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评析与译作读书想法

通过浅析 《远大前程》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谈何为“深阅读”

2016-10-08  本文已影响834人  千年一眼

文/千年一眼

通过浅析 《远大前程》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谈何为“深阅读”

国庆假期,“有书共读”平台发起了----“国庆读书团,深阅读”活动,许多书友积极i应。

何谓“深阅读”?我认为不是简单的“重读”和“再读”,而是带着研究的目的去读,类似于“研读”。

我们平时在有书平台的五天读一本书的进度,根本不可能是“深阅读”,充其量是“泛读”而已,连“精读”都谈不上,毕竟有闲的书友少之又少,大家工作学习之余还要过日子,之后余下的时间又有几何?加入平台以后,许多书我都是翻着读完的,都属于“扫读”或“泛读”,唯一一本让我精读的书是塔勒布写的《反脆弱》,至今仍未读完,想要深读(研读),那是多次精读以后的事了。

一周以来,浏览原创群里所发的文,多数是大家“重读”、“再读”已读作品后,针对作品的主题意涵、社会作用和它的文学地位等的所感所悟。太少书友关注作者的文笔和文学技巧,其实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有高的思想性,还要有高的文学性,深入了解一部作品,其内涵只是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狄更斯是我最爱的作家之一,《远大前程》一书从我高中时代起读,至今读了不下二十遍了。头两遍之后,我就不再只追情节,有时我会关注作者的人物塑造,有时会关注情节构思……这次我关注的是环境描写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当然,这不是国庆几天之内能得到的结果,只是利用这几天,我整理了多年深耕的结果,希望能与大家分享,共同关注作品的另一方面。

一部好作品,我们能学的有很多,比如本周共读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作为灵修类的“鸡汤”畅销书,它用小说形式来承载内容很新颖,可是从小说的角度去看,却无甚文学价值,因为其不论情节构造,还是人物塑造,皆乏善可陈,文笔也没有什么独特之处,它注定只是这个时代的畅销书,而无法成为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对这样的作品“泛读”就可以了。

《远大前程》是狄更斯比较晚期的作品,也是他最成熟的作品之一。作为优秀的小说家,狄更斯自然是一个环境描写的高手,精彩的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故事结局、深化主题等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远大前程》中的环境描写主要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作者笔法的精妙及其所起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三大点分而析之。

一、沼泽地的自然环境描写对皮普命运的烘托起深

化主题的作用。

《远大前程》一书汇总了狄更斯对自己生活经历的深刻认识,他的哲学思想之一是环境对人思想的影响。虽然《远大前程》的主题是多元的,但作者同样在这部作品中强调他在以往十几部长篇作品中不断强调的“不同的环境可以造就成不同的人”这一主题,皮普的道德成长再次印证了作者的这一哲学思想。皮普家乡的沼泽地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狄更斯在作品多处对沼泽地自然环境进行细致描写是有其用意的,沼泽地对皮普命运的烘托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沼泽”意为:水草茂密的泥泞地带。但人们对沼泽的印象一般都比较负面,沼泽让人感到神秘、危险,想起沼泽脑海中便会浮现一旦身陷沼泽便会深陷无尽的泥泞中,你越是挣扎动弹,湿土地便把你束缚得越紧。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多次着力描写皮普的家乡肯特郡罗彻斯特的沼泽地,借此烘托皮普命运的坎坷。沼泽地看似只是环境描写,但从环境暗示的角度出发,你会发现沼泽地与皮普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皮普,便好像陷入沼泽地的人一样,从刚开始掉入泥潭,继而在泥潭内挣扎,最后重新爬上来,沼泽地是对皮普一生道德成长最好的诠释。

