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外貌不满意?你可能患有「体象障碍症」
文/寺主人
上周我收到一个女孩的私信,非常惶恐地问我毛孔粗大怎么「治疗」,同时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我的毛孔很大,现在都没勇气出门了。」
这句话一下子就让我想起了我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去黑头的事情。
我和黑头的故事
那时候某个去黑头洗面奶的广告到处都是。
本来我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黑头,也从没有关心过,更没有人说过我鼻子上有黑头。
因为那个广告,我好奇地照了照镜子,发现自己鼻头上确实有一些小黑头。
于是这些小黑头就像在我心里种了草一样,每天早晨照镜子的时候我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鼻子和黑头。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也觉得别人一定看到了我鼻子上的黑头。
然后我就买了那个洗面奶,开始拼命地洗鼻子。换到现在,我当然知道洗面奶去不了黑头,也并不会缩小你的毛孔。
但那个时候我坚定地相信「坚持洗鼻子一定能去掉黑头的」。
当我发现没有什么用的时候,就干脆拿牙刷刷鼻子。于是我那段时间的鼻子总是红红的,还严重脱皮。
后来我的一个好朋友问我怎么回事,我告诉了她原因后她吃惊地说:
「天呐,我完全看不出来你鼻子上有黑头啊,你鼻子上哪里有黑头?」
我说你近了就能看到,于是我拿出小镜子自己又看了一下。
她说:「你都把鼻子贴在镜子上了!」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件事并没有阻止我发展其它对身体的不满。
还有后来因为一些原因,觉得自己很胖,也就是你们都知道的我 1 个月减了 30 斤最后导致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真的连肠子都悔青了。
也是这两年因为做进化论的缘故,我才知道了「体相障碍」这种心理疾病。
才意识到,自己当时的很多行为都是「体象障碍」的表现。
什么是体象障碍?
体象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缩写:BDD),也被成为躯体变形障碍。
BDD 是一种心理疾病,表现为:
患者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像并对自身体貌缺陷进行夸张或臆想。
在大多数病例中,患者的关注对象是一个或数个很小的或根本不存在的缺陷。
并发症还有抑郁症,社交恐惧,厌食症和暴食症。大约1%的成年人都患有某种程度的身体畸形恐惧症。
每个人的病因都不尽相同,但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可是我真的腿粗啊!」
一位名叫 Lindsey Hall 的 BDD 患者在她的经历中描述了第一次治疗时的情况。
她认为自己的大腿非常粗,总是想遮住大腿,并且经过每一个反光面的时候都会留意自己的倒影是不是看起来腿很粗。
医生让她剪下一段毛线长度来估计一下她心目中自己的大腿围,然后医生把她心里想的长度和测量过的她腿的真实粗细相比较。
结果 Lindsey 吃惊地发现,她认为的她的大腿的粗细程度是她实际大腿粗细程度的两倍!
而她自己之前一直觉得自己真的腿很粗,只是想恢复「正常」而已。
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病了
就像 Lindsey 一样, BDD 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通常不知道自己病了,觉得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很正常,就像其他人一样想「改善一下」而已。
「可是我真的腿粗啊。」
「可是我真的丑啊。」
这可能是 BDD 患者面对他人劝说时最常见的反馈。
IIT 和 UCLA 共同进行的脑结构联接研究中发现,BDD 患者的脑区有联接异常的情况,表现为自知力贫乏。
他们意识不到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有问题的。如果周围人都在和他们说:「你不胖」,或者「你没有黑头」,他们依然不会相信。
即使客观证据摆在眼前,他们的大脑仍然会让他们继续否认这些证据,或者忽略这些证据,不承认有矛盾。
家人和朋友的劝说并不能改变太多。
常态性不满
不仅仅是患有 BDD 的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满,正常人也一样。
1984 年的时候 Judith Rodin 就在论文《Women and weight: A normative discontent》中提到了对自己的身体不满是非常普遍的,几乎所有女性都觉得自己胖。
大多数人在镜子中看到的自己是这样的:
我周围有很多体重已经在偏轻范围里的姑娘仍然会说「我觉得自己有点胖」这样的话。这个现象被称为身体尺寸知觉错误(body size mispercepiton)。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环境影响是其中之一。
而环境影响导致这样的认知失调的发生只需要 2 分钟!
在 Macquarie University 的一项视觉认知实验中,实验人员给参加者观看已经经过数字化处理过看起来比实际上更轻或者更重的人像,然后要求参加者判断这些人像是否看起来比「正常的体型」看起来更胖或者更瘦。
看完处理后变瘦的图片 120 秒之后,参与者会认为原始尺寸的人看起来异常的大,而更瘦的那个照片则是「正常」的。
1970 年德国心理学家 Hilde Bruch 在 1970 年代的时候发现这种消瘦形象所产生的社会压力进而导致大众身体不满加剧,发展成诸如厌食症等进食障碍。
另外,就像开头说的那位被自己的毛孔吓得不敢出门的读者和我自己的故事一样,毛孔,黑眼圈,黑头,这种几乎每个人都有的正常身体特征,经常被广告和媒体当做「身体缺陷」无限放大。
加上 PS 过度皮肤光滑无瑕实际情况中根本不可能这样的模特,导致几乎所有人都会觉得自己毛孔粗大,黑眼圈严重,黑头吓人。
你有没有看完维秘的表演以后在羡慕模特的同时觉得自己特别丑特别胖?
