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早·写作100天

新媒体写作练习日:保持热点温度

2022-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陌上花开wen

【趁早·写作100天】Day 74 公众号文章写作

热点追踪很重要,保持温度更重要。


更好的亲子关系,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能力,是连接我们这样一群人的一个美好的目标和粘合剂。

我们感觉离自己的童年更近了,也离我们的孩子更近了。

你知道孩子需要什么?

小米是我在新加坡认识的一个可爱小女生,她经常到工作室来玩,我工作,她画画,有时候还会帮我当会儿小助理。

比如我在做一套生字卡,把独体字和偏旁用视觉的方式来替换,让没有学过这个字的小朋友能根据这个字卡来记住这个字。

比如“车”,下面就画两个轮子,比如“人”就在一撇一捺的地方画两个鞋子。

比如“口”就在旁边竖一把牙刷,或者在口里画两颗牙……

有时候我找不到灵感,就会找小米帮忙,她给我很多好玩儿的建议。

另外我还和她做了一套“植物里的汉字之美”的脑图,也是用象形的方式来拆字。

小米和我一起忙活,比如她会把植物的根茎画成八爪鱼的弯弯曲曲的样子,然后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说“就这个样”,可爱极了。

在和小米相处的时光里,我一直在想到底孩子需要什么?

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缺少学习的资源和有经验的老师,但他们缺少的是懂他们的心,和激发他们内在小宇宙的课程。

需要这样的课程来陪伴,引导和激发他们。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是不断摸索,也盼望着能找到一门好课,能陪伴孩子一边提升思维能力,一边熏陶艺术修养,同步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你和孩子需要这样的课程

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访谈,一张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在我们的脑海中成型,孩子和家长们最需要的是怎样的亲子课呢?

我觉得主要可以分为三方面:

一、让孩子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轻松学习。

大家都知道,文不如表,表不如图。

图像表达是促进右脑发育的最好的训练方式,而孩子从学校教育中学习的大部分是偏左脑的部分。

可视化思维,就是帮助他们把左右脑连接起来,彼此激活,共同促进

并且,可视化让人愉悦,可以帮助孩子轻松快乐地学习。

二、让孩子通过游戏化的手段,培养习惯。

就像我们的一页纸日签活动一样,我们不需要用太沉重的方式,太有挑战性的方式来对待培养习惯这件事。

孩子和家长更希望亲子课可以让孩子通过游戏,闯关,一步步提升,并且能无形中把良好的习惯培养起来。

三、让孩子通过实用性的工具,解决问题。

任何一门课程,大家都追求是否有干货,而对亲子的课程,得干湿相宜,像种花一样,既要浇水又要施肥。

以大自然为师,就要借鉴自然的生长规律。

当把实用工具教给孩子,手把手固然是最简单的。

但更要教他们懂得怎样去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工具,去解决课堂上不可能全部覆盖的实际问题。

不一样的亲子课

我们是怎样设计“不一样的亲子课”的,我大致总结了“三问”:

一、以谁为中心?

大家都有一个普遍共识,课程都需要以学员为中心。

只有以学员为中心,才不会只顾自己讲嗨了而忘记了教育的根本。

教育,不是教化和教导,而是人激发人,人点燃人。

亲子课的对象,是孩子和家长,当然更要以孩子作为核心主体

但是这里有两方面的度的把握:

首先,和孩子说话,我们需要蹲下来。

也就是说,要和他们在一个高度和水平面,他们才会听懂你说的,也才会更愿意和你交流。

而孩子们自由奔涌的思想和创造力,也会对你产生极大的启发。

不过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体验,孩子其实并不希望你时刻以他为中心,他会感到有压力。

所以要张弛有度,不要想着一次性纠正他所有的错误,有时候甚至你自己也要出一点错,你也要向他求助。

让孩子知道出错是难免的,这是学习过程中的必须,你们是互相帮助的朋友。

另外,既然是亲子课,还需要照顾到爸爸妈妈的需求

通过课程,帮助爸爸妈妈用更得当的方法来引导自己的孩子,进一步增强爱的连接,促进亲子关系。

第二问:以什么样的形式?

线上课程貌似简单,一部手机就可以解决。但其实要求更高,需要在课程形式上有更多创新。

比如设置作业打卡、集中答疑、一对一辅导点评、组队PK、群内互动加餐等等,需要想尽办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课程内容的巩固。

一页纸亲子课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不能一种形式贯穿到底。

孩子是小天使和小魔怪的结合体,他们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集中,需要讲究节奏的变化和不同形式的穿插。

第三问,所教的方法怎么用?

亲子课,除了要教给他们实用的工具和方法,更要关注孩子的需求和特点,让他们觉得好玩又好用。

在讲透方法的前提下,还要进行思维拓展,把模型化的结构呈现给孩子,让他们逐步构建从具象到抽象的提炼能力。

什么是教育和培养呢?最重要的是这样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知识。

就是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概念,做事的方法和流程等。

第二层是技能。

是需要训练习得,并通过不断刻意练习,会掌握得越来越好的能力,比如写作,阅读,绘画,时间管理,搜集信息等等。

第三层是才干。

是内化到无意识的一些品质和特质,自己都可能感觉不到,比如坚韧,幽默感,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力等。

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那是指知识。

技能是可以通过练习,在不同领域之间迁移的。

而才干更需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去积累,去延展。

可视化思考力的培养,就是这三方面综合提升的有效方法。

作为家长,很多都是第一次做父母,自己可能在童年时或多或少有一些教育方面的缺失。

那么陪伴孩子一起,聚焦这三个层次齐头并进,这个过程,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学习。

我觉得,和孩子在一起,更需要像一个互助组,我不是在教,他只是在玩。

看着孩子探索时的专注,失败时的不放弃,成功后的雀跃,我们会觉得一切都如此美好而值得付出。

我们经常说,技法好教,也好学,关键是作品背后的思维能力。

它可以帮助我们,去迎接人生各个场景需要应对的方方面面,以及各种挑战。

未来已来,让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一起,通过我们共同打造的不一样的亲子课,在构建越来越好的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曾在我的一幅水彩画上,写下这句话:“每一个熊孩子,都是另一个星球的小王子。”

是的,这个世界总会不时出现一些变故,一些兵荒马乱,但并不影响我们追求更好的自我,更好的生活。

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世界上有很多事不可以重来,特别是逝去的时间。

唯有与孩子的亲子陪伴,可以让我们回到童年,和他们一起,重新成长一遍。

2022091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