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省|改不了的“直”
今天中午跟周老师聊天,谈到了我“直”的一面,想改也改不了。周老师说,“直”是优点,为什么要改呢?
下面就聊聊我“直”的一面表现在哪些方面。
1.行文语言比较犀利。
我的文集《陶语的视界》收藏的几乎都是说理文,既然是说理,就免不了要讲道理,语言难免有些犀利。
记得,朋友在看了我写的《脸色》这篇文章之后微信我说:
“我在读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的时候,觉得很有趣,但后半部分就不想读下去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我当时愣住了,不知道怎么回答,当即把这篇文章找来再读一读,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回复朋友:
“是不是后半部分的文字读起来让人不舒服?”
“是的,后面的文字有教化的味道,这也正是我要克服的毛病。”朋友回答。
我随后马上修改,把文中带有说教味道的词汇全部换掉或者删除。修改完再读这篇文章,发现的确比之前柔和多了,读起来舒服些了。
还有一次,哥哥对我写有关教育的文章提出了严厉批评,建议我以后不要写这方面的文章,说这个主题太大了,我现在还不具备资格去写,不要给孩子负担,低调些好。当时,我对哥哥的批评不是很接受,还为自己做辩解。越是辩解,哥哥越是批评得厉害。
回家之后,我在简书翻开自己的文章,把有关教育的文章找来读,发现了一些问题。《谈教育》那篇文章标题大了,改为《谈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文中的有些说理文字也不是很柔和,逐一进行了修改,再添加了一点自己的育儿体会。改完之后再读,发现柔和多了。
接着,我又修改了《我们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能不能没有期待》这篇文章,文中同样有一些带有说教的文字,修改之后再读舒服多了。
还有一位朋友给我作过如此评论,说我既有直的一面,也有圆融的一面,但总体上平衡。他这话说得很委婉,我当即明白了他话中的深意。
朋友的建议、哥哥的批评,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个毛病有多顽固,从此以后写文多加注意,虽然还是免不了有点说教的味道,但比之前柔和多了。
2.看出问题了,单刀直入,毫不避讳,不懂得委婉表达。
无论是读周老师的文章,还是朋友的文章、简友的文章,只要看出问题了,我一定指出来,要么在微信群说,要么私信。有时候,在群里给人家的文章罗列出一大堆问题,都满屏了,弄得人家面子上挂不住。但周老师和诸位文友不仅接纳和包容我的直言,还虚心采纳。
有一位文友我要特别提一下,我在她的一篇文章后面留言了好长一段文字,还把这段留言发在群里。她不仅没有生气,还表示感谢,随后写了一篇文章――《感谢陶语》。
就在今天,我给一位文友简信,对他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很尖锐,他没有反驳,而是虚心采纳,并将文章进行了修改。
周老师还让我多“棒喝”他,让我不要对他宽容。他的心胸是何等的宽广,把自己低到尘埃里,和光同尘了。而我又有何德何能“棒喝”他?
周老师说,他在修行过程中,过多赞美不利于修行,需要多批评。他在写作群和自己的文章中也提到过多次。我深信,无论我说得对还是不对,他都会接纳和包容,所以,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其实,对于周老师的文章我一直在“吹毛求疵”,他从来没有拒绝过我的建议,而且绝大部分都采纳了。
如此看来,我这“直”的一面真的是想改也改不了,有老师和这么多的文友信任,我只有一直“直”下去了。
说什么度人,分明是周老师和文友们在度我,是他们给了我帮的机会,让我在帮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在此,感恩周老师和所有的文友!
如果我的这篇自省文不过关,明天再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