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读书笔记

2022-10-24  本文已影响0人  悦如晨

【反脆弱】

现在,让我们把这一论点反过来,来考虑一下反脆弱性。反脆弱性也是根植于非线性与非线性反应的。

大家都知道,线性的,直线的往往都是脆弱的。曲线反而是反脆弱。

对于反脆弱性物体来说,在一定限度内,冲击越强,带来的益处越大(相应的,伤害也更小)。

人也一样的,如果你的反脆弱性强,那你遭受的挫折越多,你越坚强,你将来成功的几率就越大。但是对于脆弱的人就不一样了,一下就趴下了。

就像我们一直都举的例子一样:如果你的企业刚成立,前三年有10个官司,你会怎么样?像反脆弱的王健林先生就不一样了,200多起官司,却让他一度成为中国首富。如果你是反脆弱的,你就会越来越厉害。

比如我们现在,限号,有些号被限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样?你是脆弱的还是反脆弱的,结果就完全不一样。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这是练习举重的人从启发法中得到的。一次举起100磅带来的好处要比分两次、每次举起50磅带来的益处更多,因为你的肌肉承受了压力,他就会反脆弱。

这就是健身的人,为什么肌肉都那么发达一个道理,重量也是在不断的加重。当然,也比一次举1磅、举上100次的益处多。这里的益处是从举重者的角度来说的:增强了体质和肌肉紧实度,看上去更魁梧,更有威慑力,但这与跑马拉松的耐力和能力是否增强无关。

增加的50磅重量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因此我们看到的是非线性效应(也就是我们将看到凸性)。每增加一磅就会带来更多的好处,直到接近极限,也即举重运动员所说的“淘汰”线。

所以一个人如果成为温室的花朵,你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为什么我们经常讲,如果有人管你,有人批评你,有人说你,那是你的福气。因为你会思考,如果你愿意就会增强你的反脆弱,你就会成长的很厉害。反之,你就会很脆弱,别人一说,你就非常脆弱,然后你就生气,就不开心,你就甩脸子,后果就是没人再说你,你承受力就会更加降低,你会变得更脆弱。

现在,只要注意这条简单的曲线所涉及的范围就可以了:它对我们看得见的几乎所有东西都会产生影响,包括医疗错误、政府规模,以及创新等任何与不确定性有关的东西。它有助于建立第二卷中有关规模和集中度的论点背后的技术性支持框架。

非线性分为两种:如国王和儿子的例子所展现的凹性效应(曲线向内),或者相反的凸性效应(曲线向外)。当然,也有混合情况,即兼具凹性效应和凸性效应。

如果再画上一个圆圈、量两个点就变成人脸了。曲线外凸看起来像一张笑脸。而曲线内凹则看上去像在噘嘴。凸性(左)是具有反脆弱性的,而凹性(右)是脆弱的(负凸性效应)。

为什么我们要微笑,微笑就是反脆弱的。向乐乐营养笔记对着镜子练了三个月,结果现在就变成了反脆弱。

所以作者用“凸性效应”来指代这两种状态以简化我们的用词,即称一个为“正凸性效应”,另一个为“负凸性效应”。

为什么凸性效应和凹性效应具有不对称性呢?

简单地说,如果你从一个给定变化中获得的利大于弊,那么你由此绘制的曲线就是凸性的;反之,就是凹性的。图18–5从非线性的角度再次表述了不对称性。它也显示了数学的神奇作用,使我们能以同样的方式处理创业精神和财务风险:如果在前面画上负号,那么凸性曲线就变成了凹性曲线。

比如,胖子托尼从一项交易中获得的收益恰恰与银行或金融机构完全相反:每当银行和金融机构受损,胖子托尼便会赚得盆满钵满。一天的交易结束时,利润和损失就像镜子内外的一对镜像,其一是在另一个前面加上负号。

图18–5也说明了为什么凸性效应喜欢波动性。如果你从波动中赚到的钱比你失去的要多,那么你会喜欢更多的波动性。

所以大家记住笑脸还有哭丧脸,那你就更容易知道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一辈子都萦绕在我脑海中的想法,我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想法能以图形的形式如此明确地表达出来。图18–6显示了意外事件及其所致伤害的影响。风险的凹性越大,来自意外事件的伤害就越大,而且大得不成比例。因此非常大的偏差会招致一个大得不成比例的影响。

