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靠的是什么?
这么巧你也爱手作
那就戳手艺网
手艺君带你玩手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7fb70fc475897f60.jpg)
手艺,双手承载的艺术。
精工细作,尽心竭力,这是手艺人给传统工艺文化的一份承诺。
冯骥才先生在《俗世奇人》中曾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灵动美妙的手指穿越材料之间,厚实宽大的手掌托起整件作品。
手的力量,在这动静之间完美呈现;手的背后,则是一个个平凡的民间艺人在演绎他们的手艺故事。
这双手,或许长满干茧,也许弯曲不直,却缔造出属于中国匠人的荣耀!
来,看看这双也许并不美好甚至粗鄙,却足够温暖的、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匠人之手。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851494bd43639c85.jpg)
▲ 拉坯 的 手
云南建水碗窑村,76岁的陈绍康是年龄最大的建水陶制陶人。他13岁开始学习拉坯,60多年过去,如今已白发苍苍,但仍然干劲十足,他说:“我现在一天还能拉20个坯,宝刀不老。”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fdb050ef56df55bd.jpg)
▲ 玩 黑 泥 的 手
见惯了黄泥拉坯,来看看黑泥。17岁初中毕业,张文亮就开始学习制作平定刻花瓷,成为了专职“玩黑泥的人”。“一坩二压三筛土,四踩五捏六入炉,七煽八杈九熏烤,十分质量十分苦。”他跟父亲学会了黑釉配料,跟大爷学会了烧窑,跟舅父学会了手工拉坯。黑色的泥土“染”花了他的手,指头却依然是轻巧的、灵动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00d9e850440276cb.jpg)
▲ 做 鸟 笼 的 手
60多岁的刘子元,制作的微型鸟笼直径最小的仅有15mm,工艺精湛,令人惊叹。但由于患风湿20多年,刘老双手的10根手指早已严重变形,只有拇指和食指可以正常活动。制作这些微型鸟笼,细若头发的笼丝,要拉百次,每次拉丝他都要忍受风湿带来的疼痛。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d9ce2af30449eb26.jpg)
▲ 制 鼓 的 手
刨木片、箍鼓身、蒙鼓面……作为彭氏传统手工制鼓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彭招波老人的手,黝黑精瘦,关节突出,这正是长期制鼓反复拉伸绳子留下的。即便随儿子进城安家,他也一个不落地带上了所有制鼓工具。只要有人订制,他便操刀献艺,自己也能乐上好一阵子。“只要有人需要,我都会做,直到拿不动刨刀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22e9bd60952ecf4a.jpg)
▲ 雕 龙 头 杖 的 手
从40岁那年迷上雕龙头拐杖至今,陈正松共雕了上千根拐杖。如今,他不画稿,拿到一块木头,看一眼形状和天然纹理,适合雕刻什么样的龙头,心里就有数了。
拙木一块,从他的手中却能龙头跃然而起,拿着刻刀,沾着刨花的手,比千万人更懂年轮。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cf1d9f0aa01b2118.jpg)
▲ 打 铁 的 手
从打铁开始,蔡小小每天都会拍一张手的照片,一年365天便积攒了365张照片,清晰记录了他放下画笔拿起铁锤的手部变化全过程。抚摸着手掌里一天比一天厚实的老茧,用艺术家的思维身体力行地去感受传统手艺人的生活模式,这样的状态蔡小小觉得很满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c5949aaa5bf4c4cb.jpg)
▲ 打 剪 刀 的 手
安徽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68岁的张尚志是唯一一位还在打制剪刀的手艺人。打一把正宗的后山剪刀,要经历24道工序,锤打1000多次才能完成。张尚志早上6点到作坊,晚上6点才回家。这种习惯,他保持了整整50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72babd90de67311d.jpg)
▲ 张 箩 的 手
白明印是行走在太行山下的普通张箩人。这种传统的筛面粉工具越来越少,需要修补的就更少了。把破了口子的箩网拆下来,固定在箩圈上,绷直,用小钉子固定,一个箩就修好了。张箩人总是在路上,一路修箩补簸箕,靠手上功夫养活一家人。从1964年至今,白师傅走了已有50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7ca9338ab787fecb.jpg)
▲ 制 伞 的 手
从媒体人转型做雨伞,贾勇投笔从艺的路走了12年。双手早已布满老茧,沧桑无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31c025986e53585d.jpg)
▲ 做 油 纸 伞 的 手
在云南荥阳村,还有4个人做油纸伞,80多岁的郑家朝是手艺最精良的人。他选的竹子一定要直,桐油一定要熬上一整天,伞骨、伞头和伞眼都是亲手车出来的,包括最后一道工序盖印。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9077170886c01a67.jpg)
