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图,戳中多少家长的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858806/1c7ee0295607135f.jpg)
今天所有家有学子的爸妈,在朋友圈看到这张《家长与孩子辅导学习共生关系图》,是不是感到扎心了?其实大可不必,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从来不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只要亲子感情过硬,即使是小学的题不会,依然可以得到孩子的尊重。那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呢?
一、父母应该是孩子成长关键期的引导者。
每一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他们能否健健康康地长大成人,主要有赖于在成长的关键期,父母是否给予他们充足的安全感和价值感。经常有人振振有词地教新手爸妈,千万不要惯着孩子,哭了绝对不能抱。殊不知,孩子的哭除了表达饥饿和不舒服,还有对安全的需要。假如在他需要的时候,父母不能及时回应,长大后,这个孩子就容易缺乏安全感,变得敏感胆小。
此外,还要尊重孩子在不同阶段的需要,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身体的不同部分都有其不同的探索阶段。比如从出生到一岁半,是孩子的口唇期,表现为这个时候的小孩爱咬东西,他们是用嘴来感知世界的,父母就不能因为不卫生而粗暴地打断。相比较教孩子学习,父母自己学习正确的育儿知识才是正道。
二、父母应该是孩子性格的塑造者。
我们都知道,比成绩更重要的是获得幸福的能力,只有高自尊的人,才更能从当下获得幸福。那么怎样培养高自尊的孩子呢?这就要给孩子足够的价值感,你有没有在孩子想要参与讨论时认真倾听他的发言?你有没有给孩子能够自由创造的玩具?你有没有在孩子打碎东西的时候,细心安抚?如果你都做到了,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一定不会是一个低自尊的人。为什么呢?因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你做到了给他足够的价值感,促使他有高度的自我认同。这样的孩子在未来才不会轻易受伤。
三、父母应该是孩子习惯的被模仿者。
经常听到有家长抱怨:“我的孩子怎么就不爱看书呢?我给他买了书、报了班,怎么就不管用呢?”呵呵,听到这里,我想问一句:“这位家长,你看书吗?假如你天天回家拿本书,那孩子一定喜欢书。”言传身教是颠簸不破的道理,父母想要塑造怎样的孩子,自己就应该先成为那样的人,毕竟儿童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
相信,如果父母们做到了以上三点,自然就不会出现图片中先强势后虚弱最后被鄙视的局面。而图中的父母之所以出现每况愈下的现象,就是因为他们不肯学习,没有正确定位亲子关系。毕竟“术业有专攻”啊,不能苛求父母什么都会。论学知识,谁也比不上计算机,可也没见计算机鄙视人类啊!
固步自封,不肯成长,才是家长们沦为保姆的真正原因啊!亲,你还不开始学习吗?
【日更4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