“我们的家乡是一片沼泽地区。那儿有一条河流。”故事刚开始,“我”便向读者介绍了自己成长的地方。“我领略失眠最初、最生动的印象似乎得自于一个令人难忘的下午。”作者不但点出了与前文描述相对应的地点,更为后文起了铺垫作用,给读者留下悬念。“在我停下来用目光追随他的身影时,整个沼泽地已成为一条既长又黑的水平线,那条河流却成为另一条水平线,虽然它没有前者那么宽,那么黑。”这句话令读者毛骨悚然,不但把环境的可怕渲染得淋漓尽致,还反映出了皮普心中的怕。“在迷蒙雾气中好像不是我朝着前面的目标走去,而是前面的一切景象都正向着我飞奔过来。对于怀有犯罪感的我来说,这种情形是令人讨厌的。”这个内心纯良的孩子被偷窃的犯罪感压迫着,甚至于看见一头牛都觉得牛是在谴责他,一个劲地向那头牛说明他是迫不得已才偷家里的东西。作者刻意描绘少年皮普纯洁的内心,无形中为皮普受环境影响而陷于道德的泥潭,而最终又因乔和马格韦契行为的感召而回归善良埋下伏笔。

在故事开头,作者对沼泽地共有三次描写(集中在第一章),三次都不一样。第一次对沼泽地和周围环境写得深入细致,还借环境的可怕来反映皮普内心的惧怕。第二次再入沼泽地时我们发现,沼泽地不如之前那么可怕,但依然透露出神秘感和紧迫感,皮普在自我谴责他偷食物的事情,作者也正是借着对环境的描写来让读者理解他的内心感受。而第三次作者写皮普看着巡逻官逮捕逃犯的片段时对沼泽地的描写只是一笔带过,显得干净利落。可见作者对沼泽地的环境描写是配合皮普的内心变化而变化的。而这些只是暗示皮普人生旅途的开始,此时的皮普便如刚刚进入沼泽地的人,迷惑于眼前的神秘,慢慢地向沼泽地内前行。

之后,皮普前往伦敦的路上再次穿过沼泽地:“这时,村子里一片静悄悄,薄雾正无声地消散,仿佛有意在我面前展开一个大千世界。我在这个村子里是那么无知,那么渺小,而村子外的世界是那么难以捉摸,那么广阔无边。”第十九章末这段描写与前不同,沼泽地似乎变得不再可怕,好似充满了阳光,象征着一切光明的前途。事实上,这才是皮普一生中坎坷道路的开始。

我认为作品中的沼泽地象征着皮普的爱情经历和坎坷的命运:在皮普尚未得到财产前,虽然命运对他不公——他自幼失去双亲还要忍受长姐的虐待,但他没有任何私欲,他善良到甚至会为一个素不相识还威胁要杀他全家的逃犯不仅偷食物,还偷家里的酒给他取暖,只因为皮普怕他受冻而死。这时的皮普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还没有陷入道德的泥潭。在皮普得到财产,认识伦敦的上流社会后,他变得挥霍无度,他羞于认自己的穷亲戚——像父亲一样待他的姐夫乔,他开始追求珠宝名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显现出他的尊贵身份。他开始认为自己是上等人,而忘了自己儿时的质朴。这时的他陷入了欲望与名利的沼泽地,并无法自拔。在失去财产后,他逐渐明白了很多道理。他变得无私、高尚。在恩主马格韦契入狱后,他不止一次写信希望法官轻判,也不止一次前往狱中探望,马格韦契死后,他又大病一场。皮普对其恩主马格韦契的情感经历了害怕——厌恶——感恩这一过程。他不怪郝小姐当时对待他的种种不公,他原谅了郝小姐,他的建议使她公正地分配了遗产,而皮普自己不得丝毫好处。此时的他,重新从泥潭中爬了上来,虽然他不再天真无邪,可他却重新升上了道德的制高点——宽宥一切。

在爱情经历上,假如皮普只在家乡做一个铁匠,或许他永远得不到埃斯苔娜,永远过不上上等人的生活,可他会像乔那样有一个爱他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在乡下过单纯的生活。而命运却使他得到一笔财产,有了“远大前程”,选择了追求埃斯苔娜。她对皮普的态度使皮普就如身陷沼泽地般无奈,她有时拉他一把,有时又推他一下。让皮普时而对她的一些小温柔激动不已,时而又对她的冷漠痛苦不堪。