交通是高度非线性的。如果我要乘白天的航班从纽约飞到伦敦,我需要在早上5点左右(是的,我知道)离开我的住处,26分钟后可以到达美国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英航航站楼。在这个时间段,任何一座城市都一样。纽约几乎是一座空城,仿佛这里根本不是纽约。如果晚一点,我6点离开我的住所去赶一班稍晚一点儿的飞机,路上花费的时间几乎与赶乘之前的航班没有什么区别,至多路上的车多了一些。高速公路上再增加一些车也几乎不会对交通产生什么影响,或影响很小。

接着,一件神秘的事情发生了——汽车数量增加10%后,路上花费的时间猛增了50%(我用的是近似数)。比如我们要出去旅游开私家车,喜欢早晨特别早就走。因为此时路上没有多少车,但是你往后拖,拖到7:00,那路上车突然就增加很多。

请看凸性效应的作用:道路上的汽车平均数对行车速度来说并不重要。如果前1个小时有9万辆汽车行驶在路上,下1个小时有11万辆汽车行驶在路上,那么汽车行驶的速度远比平均每小时有10万辆汽车要慢。请注意,行车时间是负数,我把它当作成本计算,就像费用一样,交通时间增加是一件坏事。

所以,出行成本在高速公路上汽车数量的波动性面前是脆弱的,它不那么依赖平均数。每增加一辆汽车,都会使交通时间增加很多。

这就告诉我们手机下载的东西越来越多,照片越来越多,就造成了卡顿。

这对当今世界的一个核心问题(也就是那些致力于创建“高效”和“优化”系统的人,却对非线性反应)给了我们启发。

例如,欧洲的机场和铁路负荷都很重,因为它们似乎过于高效了。它们以接近最大容量的负荷来运行,导致冗余和闲置容量很小,因此成本很低;但是,只要乘客数量稍微增加,比如由于一个小小的乘客滞留问题导致航班增开5%,就会给机场造成混乱,乃至让怨声载道的旅客在机场过夜。

我们可以看看这个概念在整个经济领域的应用:中央银行可以印钞票,它不停地印,却毫无效果(但中央银行自称这种措施是“安全”的),随后,印钞票的活动“意外”地引发了通货膨胀。

许多经济成果都因凸性效应而完全消除——好消息是,我们知道这是如何引发的。可惜的是,政策制定者的工具(和文化)都过度依赖于线性,而忽略了那些隐藏的效果,他们称之为“近似”。但是,当你听到有人谈论“二阶”效应,你就会明白,凸性效应会导致近似结果根本无法代表现实情况。

有时候就变成控制不了了。图18–7中,我绘制了一条假设性的曲线,代表行车时间对汽车数量的反应。请注意图中曲线是向内弯曲的。也就是凹性,也就是脆弱的。

关于凸性效应加上对大偏差的错误预测,是如何影响一个过度优化的系统的,作者有一个恰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说的是纽约市官员低估了封闭一条路对交通拥堵所造成的影响。这个错误是非常普遍的:一些细微的变动就会给超负荷运转的系统(因此也是脆弱性的系统)带来严重的后果。

这件事情造成了纽约市的交通瘫痪。其实,其他大城市也出现过这样的事情。原因就在于纽约市政府没弄明白非线性关系。

这正是效率的核心问题:此类错误会如滚雪球般,经过数倍放大,而且其效应只往一个方向发展,即错误的方向。这个事情大家仔细想和你在生活当中其实他是一样的。就像那个踢猫效应一样,一个小事情,结果造成了大的灾难。

家里面,可能你老婆叫你去买鸡蛋,一进门结果摔在地上了,鸡蛋摔碎了。还弄得满地都是鸡蛋。这时,你老婆可能会非常生气。你可能会觉得我这么听话去买鸡蛋回来,又不是我想摔的。然后大吵,老婆一生气,手里正拿着一个瓷杯,摔碎了,或者一生气把瓷杯砸向电视,电视坏了。

如滚雪球般,经过数倍放大,而且其效应只往一个方向发展,即错误的方向。这个的根源就是脆弱。首先鸡蛋就是脆弱的,你老婆,你,都是脆弱的,伤害就放大。所以我们要增加反脆弱。

还有一种看待凸性效应的直观方式:考虑规模扩大的特性。如果遭遇某事的风险加倍,那么它导致的伤害是否会大于两倍?如果是的话,那么这一定是脆弱性的情况。

本来是1,变成了2,导致的伤害是3,这就肯定是脆弱的。否则,你就是强韧的。只要看看巨石与小石子的区别就知道了:小石子加总起来的重量与巨石差不多,形状也大致相仿,但两者毕竟是不同的。

再举一个例子,这次说的是从变动中受益的情况,即正凸性效应。以两兄弟卡斯托和波吕丢克斯为例,他们需要到一英里之外的地方。卡斯托像散步一样步行了20分钟后到达目的地。波吕丢克斯出发前花了14分钟玩手机,看最新的娱乐新闻,然后用时6分钟跑完了20英里路程,与卡斯托同时抵达。

