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在路上行者无疆忘忧社

方圆几十公里仅有的一户居民,真正的与世隔绝!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智者见仁

在塔什库尔干的沙漠之中世世代代居住着一个极少人口的少数民族————克里雅族,属于维吾尔族的一个支系,我们在帕米尔高原上有幸见到了一户淳朴的居民,于是用镜头记录他们平凡却忙碌的一天!

在茫茫大漠里,这是最后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在和老人交谈后,并征得同意,于是,跟着他前往沙漠中仅有的一小块绿洲里放羊。

老人家养了一百多只羊,当然还有牛跟马,这里的牲畜跟其他地方有所不同,它们夏秋以胡杨嫩枝为食,冬春啃干芦苇,不习惯吃杂草,如果把它们带到外面水草丰盛的地方,反而难以存活!

老人把羊赶到一边,跟我说要去帮他儿子挖大芸:(大芸:别名肉苁蓉,是一种药材),也是克里雅人的主要生活来源。

肉苁蓉,别名疆芸、寸芸、苁蓉。这是一种寄生在沙漠树木梭梭根部的寄生植物,从梭梭寄主中吸取养分及水份。素有“沙漠人参”之美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在挖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老人背着大芸赶着羊群先行回家了。(当然,肉苁蓉为名贵中药,有经济价值,非法采挖野生肉苁蓉是属于违法行为,这些大芸和这家人种的,并非野生)。

走了没多久,在胡杨树下见到了老人的家,由胡杨木和草搭建而成的。这也是方圆几十公里唯一的一户居民。

这里的居民居住得非常分散,老人告诉我:他们的乡政府在克里雅河水的尾闾上。说是乡,实际只是相对集中的几十户克里雅人家。乡政府所辖属的土地面积南北距离竟达500多公里,如果从南到北发一个结婚请贴,至少半个多月以后才能赶上一场婚礼!

实在难以想象,环境如此恶劣的沙漠腹地,居然还有世代居住的原始牧民。

在这里手机完全没有信号,没有电视,全靠骆驼和毛驴来运输他们所需的生活用品。而骑骆驼到县城去,一趟至少要走8天以上。

克里雅族,虽人口很少,生活比较落后,但民风淳朴、敦厚,社会道德高尚,凡到过塔什库尔干的人,都会为这里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民族和睦,社会安定而惊叹不已。在当今社会,它确实堪称一奇!

因地处边远,又深处沙漠之中,如今生活在这里的人生活条件还是比较艰苦,这样的生存条件是克里雅族人祖祖辈辈在塔什库尔干的延续,还要延续多久我不得而知,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画面了解和关注同时能帮到他们,使她们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这是最后一族固守大漠的牧民,其实,早在几年前,当地政府就曾想把他们迁出这片不宜居住的土地。但他们自称克里雅人,恋土难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