沼泽地象征了皮普坎坷的命运和爱情经历,作者笔下的皮普便像陷入沼泽地的人——掉入泥潭,在泥潭内挣扎,最后重新爬上来。因此,我觉得沼泽地是对皮普一生道德成长最好的诠释,沼泽地的自然环境描写对皮普命运的烘托起了深化主题的作用。

二、作品中多处环境描写起了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暗示故事结局的作用:

(一)第一章对四周环境的描写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马格韦契的出现和皮普坎坷命运的展开。

首先是故事发生的时间:“令人难以忘怀的下午,而且正是向晚时分”,此时,太阳正下山,四周从光明步入黑暗,代表着不祥的征兆。作者似乎想透过四周步入黑暗来暗示皮普即将遇上麻烦——马格韦契的出现导致皮普被威胁和恐吓。

其次是对四周景物的描写,作者先后写了沼泽、教堂、墓地、河流、大海等五处景物:“这一片长满荨麻的荒凉之地正是乡村的教堂,已故的本教区居民菲利普•皮利普…他们的五位婴儿已死……一片幽暗平坦的荒凉之地便是沼泽,那里沟渠纵横……闸门交错,还有散布的零星牲畜,四处寻食……那一条低低的铅灰色水平线正是河流;而那更远的、像未开化的洞穴并刮起狂风的地方,自然就是大海。”。“荨麻”是种野生植物,随处生长。教堂四周长满荨麻,代表其无人打理,日久失修,早已荒废。对于沼泽,作者先用“荒凉”来形容, 给人四周非常寂静的感觉。其后,以“沟渠纵横”和“闸门交错”让人感觉沼泽四周的腥臭,加上渠水长期储在小丘的间隙间,就连动物也不肯走近。了无人烟的荒芜之地确实适合逃犯藏匿,铺垫出马格韦契与皮普即将相遇的紧张气氛。狄更斯描写了坟墓中几个墓碑,交代皮普的父母和五个兄弟姊妹已死,说明皮普家门不幸,暗示即将展开的皮普的坎坷命运。对于“河流”,作者则用“铅灰色”来形容,又用“未开化的洞穴并刮起狂风的地方”比喻“大海”,似乎在含蓄地暗示马格韦契与皮普这两个人物之间将会经历无数风浪。

(二)第二十一章对伦敦的巴纳德旅馆的周边环境的描写表现了皮普初来伦敦的沮丧心情,暗示了皮普的“远大前程”并不美好的结局。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样一个强国的首都在人们的想象中该是如何的金碧辉煌呵,皮普就带着对他的“远大前程”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当时全球的首善之都——伦敦。可是,作者笔下的伦敦一处小景令所有人大跌眼镜:“……进入了一处即悲凉又很狭小的四方院子,十分像一个萧条凄凉的坟场。这里面的树是最阴郁沉闷的树,这里面的麻雀是最阴郁沉闷的麻雀,这里面的猫是最阴郁沉闷的猫;这里面的六七幢房子也是最阴郁沉闷的房屋……那些房屋的窗子上,百叶窗烂得快要倒坍,窗帘破得一拉就碎,花盆都变成了瘸腿在那儿东倒西歪,窗玻璃又都碎裂不堪,到处是尘土封盖,给人的印象是破落得不忍目睹……四处都是霉味,有干霉味、湿霉味,有在屋顶上、地窖中悄悄腐烂的霉味……”作者先是一连用四个排比句描写皮普对巴纳德旅馆的第一印象,衬托皮普心中强烈的“阴郁沉闷”。接着再来一个对旅馆窗户的细节描写:“烂得快要倒坍”的百叶窗,“破得一拉就碎”的窗帘,窗边“东倒西歪”的花盆,“碎裂不堪”的窗玻璃,这样一个特写镜头绝对令读者印象深刻。除此之外,作者还不吝使用“萧条”、“悲凉”、“凄凉”、“霉味”、“腐烂”等词汇形容巴纳德旅馆。反复强调皮普迈向他“远大前程”的第一步时,现实和他内心的期待所形成的巨大反差。这段对巴纳德旅馆周边环境的描写,不仅向读者展示了英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所不为人知的阴暗面,也表现了皮普初来伦敦的沮丧心情,还暗示了皮普的“远大前程”并不美好的结局。

