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每天写1000字心情随笔

圆桌之外

2019-02-21  本文已影响667人  云淡风轻之蓝

我有个毛病,吃饭的时候,不能让耳朵和眼睛闲着。一定要给它们找点事儿做,似乎才对得起辛苦的嘴巴。

以前,喜欢吃饭的时候听相声,有了智能手机就看视频。最近,有个谈话节目,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成我午餐时候的另一道“大菜”了!

其实,开始是因为喜欢马未都才看这个节目的。后来换了嘉宾,还惦记着窦文涛呢!就顺延看了几期。

今天中午的这一期,我倒是有点不同意见,就舔脸白唬几句……虽然 ,我不配和那四个人谈同一话题的资格,权当胡扯。

这期的话题是说一个人的品位。我先声明一下:本人是个没品位的人,所以讲的话可能就没劲儿!请原谅!

马先生说(此马先生自称南马,马未都是北马),品位是一个圈圈。是一种人与人的区别,不同品位的人,在不同的圈圈里。有点朋友圈的意思,或者老话讲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期间,马先生谈起一件事,说,他参加一个文学奖的大赛,进了前五名,很是期待拔得头筹,那样,会有一百万的奖金。可以买十个有品味的茶杯喝茶么。

他说,预测得奖的不是我。果然,电视上公布了获奖的消息,没有中。他说:我看到电视上的颁奖礼,评委会主席莫言先生穿着黑T恤衫,从老家高密到北京旅游的裤子,搞不好腰裤头儿上还挂着一串钥匙。他站姿也不对,就想:莫言能不能穿的好一点儿?

他接着说: 我不是没得奖生气啊!幸好我没得奖,要是获奖了,颁奖给我的那个人穿成那个样子,哈哈,我觉得不是说他品位不高,是他应该礼貌的对待那样的活动,毕竟奖金有一百万吗!

另一个嘉宾似乎觉出了马先生语言里的某种不恰当,就打圆场说,这个准确的说不能叫品位,应该是莫言的衣着和那天的场景不协调,这个该叫不配位。

大美女孟广美说,据我在北京定居八年的观察,那些有专业才能的人,尤其是男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是不可以过度装饰,打扮自己的,否则会损坏了他的专业性。

这时候,一下子就看出窦文涛的聪明来,他笑着说:我给你举个例子,可以看出另一种美感来——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永远穿件旧中山装,很多不认识的学生,以为他是校工呢!中国古人有句话“圣人不相”。从衣冠上看人是一般人的程度。我最近看人啊,穿的比较有品位的,在演艺圈,都是二等的明星。你比如说赵本山,张艺谋这级别的,穿什么都行了,没有什么配不配的,特别的随意,莫言也是,他那叫自由了!

按说另三位已经把话都圆到这程度了,马先生就赶紧借坡下驴或者转换话题呗!可是,这人还偏想再找出来一点儿佐证,认真的说:你们刚才说的季羡林也好,赵本山,张艺谋也好,那是身份了!比如香港的李嘉诚也经常炫耀自己戴三百块的手表,他就不存在配不配位的问题,我们也不会取笑他任何品位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他是谁?他的身份等等……

要说窦文涛的情商是真高!他宁肯冒着打断人说话的不礼貌,也绝不想让自己的朋友越陷越深。他不是见缝插针而是横刀断水式的提高一度音量说:那么,我们说济颠和尚,那样的,他算有品位还是没品位?

旁边的一个也立刻就明白了窦文涛的意图,稍稍偏移了点儿话题的方向说,有时候,一个人不仅仅是因为你的外在来展现你的品位,还有自身的一种东西叫“望气”。然后,他讲了魏王曹操那个经典的“捉刀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的,不赘述。)

这时候,马先生似乎获得了启发,接话说,有一回,我去住在山顶一个豪华别墅人家里,看到他家墙上挂着几个亿的齐白石和董其昌的画。可就在齐白石和董其昌的画之间啊,居然贴着从银行里取回来的恭喜发财啊,名成利就啊,财色兼收啊什么的。你就从常识来讲,这能是品位吗?有时候,不用讲的那么复杂,还是回到匹配上来。

这时,可能镜头后面孟大美女有了什么表情或手势,镜头没捕捉到,只听窦文涛问:“广美,你要说什么?”

孟广美回答他说,古人讲“三代为官才学会吃穿”,我们现在连一代都不是。大名牌,只要我们肯舍得,就可以买。重要的是,是我们穿衣服还是衣服穿我们啊?!只要你有钱,你也可以请齐白石(的字画)回来,可是,你的“气”不够呢?你压不住他,反倒被齐白石压着了!所以,我等第三代再去那个(请白石的字画)……

窦文涛接话说,第一代也可以寻求这种表达。但是呢,儒家就讲,什么事啊,你要讲究个相应。包括你喜欢收藏家具和字画也一样,要看你喜欢的东西是不是和你相应。

最后,总结说,所谓品位,其实就是在寻求一种表达!扩展开来说,如果你有钱,你也可请齐白石董其昌 ,同时,我们也能通过这个,了解你这个人的品位!

(四个人,碰杯。本期节目结束)

说实话,我在写这篇文字的开始,是做了铺垫的,我原想把节目的大概说完,就把炮火对着那位马家辉先生猛烈发射的!倒不是因为他有意无意的贬低了我崇拜的莫言先生。甚至是直指莫言因为衣着普通就没品位。(他自己笑着说,我可没说莫言没品位,但是谁也不是傻瓜,连窦文涛都说,闫替你说了,你不是尬笑了吗!)

我觉得,做为一个公众人物,好像还是大学教授,也写小说吧,不然怎么去参赛了呢?说到底,还不是没得一百万的奖金,而耿耿于怀吗?请不要解释,解释就是掩饰,看节目的人都能明白,你的谈话里从始至终都有太多的小把柄。我原是想把你的话一句句拿出来解读的!看看你是怎样泄私愤的!可是,后来还是不想写了!

为啥呢?如果我写你的不好,那么一定有你的粉丝来反驳我。这事和我没关系啊,我惹那一身骚干嘛?我闲的啊?还是能因此吵出名啊?如果我虚伪的写你的好,那我不是背叛了自己的认知。

所谓公道自在人心,或许,你心里是坦荡的,而我吹毛求疵了也不一定呢!但是,我弱弱的问一句,若是你真获奖了,真的会因为嫌弃莫言先生穿个花衬衫给你颁奖,你就不去领奖了吗?

还有,你特意提了一句“从高密去北京……”的话。我好像觉得你想表达的,和高晓松也说过莫言扎根在高密不是一个意思呢?晓松说,莫言和刘慈欣都在小地方,写出了大世界。因为在小地方看人会特别的专注,把人性琢磨透彻,而不像在大城市,千人一面,看到的都是面具而不是灵魂。

我猜想,莫言先生要是肯花钱,他花三百块买一件西装也是买得起的吧?他穿三百一件的西装和你举例说李嘉诚戴三百块的表一定不会是一个效果。因为你说人人都知道李嘉诚是什么身份,可能别人不知道莫言是什么身份吧?

我忽然想起一个假设: 若是白石先生和董其昌都会穿越,那么,你那个住在香港山顶别墅里的朋友也还要花几个亿去买画的。可是,万一莫言和白石老人、董其昌变成好友的话,会不会能得到慷慨的赠与呢?因为,他们也知道莫言“搞不好,腰裤头儿上还挂着一串钥匙呢!”

哈哈!我真是瞎操心,一个东北的糙汉子,哪里有权利叭叭圆桌上名人聊天的事儿呢!

好吧!鸟悄儿一边儿凉快去。

圆桌之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