涯。
改变突如其来,却容不得自己后退半步。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无人供指引,无物供安身/心……
回望,一去不复返;前瞻,只能咬紧牙关。
万籁俱寂时,只有水泥森林里的灯红酒绿映衬着内心的孤寂与惊惶。
大多数刚出社会的学子都是如此罢!从校园里同窗之间的陪伴、帮扶,到被命运之手一一拈起,像撒豆子一般撒到各地的、各自的森林,然后靠一己之力野蛮生长。
是的,你要野蛮生长,这就是生活给我们这种草根社会人上的第一堂课。
我是悟恩,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