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03李军龙第4天拆解#跟谁学国庆群裂变活动#
【案例名称】:国庆作文群裂变活动
【背景介绍】在大家认为跟谁学不行了的时候,2017年9月砍掉2B做2C,一个月就盈利,2018年有利润,2019年利润挺高,并在5月8号上市,不但实现了规模化的营收,还实现了盈利。
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成绩,跟谁学的创始人陈向东说:我们做对了三件事,专注K12市场、聚焦在线直播大班课的商业模式、跨界和多元的团队。
大概翻了跟谁学半年多的活动(微信朋友圈展示出来的,不一定全),查看了一些往期的报道,大概可以总结下他们的整套运营策略是这样的:
利用现有的存量找增量,比如公众号、社群、个人号做裂变增粉扩大自己的私域流量池子,然后通过高品质、高频次的免费公开课吸引精准流量,最后引导购买正价课程。
基本每个月会做1-7次的公众号涨粉活动,一般暑假、寒假、开学季会比较多一些,常规的公众号增粉基本都是配合任务宝+服务号或者小程序形式,送一些爆款精品,引导用户分享邀请助力,比如:

成本:记得2年前自己操盘的一个粉丝不到1元,现在估计有三四块了,不过总体来说,选品做好,投放种子用户够精准,基本获取的客户人数比较精准的,这个获课成本绝对是很美好的,是一个增长点。
第二个利用存量找增量的方式就是群裂变,下面重点拆解下他们国庆期间做的群裂变活动。
【案例路径】:整个群裂变路径如下:
扫描海报二维码报名——选择不同年级——进入学习群——分享文字和海报(朋友圈+2个家长群)——截图回学习群——报名成功

这是一套常规的群裂变玩法,可以说是已经被大家玩烂了,特别是在教育行业,为什么跟谁学还在沿用这套老牌的打法呢?还有他们这套玩法中有哪些亮点值得我们借鉴的呢?
【活动亮点及可复用的点】
1、依然可以带来增量,而且投入成本低:①进群的家长都会引导他们分享朋友圈和分享两个家长群,只要有一位家长分享,这个能量是很大的,因为宝妈人群相对比较集中,很容易扩散。②整个活动定时每晚6点推送关于作文的学习内容,或许是录播或者其他资料,边际成本几乎为零。
2、跟谁学的很多活动都善于利用节假日、学生的寒暑假、开学季的势能来增大整个活动的吸引力,比如这次的国庆作文,70周年主题写作指导其实在9月30号之前就已经推出来了,提早抓住了热点。
3、不断洗牌做用户分层,精细化运营:观察半年多他们的活动最后发现,他们活动设计是基于用户的兴趣点或者需求,策划了很多不同主题的活动,这样就会把不同需求的用户清晰出来,重点转化,而且他们的群控系统还可以做到按年级分群,更加精细化运营。

活动策划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群裂变的效果,这部分之后可以单独做一个案例详细拆解下。
4、先试读再分享:这是提升裂变率很有效的操作,特别对新用户来说,对品牌和课程内容不了解,他是没有足够动力愿意分享的,这时候可以先给用户一部分内容,让她先试读一部分精华,觉得好,是自己需要的,才会愿意分享了。

5、口语化的文字内容,降低用户的抵触心理:需要用户分享的内容口语化一点,看起来更想是用户本人自己说的,而非被动打广告。

6、强大的群控系统支持;①微信防封机制很快不断,别用户举报后马上跟换域名,不影响后面的流量进入。(解释了微信严打诱导分享大环境下,依然不受影响的原因)②已经发现spy或者打广告的,立即踢出并且拉入黑名单,之后所有活动不能参加。③自动识别图片,wetool企业版也可以实现,不过没有他们这么智能。④报名人群和裂变拉新的群都是活码,会自动切换,可以去重和计算拉新效果。

【待优化】
1、在群里面观察了三个小时,分享率约计20%左右,这个数字还可以提升,比如:①每隔一段时间,小号分享截图做引导。②每隔1小时,提醒下未分享的人。
2、报名群和学习群都是同一个群,会有很多潜水的用户不愿意分享,但依然可以留在本群学习,这会极大的降低用户分享的积极性。其实活动的目的有两个,首先利用存量找增量,扩大流量池,其次做用户分层,把不同需求的用户圈到一起进行精细化运营。
不妨这样尝试:分享的人都拉到一个作文正式群,这样就会刺激没进正式群的用户好奇心,积极的做分享。
但是这也有两个不好的点:①没进正式群的用户参加不了正式活动,他们不分享不代表他们没需求,这会造成流失。②单独拉新群,操作路径增长,也会有流失。
【个人思考】
有效的事情重复做,像任务宝增粉、群裂变这些存量找增量的活动可能对某些企业来说,已经用烂了,不被青睐了,但 对某些企业来说依旧是一条很有效的增长方法,坚持这条路径,将其做到极致。
大部分企业最难的就是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很多可能是在测试路径中资金链出现问题,死掉了,像长投学员、跟谁学、完美日记等等黑马企业,就是找到了很有效的增长路径,实现快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