两人在相同的时间内,以相同的平均速度走完了相同的距离。卡斯托是一路散步过来的,相比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的波吕丢克斯,他不会获得健康的益处和力量的增强,因为健康的益处对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凸性。

溜溜达达的对你的身体没有益处,要想达到锻炼效果,要不就是跑步,要不就是快走。那样才可以。

这种运动的观念是基于人体能从面对锻炼压力所产生的反脆弱性中获益的理念,正如我们看到的,各类运动无不在利用凸性效应。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表述:“小即是美”。这种理念很有说服力,很有魅力,许多观点在它的支持下提出——但这些观点十之八九充满故事性、浪漫情怀或存在主义色彩。让我们在“脆弱性等于凹性,等于不喜欢随机性”的理论框架下,看看我们该如何衡量“小”的效应。

当一个人别无选择,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动,而且是不计成本地采取行动时,忍痛行为就发生了。

在生活当中,我们经常会有这些忍痛行为。这些小事,你图小,会造成的后果。作者给大家举的例子:你的伴侣要到三亚去表演,你要去三亚见证她的重要比赛。你在那里还能见到对方的家长,要正式订婚,你去不去呢?你可能会去。你花了400块钱买了一张飞往三亚的经济机票,因为便宜,你买到了这样的经济票,你非常的开心。

但是,当你出发坐飞机,飞机因某种原因需要从上海转飞,你一到机场发现有这样一个消息。现在如果你要到上海,再从上海到三亚,但是没票了,你需要从别人手里买,但是从别人手里买就需要4000,比你原来买的价贵 10倍,而且你还得抓紧,要不然没有了。你很生气,虽然你父母教你要节俭,这个时候你生气也没有用,要掏4000块钱,因为你去看你爱人的演出很重要,而且你还会看到未来的丈母娘,老丈人,有可能会结婚。否则的话也有可能不结婚,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就要买票。这就是忍痛。

我们在生活当中忍痛很多,忍痛会因规模加大而恶化。规模大的东西,面对某些错误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在可怕的忍痛情绪下。随着规模进一步增大,其代价会非线性地增加。

要了解规模大小是如何成为一个障碍的,只要想想为什么人们不会养一头大象当宠物就知道了,无论你对这种动物有什么样的感情。

如果你的家庭预算增加后确实能负担得起买一头大象,你也真的买了一头大象放在你的后院,但一旦发生水荒,忍痛效应就产生了,因为你没有选择,只能掏出钱来买水,每多买一加仑的水,你就要为这一加仑水支付更高的价格。这是十分脆弱的情况,是规模过大导致负凸性效应的例子。

意外的成本在总数中的占比大得惊人,而如果你养的是一条狗或一只猫,那么在产生忍痛效应的时候就不会带来如此高的意想不到的额外成本——其开支在总成本中的占比是非常低的。

生活当中这样的事情是很多的,当事情发生,它会成倍的造成你的损失。

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有关忍痛效应的成本:想象一下人们是如何逃出电影院的。一有人喊“起火啦!”你马上就会发现,可能有10多个人在和你争夺同一个逃生出口。所以,剧院的脆弱性与大小相关,因为每增加一人逃生,就会带来更多创伤(这种不对称的伤害就是负凸性效应)。1 000人在一分钟内逃出(或试图逃出)剧场与同样数量的人在半小时内离场是不一样的。不熟悉这种概念的人可能会天真地优化一个地方的规模(比如希思罗国际机场),但却忽略了在正常情况下顺利运行与在压力情况下混乱运行的区别。

现代经济追求优越的生活,促使我们修建规模越来越大的剧院,但安全出口的数量却极少。如今,在建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时我们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但我们还会在其他领域,比如自然资源和粮食供应方面犯同样的错误。只要想想,2004~2007年间,小麦的净需求只小幅上升了1%左右,小麦的价格却大幅增长了两倍。

瓶颈是所有忍痛效应的源头。

要未雨绸缪,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问题。电影院的安全出口才会多一点,遇到特殊情况怎么疏散,让人员有顺序的撤离,这些你要未雨绸缪。你家里面太多的事情都需要未雨绸缪,如果你是月光族,那么真正发生事情的时候就会抓瞎。

所以我们就知道对于整个人生来讲,人生规划很重要,你规划了,你就会知道什么地方是你不能去做的,你就会很难被骗。很多人被骗,你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很容易就打了水漂。我们身边很多,如果你做了人生规划,那这样的现象在你身上就很难发生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