(三)第三十九章对狂风暴雨的描写渲染了气氛,为皮普真正的恩主马格韦契的再次出现做铺垫,也为皮普心灵上即将掀起的滔天巨浪埋下伏笔。

“这时天气糟糕透顶,总是刮风下雨、刮风下雨;大街小巷全是泥泞不堪,难以行路。日复一日,伦敦上空总飘浮着从东边来的一层厚厚的乌云,久久不去,好像伦敦东边的天空暗藏着永恒的雨云、永恒的风云。”这段环境描写是故事发生重大转折之前,对此时伦敦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总体描写。作者有意识地对“刮风下雨”、“永恒的雨云(风云)”运用了连续反复这一修辞手法,强调坏天气的持久性;读者也可从“总是”、“厚厚的”、“久久不去”等字眼体会到皮普逐渐烦躁的心境,读者的心境亦随之不安,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故事即将出现重大转折。

“那天夜晚狂风四处冲击,震动了整座房屋,就像被炮弹袭击或被浪涛冲击一样。大雨开始劈劈啪啪地敲打着窗户时,我抬起双眼看到窗户在摇晃,觉得自己仿佛正坐在一座被狂风暴雨颠得东倒西歪的灯塔之中……烟囱里的烟无法向黑夜的空中散去,反而又被挤回到烟囱里倒灌进来……那儿的灯已被风吹熄……院子里的灯也被风吹灭了,至于远处桥上的灯、河岸上的灯,也都被风吹得瑟瑟发抖……”在此段作者先由远及近地写了“狂风”和“暴雨”带来令人震撼的破坏力,又由近及远地写了“灯”被“吹熄”、“吹灭”“吹得瑟瑟发抖”的景象,使读者原本不安的心境更加不安甚至惊惧,不仅渲染了气氛,暗示了故事即将出现惊人的转折,也为出乎皮普和读者意料之外的皮普的真正恩主,那个沼泽地里的逃犯——马格韦契的出现作了铺垫。肆虐的狂风暴雨暗示着这个人物的出现将在皮普的心中掀起滔天巨浪,而作者笔下那“无法向黑夜的空中散去,反而又被挤回到烟囱里倒灌进来” 的“烟”也再次预示了皮普无法逃脱那坎坷的命运。

(四)第五十三章对泰晤士河朝阳的描写为皮普对马格韦契情感的变化作了铺垫,也起了推动情节发展、暗示事件结果的作用。

逃犯马格韦契——皮普的真正恩主,是小说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他和乔一样是纯真善良的少年皮普掉入道德泥潭,历经坎坷又爬出泥潭回归道德制高点的救赎者。但皮普和马格韦契的情感历经重重波折:少年时期初遇逃犯面对其狰狞面目时的畏惧,后来救助逃犯时产生的负罪感,初到伦敦时对真正恩主的懵懂不知,在伦敦安定下来后得知他才是自己真正恩主时的惊惧和厌恶,到与他相处一段发现了他的高尚的内在质量后尽心尽力再次帮他出逃;再到小说的最后,皮普为了让马格韦契可以含笑而终甚至不惜撒谎告诉他女儿埃斯苔娜成了上等人,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皮普终于可以忽视马格韦契在司法层面上作为罪犯的身份,学会了用良知去评价马格韦契内心的质量,与他产生了不是父子胜似父子的情感。而在描写俩人感情经历时,作者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并暗示事件结果:“……星期三的拂晓已徐徐来临……初生的太阳就像天边的一把燃烧着烈火的火炬。泰晤士河显得幽暗而神秘,架在河上的一座座桥梁泛出淡灰色和丝丝寒意,拂晓天空中燃烧般的红霞点缀着桥顶,并抹上了一层温暖……教堂的钟楼和尖塔一直伸向清澈明亮的天空,太阳正冉冉升起,一层纱幕似乎正从河上揭开,水面上闪耀着千百万燃烧般的光点。”这段是对泰晤士河朝阳的描写,作者把“初生的太阳”比喻为“火炬”,它的燃烧驱赶了“幽暗”和“丝丝寒意”并“抹上了一层温暖”,以自然景物的描写为两人情感关系的质变作了铺垫。当然这样的变化是“徐徐来临”的,逐渐走向 “清澈明亮”的。“冉冉升起”的“太阳”使“一层纱幕似乎正从河上揭开”,其实,揭开的何止是河上的纱幕?还掀开了压在皮普心灵上的道德重负,暗示着皮普终将撇开传统的、极为表像的、外在的道德评判标准对马格韦契的评价——罪犯,而学会用内在的、出于良知的标准认定马格韦契是有道德的、善良的好人。