你有没有在看完各种三庭五眼黄金比例长相分析后觉得自己哪里都有问题?
你有没有在看完各种「成功」整容前后对比照后也觉得「我也需要整一下」?
除了社会文化影响以外,遗传因素也有影响,另外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语言暴力,比如说被他们说胖,说矮,说汗毛多,或者在青少年期遭受过性压抑也是原因之一。
难道这不是在追求卓越吗?
很多人可能要说「这不是在追求卓越吗」?
或者说「难道就不能改善一下自己了吗?」
并不是!
因为正常的追求卓越和改善,并不是 BDD 患者这样的。
首先,BDD 患者的标准是有误的。
几乎是永无止境追求不可能达到的「完美」,总觉得不够好,或者觉得自己的缺点是非常致命以及令人厌恶不改不行的。
并且很多 BDD 患者甚至觉得自己并不是在「追求卓越」,而只是「变得正常」。但其实本来他们就是正常的。
另外,他们的心态也是有严重问题的。
心理学家 J. Stoeber 和 K. Otto 把完美主义分为「奋斗」(Strivings)和**「担心」(concerns) **两个维度:
奋斗水平高而担心水平低的表现出更多自尊,成就和社会互动。而担心水平高的人则会产生焦虑,回避等消极情绪。
他们并不厌恶或恐惧这些不完美,他们的追求是建立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的。
BDD 患者则会把这些作为个人缺陷,产生厌恶、恐惧的消极心理。
觉得这些「不完美」是「不正常」的,他们的追求是建立在「自我厌恶」的基础上的。
「变完美了」不就行了吗?
可能有人会说:「那就努力改善变完美就行了啊。」
并不会!
就像上文说的,BDD 患者的标准是「完美」的,而「完美」的标准是不切实际的和没有必要性的。很多人的描述为「要是完全没有皱纹就好了」或者「一颗雀斑都没有就好了」等等。
很多标准也是模糊的。比如说「鼻子再高一点点」或者「更让人喜欢一点」。
另外,在 BDD 患者的世界里,可能并没有「还不错」这个词,几乎是非黑即白的要么美,要么丑。
Lindsey Hall 在她的经历中写到:
上高中时,她觉得她的招风耳没有那么糟糕了,而因为牙医偶然表示她有些口气,她就开始恐慌,每天刷 7-9 次牙,说话的时候用衣服挡住自己的嘴。
因为过度刷牙,导致牙龈出血。有一天她甚至吃掉了整整一罐薄荷糖,哪怕胃感到恶心。
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一个男生说「你胳膊上的汗毛好多」,她又开始了对自己汗毛的折腾。
每天看着自己身体上每一寸的毛, 还有唇部的细绒毛(外人可能根本看不见好么?),一根都不希望存在。
.....
因为没有绝对的完美,所以根本停不下来。
美国 BDD 患者对于身体不满部位的前四名的部位是:皮肤、毛发、鼻子、体重、肚子。
关注鼻子的患者特别容易进行反复手术,报告中一位女士觉得自己鼻子太大了,手术后又觉得自己鼻子太小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整容成瘾
说到根本停不下来,肯定就要说到整容成瘾,我就想到了风扇大妈。「风扇大妈」原名韩美玉,本来是个漂亮的模特(下图),因为整容次数太多变成了上面那个样子。
整容之前先整脑
许多人意识不到自己是患有 BDD,只是认为自己是「追求卓越」,再加上一些整形节目、媒体、网红、整容医院广告等社会因素加剧了这种情况。
更可怕的是,广告和媒体的营销手段把鼓励整容变成了一种新型鸡汤。
他们常常把整容和「自由」,「努力」,「勇气」这些词绑在一起,把一种人脸变形手段包装成了新时代的成功学鸡汤。
这样就可以消除大家天生对于风险和创伤性手术的抵触心理,鼓励更多人整容,因为这代表着「让自己更好」的自由、努力和勇气。
但如果你想整容,却有上述 BDD 的症状的话,去整容前最好去看心理医生,排除 BDD 再去整也不迟。
希望不再有更多的风扇大妈的悲剧。也希望明天早晨你在镜中看到的自己是健康的,自信的,元气满满的迎来新的一天。
变得更好以前,先学会爱自己。
(本文内容参考微信公众号:躯体变形障碍(BodyDD) 的多篇编译内容。在此注明,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