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文化

2022-08-01  本文已影响0人  映月池上

有个共识,中国人的学问是活的,承接它的载体——文字,也就含有灵活多变的属性。

我们的学问有个主旨,即一而二,二而一,为阴阳学说,也就是咱们常说的一句话,任何事物普遍具有两面性,它既统一又相互对立,如“形影相随”这个词,有形才有影,有物才有形,又如《道德经》第二章中印象很深的一句: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更为人熟知且极具特点的成汇,即矛盾,矛与盾,也不考究历史,到底是先有矛还是先有盾这个问题。就按现在的积累性常识来说,因为出现了矛,随之产生了盾,无矛,盾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样有无还是难易、长短、高下、美丑,善恶等,都是既对立又互相成就。且存在第二个特点,又能互相转化,阴盛阳衰,有变成无,高变成低,长变成短,美变成丑,当然,它外在所需的条件这里就不便阐述,只辫从它内在的主体。天下事,好像都逃不出阴阳的范畴。

回到学问身上,做学问是很讲究,同人所追求的,是内外兼修,内实外现,定不仅仅于常人“吹拉弹唱”的本领,自顾自说。虽话音缭绕,舌如刀枪,如同云间捧月,但落到实处也只是个猴子捞月,纸上谈兵,便成了知行合一,知而不行是不知,如同现在咬文嚼字,废话连篇的本人。

每个人都知道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但落到事上,如同顷刻间倒塌的高楼大厦一样,忘了根本,好像从来没有筑过根基,瞬间被猴子打回了原形,还是本来的那个“我执”。又如同人人都好像知道“实事求是”是怎么个回事,但内在形式毫无建章,如同虚设的座右铭一般,实践才是检验自我真理的唯一方法,学问皆从实处来,背文乃至断章取义,除了嘴皮子顺了点,也无实具意义。

困乏来席,就在这里断崖式结草。谁若问学问落于现实生活有何用及意义?大家都具学识,而通理者可解天机。规律及行深者,仿若水行至深处天高海阔,性爬至高处庐山得体,做人易,行事易,心中开阔,得真自在。

学问难做,知行合一更是难上加难,惟精惟一是条出路……捏造个感觉高深莫测的词句:

瓜似瓜,果似果,常道恢宏,相来不像。

人是人,物是物,本如来藏,空空如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