(五)作品结尾对沙提斯庄园、夜雾、月色、星光的描写向读者暗示了皮普和埃斯苔娜的爱情三部曲走向美好结局的可能。

在作品的第五十九章,重回故里的皮普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少年,也不是那个虚荣的毛头小伙,十一年后的他已是一个成熟的有责任有担当的青年,他再次站在沙提斯庄园面前“这里除了一道昔日花园的围墙之外,再没有当年的房屋,再没有制酒作坊,再没有其他连在一起的建筑了……外面是一道粗糙的篱笆围栏;但我看到一些昔日的常春藤又扎下了新根,在一堆堆废墟上发出了新绿,虽然那么低低地、那么寂寞地在生长着。”作者用了排比句强调“房屋”、“制酒作坊”、“其他连在一起的建筑”都消失在那场大火之中,当年的一切均不复存在,是否昭示着存在于皮普和埃斯苔娜之间的财富和阶级樊篱均已打破?曾经的那个仰望着美丽富有的沙提斯庄园继承人的窘迫少年,他的“低低的”、“寂寞地生长着”的爱情能再次开出花吗?作者真切地让我们看到了“常春藤”“扎下的新根”,看到了“废墟”上焕发的“新绿”。这时候的天空“就有一层带有寒意的银白色雾气……星星却透过雾气在闪闪发光,月亮也升到了空中,因而夜晚并不显得黑暗。”皮普就是在这月色下“并不显得黑暗”的“夜晚”再次看到了埃斯苔娜孤独的身影,尽管“雾气”仍“带有寒意”,但“星星却透过雾气在闪闪发光”。在作品的最后一段“我把她的手握在自己手中,一同走出这片废墟……夜雾也正开始消散;一片广阔的静寂沉浸在月色之中,似乎向我表明,我和她将永远一起,不再分离。”在皮普与埃斯苔娜携手离开“废墟”时,作者借“消散”的“夜雾”向读者们昭示了笼罩在他们爱情之上的阴霾终将散去,他们的情感将有一个“广阔”的未来,美好的结局。

三,家居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了

人物命运的结局,深化了作品主题

   小说中的生活环境的陈设、格局等,常常能反映出人物性格。狄更斯常抓住这一特点,在作品中加以细致精到的描绘,使之成为人物性格的外延,让读者可从家居环境的外在特点上,看到了人物内在的性格特征。

(一)沙提斯庄园的家居环境描写烘托郝维仙小姐和埃斯苔娜的性格特点。

作品中狄更斯笔下的沙提斯庄园总让人感受到寒冷、孤独、荒凉、寂寞。

在第八章读者透过少年皮普的眼睛看到了庄园的外院:“这是一所古老的砖瓦结构的房子,特别阴森凄凉,装着许多铁栅栏。有些窗户已经用砖头封死,那些留下来的窗户,凡低一些的都装有生了锈的铁条。房子的前面是一个院子,也装上了铁栅门……”门和窗本是居于建筑物中的人们进出和了解外界的媒介,但沙提斯庄园的“窗户”能“封死”的都封了,留下来的“都装有生了锈的铁条”,房子各处都是“铁栅门”。可想而知在这人为的、封死的、监狱般的庄园中所住的老小姐郝维仙内心有多孤寂,而由她一手抚养长大的养女埃斯苔娜又是处于何种困境。

