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很听话?那你真够失败的!
天才不是天生的,我们知道的所有杰出人物,都是经历过自律、勤奋和正确的引导,通过发自内心的兴趣,一步一步获得如此成就的。
安德斯埃里克森在《刻意练习》这本书中写到,天才的父母都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观察他们的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对孩子投入巨大的时间、精力和鼓励,在这个兴趣领域对他们加以引导,逐步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目标,取得巨大的成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天才少年莫扎特,也是在父亲的指导下,按照音乐大师的训练技法刻苦练习,才获得如此杰出的音乐成就。
而普通父母,既不想花精力发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知道该怎样科学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里,只有听家长的话,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好大学这一条出路。如果孩子有一点点超出他们的预期,就是叛逆和出格的。
这种“听话”哲学就是杀死孩子的活力和创造力的元凶。有多少孩子按照父母的期望乖乖听话的长大,直到走向社会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热爱什么,该去追求什么!?
很多人活着,很可能仅仅是为了活着本身,在他们的内心,对事物的好奇心,早已消失殆尽。“死于二十五,埋于七十五”,就成了很多人的状态。
想到最近一直在被热议的“十三号诊疗室的惨叫声”,一位妈妈为了给自己的孩子治疗网瘾,就把孩子送去接受电击治疗。看着自己的孩子接受如此酷刑,却还希望孩子能从此“改邪归正”,这样的人已经没有了最基本的同理心,生而为人,却枉为父母。
他们无法理解和接纳一个有着不同于自己的想法和爱好的孩子,更别说用自己的理解和耐心去引导和鼓励他们。如果电击能让一个孩子迅速长大,明白事理,那么父母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
一个合格的父母,不应该总是追求让孩子保持在自己的可控领域内,而是要尽自己所能,多去了解和融入孩子的世界,多去聆听他们的心声,去了解和拥抱孩子们的喜好,为孩子的爱好和探索提供尽可能充足的资源,用自己的人生智慧给他们足够的点拨,然后,就放手让孩子去闯荡吧。
“控制”并不是父母的职责所在,让孩子找到自己热爱的,能为其奋斗一生的事业,并且教会他们如何走好这条路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