▲ 开 脸 的 手
徐家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靠着家传的一把雕刀、一套雕版、一卷画稿和一枚“德和泰”印鉴,他在数十年的落寞中印出梁平年画的复苏,也在一道道工序里复活了老辈的记忆。梁平木版年画最独特的一招就是套印完后的点彩,又叫开脸。徐家辉这一点,就决定了人物的喜怒哀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62be85f5c84423a3.jpg)
▲ 蓝 染 的 手
24岁的潘宏甲是贵州水族小伙子,他把家乡的蓝靛泥搬到重庆,一边读书一边做蓝染品牌。两三年时间,双手的指甲已经被染成蓝色。他从没想过彻底洗净它们,因为蓝色是家乡人民颁给他的勋章。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9eb3f140e1974e1f.jpg)
▲ 捡 字 的 手
左手不停转动字模,右手稳准运力,刀尖划过,木屑纷飞。从事中国木活字印刷多年,王超辉满是老茧,不过,捡起字来却是灵动自如。“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净封张……”嘴里念着祖上传下来的“捡字诗”,王超辉的双手就像雷达一样精准定位,能够很快地在上万个活字中找到需要的字模,而且从来不会出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44f85124f7d3bd9b.jpg)
▲ 晒 纸 的 手
73岁的龙子秀奶奶,住在高黎贡山下的一栋百年老宅里,因为儿子患了尘肺病不能外出打工,家里就一直进行着造纸的事儿。每当太阳好时,她就会把家里的纸拿出来晒一晒。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9b3182dc69441525.jpg)
▲ 制 香 的 手
轻轻转动盘香筒,段玉萍的一双巧手便能灵巧地把香条盘在铁筒上,盘香的速度和压香机挤香的速度刚好一致,十分默契。不过,做香不能戴手套,由于缺少保护,段玉萍的手一到冬天就满手开裂,香面进到裂口里,经常疼痛难忍。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0ad23a27d36a8c22.jpg)
▲ 做 油 货 的 手
油货,长沙人的传统早餐,除了油条,还有馓子、香油饼等。人到中年的陈国元和妻子彭婉林每天清晨在长沙市中心背街的箱子里开店,现场做馓子是他们的绝活。刷上油的面条被陈国元缠在手上,像翻毛线一样不断拉伸、收拢。放进油锅里炸好后,馓子呈扇形,能摆成一个圈。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6933a0e6373f1aba.jpg)
▲ 炼 烟 的 手
制墨需要取烟,烧1000kg松树树根能得100kg松烟。冯宜明与父亲冯国华经营着一家小而精的家庭作坊,坚持纯手工制墨。每年夏天,便是他炼烟的日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dd85888b1c5d8939.jpg)
▲ 髹 漆 的 手
髹漆,需经过制坯、刮灰、裱布、数遍填灰、数遍髹涂、描绘、堆灰、贴箔料、罩漆、打磨、推光、揩清等制作工序。29岁的陈剑兵髹漆却有13个年头了,大漆制品呈现何种效果,完全要靠制作者的手指触摸和眼力判断。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f16f17d44a47e6f2.jpg)
▲ 斫 琴 的 手
裴金宝或许算是当今苏州惟一既能弹琴又能制琴的人,以木斫琴,仿古断纹,也修复诸多唐宋古琴。他不仅制琴、修琴,还传琴,倾心向社会各阶层的爱琴人传授琴艺,教授、在校大学生、小学生、园林工作者……他从不管其来自何方,只要有颗爱琴的心,便执手相教,无私传授,真正做到心手相传。
这些布满厚厚的茧、被岁月打磨过的双手,是技艺的传承,是记忆的复苏。
5月14日,在深圳·观澜湖(东莞)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会有无数双手创造出的美好作品呈现,把温暖传递给世人。
匠人之心,寄之于手!向手艺人致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77acaee1591d8456.jpg)
国匠荣耀·手工艺创新盛会
CHINESE CRAFTS INNOVATION CEREMONY
5月14日深圳·观澜湖(东莞)国际会议中心
手艺工场·盛大开业
属于手艺爱好者自己的众创空间
2016年5月
匠心传承·日用之道
一场体现中国当代生活美学与造物智慧的展览
5月10日-5月30日
全场通票:699元(含会议当天午餐、盛典礼品、手艺工场体验券、《中华手工》7月号特别刊、会刊、深圳市区至会场的接驳车)
惊喜特惠,扫码抢票!
19.9元(限60人)
269元(限30人)
企业报名:023-88739194
媒体合作:023-88739156
延伸阅读
?手艺工场(手艺网线下体验店)是手工爱好者、手工达人、手艺人的聚集地。首家旗舰店位于深圳观澜湖新城艺工场内,将于2016年5月盛大开业。
4300平米的体验中心包含了木艺、皮艺、布艺、陶艺、金工、玻璃、小手工、纸艺等8大门类手作体验,我们为你准备了专业的工具、材料、设备和最舒适的手作空间。欢迎一起来玩手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1347482/f2794ae0a517a6f6.jpg)
微信:手艺网(craft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