我们再跟着皮普走过庄园的过道:“……那些过道都是漆黑的,只点着一支蜡烛……我们一起走过了几条过道,又踏上楼梯。一路上全是漆黑一片,只有这支烛光照亮我们的路”这样一个庞大的庄园,却到处都是“漆黑”的,不难理解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埃斯苔娜为何会有阴郁、尖刻、冷漠无情的个性;为何甘愿成为郝维仙小姐狠狠挥向所有男人的复仇的利刃,最终伤人伤己。

接着又来到了庄园的内屋:“……这是一间相当大的房间,里面燃点着许多支蜡烛,而白日的光辉一丝儿也看不到……她的表停了,停在八点四十分,房里的钟也是停的,时间也是八点四十分。”这是少年皮普第一次见到僵尸般的郝维仙小姐,她有偌大的财产,有令人羡慕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可是却有一个黑暗的永不见天日的人生,她的人生永远停留在二十多年前被男人欺骗抛弃的那一天的“八点四十分”,这才形成她的极端自私、偏狭和冷酷的个性。

沙提斯庄园是一个终年不见阳光的深宅大院,是一个枯萎了的庄园,老小姐郝维仙不仅枯萎了自己的人生,也残忍地枯萎了美丽的埃斯苔娜,使她成为复仇工具。作者对庄园环境的描写不仅揭示了老小姐的身份地位,也折射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并暗示了人物命运的结局。

(二)对小不列颠街贾格斯的律师事务所的家居环境的描写与人物细节描写互相印证,突显人物性格特征并烘托主题。

狄更斯在《远大前程》中成功塑造了不少十分贴近社会现实的小人物,律师贾格斯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皮普和他的初遇是在第十一章,皮普第二次到郝小姐的家时的楼梯之上:“这是一个结实健壮的汉子……还配了一双大得出奇的手……我和他毫无关系,根本想不到他将来会和我有甚么关系……我十分高兴他放了我,因为他的手上有一股有香皂的气味。”这时候贾格斯的身份只是郝小姐的律师。他们的再遇是在第十八章,在三个快乐的船夫酒店中:“……我一下子便认出了他……甚至还有他那大手上发出的香皂气味。”这时的贾格斯是以马格韦契代理律师的身份去找皮普的监护人乔的。作者似乎反复强调贾格斯的“大手”和手上的“香皂气味”,这个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读者的这一疑问终于在第二十章作者描写贾格斯位于小不列颠街的事务所的环境、摆设和第二十六章对事务所内的小盥洗室的细致描写时有了解答:“贾格斯先生房里的光线只是从一扇天窗中照射下来的,可以说这是一处非常黑暗的地方。这扇天窗修补得十分奇怪,活像一个破碎的头颅……档案文件不多……却另有一些十分奇怪的东西……如一支生锈的老式手枪、一柄套在剑鞘的剑、一个架子上放着两个面目狰狞的头像……贾格斯先生本人的那张高靠背椅是用非常黑的马毛呢制成的,四周钉了几排铜钉,和棺材没有两样”作者笔下的律师办公室无不透出黑暗、阴森的气息,折射出一个以工作为中心的、不苟言笑的人物的个性特征和缺乏生气的人生态度。“……他的房间中有一个小盥洗室,专门为他洗手而造,里面发出的香皂味简直可以和一家香料铺子里的香气相媲美。在盥洗室有一根滚轴,上面有一条旋转式长毛巾……每次从违警罪法庭上回来,或送走一个当事人之后,他首先的任务是洗手。”作者在第二十六章再次描写贾格斯事务所时对里面的盥洗室来了个特写镜头,不能不令人联想到他总是用香皂洗手这一细节,让人不由揣摩作者设置此细节的用意:不断洗手是否想从心理上洗去自己的罪恶感?更反映了作者对当时并不公平、公正、公义的司法制度的质疑。

