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姐妹结婚了
我有个姐妹结婚了。
三年还是四年前,她骑着自行车跟一堆网友骑行西藏,背了一堆书和文具,跑到一个我听都没听过名字的地方,到去学校里捐书,然后又骑回来,在高原上抽烟,她冻得手都举不起来,她当时的男朋友属于职场精英,看到她这样,说了一句在我看来特别轻描淡写的“注意安全“,她深爱那个男人,看得眉开眼笑,还喜滋滋截图给我。
后来男人劈腿,又来求她原谅,她受不得不忠,分了手又去了云南,在夜幕下,她给我拍一团漆黑但是她却说满天繁星的天空,我看得不过瘾,又隐约担心,所以自己买了机票去云南找她汇合。
那时候她还是及臀的长发,我头发比她略短一些,我们缩在酒店露台,我呆呆的看着她抽烟,面前正对着泸沽湖,她翘着兰花指把我们的头发缠在一起,眉眼低垂,又乖巧又沉静,她眼睛红肿地冲我咧嘴笑:“弗朗西斯科波拉我不喜欢,我们去看他女儿拍的《迷失东京》好不好。”
对于失恋,她只字未提。
我知道这些描述奇奇怪怪也很难让人理解,她是我见过的真正意义上有“温柔“特性的女孩子,骨子里有傲气,嘴里有獠牙,但是心底却是个泡了热水就软糯糯的粽子,我很喜欢她。
她现在人在国外,告诉我结婚的时候我愣了好久没说话,她说男友是华侨,知道她的矫情,也托住了她所有的脆弱,尊重她的独立,欣赏她的特别。
她说:“他让我的翅膀在天堂重新长出。”
听她描述的时候我五味杂陈,很大一个时间段里我觉得这个世界很不公平,像这样好的女孩总被辜负,而那些自私自利的女孩子却又在伤害善良的男孩,这种扭曲的配对实在让我对爱情这回事很失望,但她今天告诉我:“以前那些不重要,你要相信真的有爱情,你要等。”
Stay here ,he will be back.
记得很早很早以前,觉得恋人能给自己的最好的爱,是温柔,是宠溺,是眸光中,全都盛满了自己。是下大雨有他来接,是扛不下去了,他一言不发靠过来,让自己痛痛快快哭一场。那时候觉得,这样的恋爱“小世界”足够动人了,也足够让人知足。
后来再大一点,想去见世界,想去领略“山高人为峰”,那种甜腻的爱情反倒被嗤之以鼻。想要他懂得,并配合自己的世界观,想要他忍着痛,还能坚持微笑着看自己远去。
再后来一点,知道无论在哪一个角落,都能窥探“世界”的玄妙,反而希望恋爱轻轻松松,无论对方怎么样,自己都能去温柔配合,隐隐约约带着对过去“赎罪”的心态。
所以等了很久,流连了很久,终于有人告诉自己,“想要带你去看这个世界,去看非洲草原的星星,看穹顶上流逝的极光,看南太平洋的蓝鲸,和阿根廷草原上悠然自得的奶牛”,心里却不再掀起任何波澜。
从来没信奉过“爱人在哪,心便在哪”的动人传说,所以也就无所谓跟随着某一个人去看世界。
想要见的景,爱的人,遇到的情,早早就挥霍完了,陪在什么人身边,嬉笑怒骂了些什么故事,又动听地成为过几次别人的口中主角,都不重要了。
没有在正确时间里等到那一个想要带自己去“见世界”的人,这个世界,见或者不见,都无关紧要了。
我用过去缓慢的一年,或者更长,终于学会了如何不相信,如何保持清醒计较安危,如何避免和男孩子们在深夜里不理智地聊天。
我说出的话永远像半瓶彩色汽水在瓶中晃荡,轻快得冒泡泡。我的真心和我的文本,倘若不背道而驰,便隔着云里雾里。我解读每一句言外之意又越过每一个暗示,为每一句好听话而开心却不能够再相信,我知道热烈回应的一万种表现方式,可为了日子好过,我再也不会允许我有多在乎。
这样日子是好过许多了没错,可是和其他人的交往只停留在很浅的,寻欢作乐的层面也难免没有意思。当我又和好朋友聊一些过于深刻的话题,这个朋友,钢铁直男,精英主义,充满了随时都可以功成名就即兴演讲的气质。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笃定地说,想要那种坚定的,从一而终的,最好的感情。我并没有说这很难几乎是不可能的世人大多无疾而终,虽然我心里是这么想的。那个当下,我感到了一种由衷的羡慕。
并不是不相信爱,也不是需要有人来告诉我爱没有错我是运气不够好。只是爱可能是一种比较危险的物品,像花滑高难度动作,我知道它那么诱人,也看见人完美演绎过,我多么想自己也clean一次。
毕竟你不能在深夜饥饿的时候去回想食物的美味,就像不能在“爱不得”的期间回忆过去爱得多甜美。
就像黑塞写什么都像寓言,当你是歌尔德蒙时,我是认真对待你的。可你并非总是歌尔德蒙。我没有任何别的希望,只希望你成为纯粹的、彻底的歌尔德蒙。
你不是一个学者,你不是一个修士——当学者或者修士在你都是大材小用。你以为我嫌你不够博学,头脑里缺乏逻辑,或者不够诚笃吗?噢,你错啦,我是嫌你保持你自己的本色不够。(《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这个故事是分裂成两个人进行自我教育,对撞式的。《悉达多》是分裂成几段,漂流式的。
为什么要苦修呢?为什么要放荡呢?为什么存在纯粹苦修和纯粹放荡的人,但那个人却偏偏不是自己呢?仿佛看到作者这样问过,但既无愤懑也没有不甘。
纳尔齐斯像一个昭示着必然的秘密的天神:“像你这一类人,天生有强烈而敏感的感官,天生该成为灵感充沛的人,成为幻想家、诗人和爱慕者……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
...........
*作者:一走肉,段位很高的心理咨询师,亦是没有心机的伪文艺婊,喜欢嘚瑟和耍流氓,遇到请绕路。微信号:ndxj521,添加请备注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