(三)对伍尔华斯城堡的家居环境的描写突显了温米克双面人的形象。

温米克是《远大前程》中另一个小人物,他是贾格斯律师事务所的办事员,深得贾格斯的信任。但有趣的是这个小办事员在他工作的位于小不列颠街的事务所和他生活的伍尔华斯城堡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在作品的第二十一章,皮普对初识的温米克留下这样的印象:“我发现他是一个冷淡无情的人,身材矮小,面孔像一块方正的木头,面部的表情好像是用一把刀口很钝的凿子刻出来的……他的嘴巴就像邮电局里的信箱口,总带着一丝无意的微笑……他这副笑脸全然是无意识的,其实根本没有在笑。”很明显,在小不列颠街律师事务所黑暗、阴森的环境下工作的温米克是个“冷淡无情”而且无趣的人。但在第二十五章,温米克把已成为朋友的皮普带回了他在伍尔华斯的家:“温米克的房子是一幢小小的木屋,在一座花园的中央,屋顶砌得很像一座炮楼,上面还架着炮……还有着最奇怪的哥特式窗户……门也是哥特式……这是一座吊桥,过了这桥,再把它升起来,便和外界的交通隔绝了……他把我引到大约十来码远的亭子里,这条路设计得弯弯曲曲……亭子的旁边是一个装饰性的人工湖……在湖中他还设计了一道喷泉……”这就是温米克的伍尔华斯城堡,完全由他自己设计建造,当然这只是温米克想象中的“城堡”,任何东西都是袖珍的,“哥特式的门”小得几乎难以走进去,“吊桥”其实只是一块架在四英尺宽二英尺深的水沟上的木板,“人工湖”也只是一小片圆形的水面,“喷泉”喷出的水只足以把皮普的手背喷湿。但在“城堡”中的温米克完全变了一个人:“……他带着骄傲的神情升起吊桥并把它拴牢……他微笑着,这微笑可是津津有味的,而不是刻板做作的”在这迷你城堡,温和热情的温米克介绍皮普认识他的老父并共进晚餐。在伍尔华斯城堡时温米克发自内心的“微笑”与在事务所时“根本没有在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天早晨,两人离开伍尔华斯城堡走向小不列颠街:“……愈向前走,温米克变得愈冷淡无趣和刻薄严厉。他的那张嘴也愈来愈抿得像一个邮筒口……最后我们一走到事物所……仿佛城堡、吊桥、凉亭、小湖,以及那喷泉、那老人等等都被那有威力的大炮统统炸得灰飞烟灭了。”伍尔华斯城堡是温米克与他父亲居住以及接待皮普的地方,在这里的温米克一反在律师事务所“冷淡无趣和刻薄严厉”的形象,成为了热情的、温和而有爱心的人。可是一旦离开那里接近小不列颠街的事务所,那糟糕的环境又象“那有威力的大炮”再次把热情的、温和而有爱心的温米克“炸得灰飞烟灭”。

维多利亚时代的伦敦并没有伍尔华斯这个地方,这似乎是狄更斯虚构出来让温米克为自己营造的一个逃避现实的地方。处于不同环境中的温米克仿佛是一对双胞胎,外表上一模一样,性情却截然不同,再次印证了本作品——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主题。

四,结  语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为塑造人物和体现主旨服务。认真细致地欣赏分析狄更斯在作品中的环境描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中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也使我们可以从更深和更广的意义上来理解《远大前程》这部作品,品味作品中的多元主题意涵,并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社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以我自己多年来的读书体验,我觉得“扫读”和“范读”充其量只能让自己对作品有些许的随想,都是浮在表面上的;当然,扫读和泛读多了,可以让我在有限的时间内,读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新知识,让我的知识面广而博,那么即便只是把泛读、扫读那些书时粗浅的随想用笔记下来,积累多了,这些随想能够横向纵向互相联系起来,也能写一些思想深刻的随笔的。

但要真正的让自己的写作水平能有质的飞跃,是必须将一些经典作品进行“精读”、“深读”(研读)的。我们既要探讨作者作品的社会背景,主题意涵,更该学习作者的文学手法和写作技巧,看得多,析得深,练得频,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写法。

学习写作的过程就像是在攀爬一座高峰,经典作品的作者就是巨人,我们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更接近我们曾经仰望的峰顶。

通过浅析 《远大前程》中环境描写的作用谈何为“深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